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现代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9762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灸法的现代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灸法的现代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灸法的现代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灸法的现代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灸法的现代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灸法的现代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灸法的现代研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灸法的现代研究灸法的现代研究灸法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治病方法,在中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历代医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经络理论给予了精辟的解释。国内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灸法越出了中医学的范围,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医学的某些学科的发展。灸法以温热刺激作用于人的经络空位,刺激范围仅限于所选定的经穴和部位,但却能影响和调整整个机体的功能,这是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空位发挥治疗作用的结果。现代研究认为温灸对人体,尤其是艾灸具有生物物理学作用,表现为产热辐射,增加生物电流,激发机体能量等,目前对灸

2、法机制的研究以下四种学术观点:1、认为红外线的温热刺激是治病的关键因素;2、认为机体在艾灸温热作用下激活了体内的一种特殊的物质,从而激活和加强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其治疗作用。3、认为艾灸使机体产生了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而达到了治疗目的。4、艾叶燃烧时产生的芳香气味通过呼吸系统作用于机体,而产生通经活络醒脑开窍安神的作用。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能明确的阐释炙疗作用机制,灸法肯定是通过多系统多途径起了一种综合作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参与灸疗的免疫调控过程,都是灸疗产生广泛作用的基础,但对三者组成的调控网络之间的复杂关系,尚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在研究灸疗机制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地引入现代免

3、疫学技术,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工作。开展这一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而且对灸疗机制研究的深入有望经络的实质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灸法治疗的中医原理素问、调经论说:“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艾叶药性是生温熟热,艾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故艾灸可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涩:涩滞不畅通素问,五脏生成论 “血凝于肤者为?凝于脉者为?凝于足者为厥” 。灵枢、官能曰:“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温灸有引导气血,提升中气的作用。本草从新指出:“艾叶苦辛、 、 、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 、 、 、可见灸法具有回阳固脱之功效。气为血之帅,血随气引

4、,气得温则疾,气引则血行,温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机温调营卫和畅,起到引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扁鹊心书云:“人之真气,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灼第一”温灸可以补火助阳振奋精神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故有防病保健的作用。二、现代医学对灸法作用的认识(一)艾灸的生物物理机制1、艾灸疗法的物理基础艾灸疗法是一种热辐射反应,其实质是温刺激的结果,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所以对风、寒、湿症有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经实验测定,艾绒在燃烧时的辐射能谱在 0.55u 之间。这说明艾灸辐射能谱不仅具有远红外辐射,而且还具近红外辐射,根

5、据观察发现,在艾条能谱中近红外占主要成分,其谱峰在 1.5u 之间左右,近红外线能穿入较深的人体组织,在被照射的组织内出现一些活性物质,进入血管内随血液循环而至其它部位,使组织器官的代谢和产热得到加强,而且还产生明显的光电作用和光化作用,因此艾灸在燃烧过程中辐射出的近红外线可以激励人体空位内生物大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2、艾灸与人体(1)人体既是一个远红外辐射源,同时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线吸收体。任何物体只要其温充不为绝对零度,都在不断发出红外辐射,同样人体也不断地辐射和吸收红外线,进行着辐射代谢;人体的辐射代谢将保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维

6、护人体内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功能。红外线照射到人体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外一部分被皮肤吸收。一般远红外线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较浅部位,靠传导而散热量;而近红外线可直接渗透到人体的较深部位,它的穿透深度为10mm 以内,其通过毛细血管网将热传递到更广泛更深的部位,并为人体组织所吸收,从而进一步调整机体的免疫和神经功能。应用红外线治疗慢性感染性炎症,可增强细胞吞噬功能,引起主动脉充血,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神经性兴奋,具有镇痛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判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减少烧伤创面的渗出物,消除扭、挫伤而引起的肿胀,促进瘢痕软化等到。(2)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机体细胞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三磷酸腺苷(ATP

7、)为人体细胞提供能源。它由 1 个腺苷和 3 个磷酸根构成。经实验表明:经空中的线粒体比非经穴的细胞中的线粒体要多。可以假设经络是含线粒体、ATP 较多的细胞组成的轨迹,而腧穴是由线粒体较多的细胞所组成的点。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其功能就是活细胞进行生物氧化产能的主要场所,也就是 ATP 的主要场所,而 ATP 是提供能量的质,当人体经穴受到近红外线照射后,细胞内的线粒体、腺三磷受到激发,产生大量能量使生物电流增大形成电位差,从而激发其它细胞能量。美国马萨诸塞州等研究所的研究也表明:ATP 释放的能量可为已死细胞提供活动能量,使已死细胞复活,由此可见艾灸时的红外线辐射既可为机体细胞的

8、代谢或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3)艾灸所发放的近红外光量子能为机体所控制。人是一个很复杂的超巨系统,可组成人体基本物质的有蛋白质、核酸糖、脂类、维生素、激素、水和无机盐等。在人体内新陈代谢中它们按一定的要求有机组合依次逐步形成生物分子,细胞结构、组织和器官。最后在神经体液的沟通和联系作用下形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一旦物质代谢失控引起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或失常就表现疾病。(二)灸法的理疗作用1、抗炎作用艾灸的抗炎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影响渗出过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艾灸可以加快炎症灶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使白细胞功能活跃,增强单核巨噬细胞

9、功能,从而促进炎症恢复。2、降压作用灸法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降压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起到降压作用。3、降脂作用艾灸可以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艾灸神阙穴、 、 、 、 、4、抗休克作用灸法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管舒缩异常状态,增加重要器官的血流量,改判微循环,纠正低心输出量和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升高血压,加强机体对氧的利用,提高免疫能力,从而使休克逆转。5、转胎作用大量实验表明,艾灸至阴穴可以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通过雌性激素前列腺素的环节,提高子宫的紧张性及加强其活动,促进胎动,从而使胎位不正获得矫正。6、促进组织修复灸法可以使局

10、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使组胺、激肽、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等的代谢发生反应,使环磷酸腺苷、环磷酸乌苷相互作用,引起全身性反应,共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7、调整作用灸法的调整作用为良性的双向调整,其作用的最终结果总是向正常化发展。如在休克时温灸有升压作用,而对高血压患者施灸则可降血压既能治疗尿失禁,又能治疗尿潴留等。温灸的调整作用还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如艾灸治疗炎症时,不仅能改善局部的炎症情况,而且同时调整机体的血液循环,内分泌免疫等各系统功能共同发挥作用。灸法对机体各系统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灸法对机体各系统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有关灸法的实验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

11、核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去探讨艾灸穴位对机体的影响和治病机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可以调整生理功能,使通气量、肺活量、耗氧量增加,对病理呼吸功能的调整能使气道阻力下降,故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血管对艾灸的反应多数表现为舒血管反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施灸后,患者微血管扩张,血细胞聚集减轻,微血管中畅流范围扩大,聚集团块变小或消失;血流加快,出血减轻,视野清晰度也改善,还有实验表明,灸太阳穴显著影响血管功能。有人在温和灸双侧人迎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过程中,发现患者数日后脑血流量均有明显改善。清艾条温和灸神阙穴和双侧

12、足三里穴对老年人进行检测观察,发现灸后血清载脂蛋白有明显变化。 、 、 、 、这时调整老年人的脂后代谢,防止老年性血脂升高的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此外,灸神阙穴能降低高脂血症中老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灸神阙穴能降低血脂水平和高脂血症中老年人的粥样硬化指数,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性。通过上述艾灸方式达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延缓衰老的目的。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灸法可影响胃的运动功能,有报道灸脾俞和足三里可引起胃收缩增强,灸曲池则使胃的蠕动减缓,艾灸足三里可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促进胃溃疡患者的恢复。艾灸足三里穴对脾虚患者胃电影响十分明显。实验研

13、究表明正常人的胃电波幅较脾虚患者高,艾卷灸、艾柱直接灸,局部艾灸直接灸均可提高脾虚患者的胃电波幅,但直接灸疗效明显优于艾卷灸,后两者无明显差别。四、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据报道,针刺大赫、曲骨、三阴交、隔姜灸关元、中极或针八髎、肾俞,灸肾俞、命门治疗男子精子减少,活力减弱,形态异常等不育患者 32 例,治愈 28 例,痊愈率达 82.1%。艾灸至阴穴可使子宫无能无能运动增强,矫治异常胎位,对部分胎位不正孕妇进行艾灸前后多项生理指标和内分泌功能综合观察,发现艾灸过程中皮肤血管持续舒张,表现为血管容积、脉搏波幅增大,指端皮肤温度上升,心率、血压基本正常。五、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灸神阙和双侧足三里,可使老

14、年男性血浆车睾酮上升,女性睾酮下降,男性女性血浆雌二醇呈显著上升,可提高性激素水平。有报道用隔附子饼灸治桥本甲状腺炎,交替取膻中、中脘、关元及大椎、肾俞、命门两组穴位 50 次灸治后,T3、T4 升高,促甲状腺激素 TSH 降低,甲状腺碘摄取率总体上虽无变化,但低于正常的患者有所提高。甲状腺抗体结合率的测定显示艾灸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的抗体(TGA)结合率、甲状腺微粒抗体(MCA)结合率均下降,证明艾灸不仅能改善甲状腺功能,而且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根本上治疗本病。六、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遇到刺激就会兴奋,刺激过度则引起疲劳而产生抑制。巧妙地运用这种性质进行灸治,可以使功能低下、衰

15、弱或麻痹的神经兴奋起来,或使由于过敏而引起的疼痛、痉挛的神经镇静下来。基于这种理由,不仅像前面说过的对于神经痛、风湿痛、头痛、胃痉挛之类卓有成效,而且对于神经麻痹、脑出血引起的半身不遂以及小儿麻痹等也都有效。又:当内脏发生病变时,作为内脏的皮肤反射经络或穴位上往往出现特有的硬结带和压痛,这时就在该处施灸,可以立即使该硬结、压痛减轻或消失。七、抗炎作用大量实验表明温灸对于局部感染的炎症有治疗作用。艾灸治疗患者局部感染,针刺百会穴,每日 2 次,每次 5 分钟后用艾条对感染病灶及百会穴,采用悬离雀啄灸法,每日两次,每次 20 分钟。3日后观察,病灶渗出物减少,病灶缩小;7 日后痊愈。而对照组无明显

16、好转。说明艾灸能抑制整个炎症反应过程,还能使炎症消散、破损灶恢复,其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点:1、灸法改善炎症灶局部血液循环。实验证明,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使炎症灶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循环加快,从而改善组织营养,促使炎性渗出物吸收与消散,加速炎性化学介质的清除,从而促进炎症病灶的痊愈。2、灸法影响炎症灶渗出过程实验证明温灸有抑制炎症灶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液的作用。3、灸法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灸法有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从而加速炎症的恢复。4、灸法抑菌或促使细菌溶血。八、降压作用有人在艾灸早期高血压者足三里时,观察到手指容积曲线,初期表现出显著波动,对各种刺激反应敏感,多次艾灸后曲线逐渐平稳,出现零线,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血压也不再上升。九、抗体休克作用灸法可用于休克患者的救,有人对 30 例休克患者进行施灸关元穴前后血压、指温进行观察,表明本法不仅有升压作用,而且对周围组织毛细血管血液灌流不足有改善作用,温灸抗休克的主要机制如下:1:升压作用: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观测表明艾灸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可使休克患者血压迅速升高。2、改善心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