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术前谈话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9754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外术前谈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外术前谈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外术前谈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普外术前谈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普外术前谈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外术前谈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外术前谈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腔镜手术知情同意书腹腔镜手术知情同意书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在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 “微创外科”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微创外科”是指在尽可 能准确去除病变的同时,使手术引起机体局部创伤和全身反应尽量降低到最小程度的外科理念和技术体系。 内镜技术是微创外科手术的基石,而腹腔镜手术则是最常用的内镜手术之一。目前,可以应用腹腔镜进行的 手术包括胆囊切除、脾切除、阑尾切除、肠切除等。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腹腔镜手术也有其局限性和相应的风险,另外腹腔镜手术术中也可能由于情况复杂、 解剖变异或发生并发症等情况而中转开腹。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1 因病

2、情复杂、有其它病变或并发症的发生时,手术需改为剖腹方式进行; 2 二氧化碳气腹造成的并发症:气体栓塞、皮下气肿、术后右侧肩背部疼痛等;3 其它目前无法预计的风险 和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知情同意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知情同意书 胆囊结石:是发生在胆囊的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常见。胆囊结石成因十分 复杂,是综合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约 20%-40%的胆囊结石 病人可终生无症状,也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胆绞痛或急、慢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首 选方法,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应及时行手术切除;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如结石较大、合

3、并胆囊息肉、 合并瓷化胆囊等状况下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病理上 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大部分胆囊息肉为体检时 B 超检查发现,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右上 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少数胆囊息肉可能为早期胆囊癌或可发生癌变,因此以下情况可视为本 病的危险因素:直径大于 1cm;年龄超过 50 岁;单发病变;息肉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等,存在上述危 险因素时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 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1 因病情复杂、有其它病变或并发症的发生时,手术需改为剖腹方式进行;2 麻 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休克,危

4、及生命;3 术中因解剖位置及关系变异变更术式;4 术中损伤神经、血管及 邻近器官,如:肝脏、胰腺、胃肠道等,致胰瘘、肠瘘等;5 伤口积液、感染、裂开、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瘘管及窦道形成,切口疝;6 术中、术后伤口渗血、出血;7 手术不能切净病灶,或肿瘤残体存留,术后复 发;8 术前诊断不明,或不排除恶性肿瘤可能,具体术式视术中情况而定,可能要改变手术方式,扩大手术 范围;9 如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结果与石蜡切片结果有出入,以石蜡切片结果为准,可能需要行二次手术;10 术后手术部位出血,可能需要行二次手术;11 呼吸并发症:肺不张、肺感染、胸腔积液、气胸等;12 心脏 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

5、衰、心跳骤停;13 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或其他部位栓塞;14 多脏器功 能衰竭(包括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5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16 诱发原有疾病恶化;17 因病灶或患者健康的原 因,终止手术;18 术后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严重者死亡;19 术中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者 死亡;20 胆道损伤,胆汁性腹膜炎,致肝胆管狭窄、黄疸,胆管炎等;21 术后结石复发;22 肿瘤切除术后 复发、远处转移;23 如果卧床时间较长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脑 栓塞等。24 二氧化碳气腹造成的并发症:气体栓塞、皮下气肿、术后右侧肩背部疼痛等;25 其它目前无法 预计的风

6、险和并发症。胆管探查手术知情同意书胆管探查手术知情同意书 胆石症: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胆管结石根据其发生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 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有无感染和梗阻,当结石梗阻并继发感染时,可表现为腹痛、寒战 高热和黄疸。胆管结石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包括有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Oddis 括约肌切开成 形术等,其目的是尽可能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和梗阻、去除感染病灶、保持胆汁引流通畅。大多数患者 术中可以取尽结石,但仍有少数患者结石无法取尽需要后续进一步治疗。部分患者术后可再次甚至多次发生 胆管结石,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是细

7、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急性炎症,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生,如梗阻未能 解除、感染未能控制,病情加重可发生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本病最常见的原因为胆管结石。本病发病急 骤,病情进展快,可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以及休克、神经中枢系统抑制表现等。急性梗阻化脓性 胆管炎的治疗原则是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如未行手术,病情可能会迅速发展出现休克,死亡率非 常高。但由于大多数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即便及时手术,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 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死亡。 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1 麻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休克,危及生命;2 术中因解剖位置及关系变异变更 术式;3 术中损伤神经、血管

8、及邻近器官,如:肝脏、胰腺、胃肠道等,致胰瘘、肠瘘等;4 伤口积液、感 染、裂开、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瘘管及窦道形成,切口疝;5 术中、术后伤口渗血、出血;6 手术不能切净 病灶,或肿瘤残体存留,术后复发;7 术前诊断不明,或不排除恶性肿瘤可能,具体术式视术中情况而定, 可能要改变手术方式,扩大手术范围;8 如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结果与石蜡切片结果有出入,以石蜡切片结果 为准,可能需要行二次手术;9 术后手术部位出血,可能需要行二次手术;10 呼吸并发症:肺不张、肺感染、 胸腔积液、气胸等;11 心脏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衰、心跳骤停;12 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或 其他部位栓塞;13 多脏器

9、功能衰竭(包括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4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15 诱发原有疾病恶化; 16 因病灶或患者健康的原因,终止手术;17 术后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严重者死亡;18 术中大出血, 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19 胆道损伤,胆汁性腹膜炎,致肝胆管狭窄、黄疸,胆管炎等;20 术后早 期胆总管“T”管脱出或部分脱出,胆汁性腹膜炎,须立即再次手术;21 术后 2 周拔除“T”管后胆瘘或胆汁 性腹膜炎发生;22 长期带管或“T”管折断;23 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逆行性感染、肝肿胀;24 术后胆道感 染、腹腔感染;25 术后胆管残留结石;26 术后结石复发;27 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

10、28 如果卧床时 间较长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脑栓塞等;29 其它目前无法预计的 风险和并发症。腹膜后肿物手术知情同意书腹膜后肿物手术知情同意书 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 组织等。约 80%的肿瘤是恶性的。不同病人差异很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占位症状,腹部胀 满感,上部巨大肿瘤可影响呼吸,有时肿瘤有内出血、坏死、可突然增大,症状加剧,并可出现剧烈疼痛; 压迫症状,因压迫胃肠道、泌尿系统、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等,可出现恶心、呕吐、排便习惯改变、里急 后重、肠梗阻、尿频、尿急、肾积水、疼痛

11、或麻木、阴囊及下肢水肿、腹壁静脉曲张等;全身症状,腹膜 后肿瘤发展到一定时期,也会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下降、发热、乏力甚至恶病质等;有内分泌功能的腹膜 后肿瘤会有相应内分泌紊乱症状。不同类型的腹膜后肿瘤预后差别很大,但绝大多数如不治疗预后较差。 腹膜后肿瘤需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主要目的为切除肿瘤,改善症状。腹膜后肿瘤的预后主 要取决于其恶性程度,以及能否根治性切除。 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1 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 术中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3 术 后出血,需二次手术;4 损伤胰腺,致胰皮肤瘘;5 损伤胆道,致胆瘘;6 损伤胃肠道,致肠瘘;7 损伤脾脏、 膈肌,女性

12、子宫、卵巢、输卵管;8 肾、输尿管、膀胱损伤;9 术后腹膜后血肿、感染,严重者死亡;10 术 后胃排空障碍,出现术后腹胀、恶心、呕吐;11 术后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严重者死亡;12 术后成人 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13 伤口积液、感染、裂开、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瘘管及窦道形成,切口疝;14 肿 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15 如果卧床时间较长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 成及肺栓塞、脑栓塞等;16 其它目前无法预计的风险和并发症。部分肝脏切除手术知情同意书部分肝脏切除手术知情同意书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

13、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因肿瘤增大后而出现的肝大、包块及压迫症状,早期多无症状。诊断上主要根据 B 超、cT、核素扫描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注意与肝癌相鉴别。如果不治疗当肿瘤增大时可压迫、推移邻近脏器,出现各种症状。如压迫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会出现吞咽困难、腹胀、腹疼、嗳气等症状;压迫肝和胆道可致胆囊积液、梗阻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下腔静脉受压可致腹水,甚至瘤体破裂出血。目前对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肝叶切除术、血管瘤捆扎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术冷冻治疗、微波固化术、瘤体内硬化剂注

14、射术和放射治疗等。小的诊断明确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无需任何治疗 ,仅注意定期复查观察病变进展。而当血管瘤较大时 , 合并有以下情况者宜手术治疗: 有很明确的症状; 肿块临近第一、 二肝门; 瘤体生长速度较快; 合并有局部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 瘤体位于肝脏前缘至肋弓以下 ,易挤压破裂; 不能排除其他肿瘤者。肝叶切除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血管瘤最好的方法但因血管瘤血供丰富,术中极易出血,特别是巨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如何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病发展较慢预后良好,对儿童肝海绵状血管瘤确诊后应尽早治疗。肝囊肿总体可分非寄生虫性和寄生虫性囊肿及先天遗传性,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多半是某次体检时才发现。肝

15、囊肿一般是良性单发或多发,对于小的肝囊肿而又无任何症状者,可不需特殊治疗,但对大的而又出现压迫症状者,应给予适当治疗。肝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囊肿穿刺抽液术、囊肿开窗术、囊肿引流术或囊肿切除术等。通常采取部分囊壁切除术,或称“开窗术” ,凡囊液清而无胆汁者均可切除浅表部囊壁而保留肝实质内的囊壁,使囊液引流至腹腔并由腹膜吸收。肝囊肿的治疗应早发现早治疗、体积小、治疗效果快、无并发症、治疗较好、若直径大于 5 厘米出现压迫症状者,或有囊肿破裂、囊缔扭转、囊内出血或囊肿巨大者,需外科手术治疗。其他肝脏良性肿瘤(如肝腺瘤、局部结节性增生、畸胎瘤等)通常没有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例都是通过超声或其他扫描检查偶然

16、发现,还有些病例则因为肝肿大,右上腹不适或腹腔内出血而被发现。肝腺瘤主要见于育龄妇女,其发生率随着口服避孕药的广泛应用而增加,大多数腺瘤没有症状,但可因其突然破裂而发生腹腔内出血在进行急诊手术时发现。鉴于肝细胞腺瘤易发生出血、坏死和肿瘤破裂并有恶变可能,因此临床上主张对怀疑为肝细胞腺瘤者行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的部位行不规则肝切除或单段和多段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为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肿瘤内可见放射状纤维疤痕组织由内向外分布构成的纤维分隔 ,若术前能够明确 FNH 诊断的病人 ,且无明显症状 ,可不必急于手术治疗 ,可以密切随访观察。但对于诊断不确切,有症状的或肿物增大较快或无法与肝癌相鉴别者,仍应行积极施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肝脏。对于良性肿瘤手术预后较好,复发率较低。肝癌是常见的肝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或缺乏特异性,有的起病时表现肝区胀痛,也有的 表现急腹痛,或以转移灶症状为最早表现。病因在我国多为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硬化的背景下发生发展,其他 可能与黄曲霉毒素、遗传等因素有关。按组织发生可将肝癌分为肝细胞癌、胆管上皮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