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02535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这无论从其理论内涵还是实践经验来说,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对唯物史观、尤其是对唯物史观中的以人为本的继承和发展。一、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不但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种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关系,而且这些理论成果之间也是一种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关系。把这些成果联系和统一起来的一个重要纽带,就是集中体现这些理论创新成果的本质与核心的以人为本思想。(一)什么是以人为本在党中央文件中出现了以人为本的提法,这是前所未见的。这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

2、。有人发问: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的一般性理解让我们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理解以下以人为本的一般性含义。倘若翻开辞海等工具书,我们会得出这样的认识:人,是指人类;本,是指植物的根和茎。以人为本,就是把社会比作一株大树,把人类比作大树的树根和树干,没有树根和树干的健康生长和有力支撑,人类社会这株大树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这是一种比喻的用法,强调在社会发展中人的重要性和根本性。那么我党所说的以人为本,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胡锦涛同志对于什么是以人为本做出了精辟阐述。2004 年 3 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即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研究讨论关系到我国当前建设和未来

3、发展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在这个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到以人为本时,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以人为本的深层次解读对于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对其作如下解读:(1)强调人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离开或者违背以人为本的发展不是我们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发展。(2)在发展中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利益的不断实现作为发展的目的或者说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

4、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要紧紧依靠这个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这个主体的主体性来实现发展。(4)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过程,发展的成果也要由共同奋斗的人民群众来共同享有。(二)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深化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需要深入发掘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1、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社会历史过程都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创造的,没有社会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的一切,因而也就没有社会的历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人民群众

5、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2、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首先,唯物史观体系本身就包含以人为本,它们融为一体,并非从历史观的外部另加上去的。而学术界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的命题则有从唯物史观外部予以补充的意味。其次,以人为本当然要从人出发。一般的人本主义者以抽象的人为其出发点,而唯物史观则是从现实的人出发的。所谓现实的人,是指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由于现实的人的现实的物质生产,才创造了受客观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现实的人的世界、人的社会。最后,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理想,就是它的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对于

6、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以人为本应当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当前的日常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二是在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中,始终向人民群众宣传我们党的远大理想 “解放全人类” ,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应当看到,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以人为本正是这个学说的伟大人性和强烈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更加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

7、去理解:1、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的、核心的目标。2、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也就是把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这个核心内容影响和制约着科学发展观的其他内容,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内容来展开的。3、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

8、我们党之所以要提出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是要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体地体现到发展中去。离开以人为本的“发展” ,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发展。4、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动力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自觉活动。人民群众是推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以人为本强调的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要追求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人民群众发扬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成为决定自己命运、创造自己历史的主人。5、以人为本体现了科

9、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作为发展动力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的素质高低是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人的素质要靠教育和学习。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自己和谐、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风气和制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以人为本提出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六大之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提出来,则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刻的时代背景。(一

10、)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又是价值评价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决定因素。(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日益突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相对于我

11、国现代化建设前两步目标来说,这又是一个质的飞跃,是更加关注人的目标,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三)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和变革日益深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分配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社会阶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迫切需要一种全社会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四)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日益显现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旧的体制弊端也还没有完全消除。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的新矛盾、新问题也涌现出来,如环境污染、人被物化、贫富差距扩大等都要求必须走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物本发展观,逐步走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三、以人为本的

12、发展沿革“以人为本”的思想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都可谓源远流长。不可否认,无论是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还是西方近现代流行的“人本主义”学说,都意识到了“人”的重要作用,都有其合理的内核,但由于他们不可能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而都有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只有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在吸收西方人本思想合理因素的同时,打破了其历史局限性,从现实的人出发,直接面向人的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强调通过实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实现了人本思想的历史性飞跃。从我们党的奋斗历程来看,无论是在为了夺取政权的革命时期,还是夺取政权以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根本的目

13、的都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四、相关经验教训2003 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我们祖国大地。这就是非典型性肺炎这种新的可以导致人死亡的传染性疾病在中国由南到北迅速地蔓延和传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心系国家发展和人民安康,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非典” ,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英勇非凡的胜利凯歌。抗击“非典”的艰苦斗争,使我们党和人民又一次经受了战斗的洗礼和考验。 “非典”的肆虐和防治“非典”斗争的胜利给我们党和人民以深刻的启示,使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更加清醒、自觉和更加成熟起

14、来。同年 7 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突出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第一次提出了我们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问题。同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在这个决定中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和部署。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从自己所经历的“非典”灾难中学到的极其宝贵的东西。五、教学实施的要求与建议(一)具体实施方法具体实施于

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建议采用以教员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二)教学目的要求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提高自身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把所学的理论与党的创新理论真正结合起来的目的。(三)教学方法“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以人为本。这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发展。由于内容较新,所以在教材中并未体现,本文就是对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的有益补充。使十七大精神真正贯彻到课堂上来。(四)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明确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是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原则;2、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3、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去把握以人为本,进而说明为什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盛 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