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颜果实蝇检疫鉴定方法.doc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6037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颜果实蝇检疫鉴定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颜果实蝇检疫鉴定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颜果实蝇检疫鉴定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颜果实蝇检疫鉴定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颜果实蝇检疫鉴定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颜果实蝇检疫鉴定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颜果实蝇检疫鉴定方法.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SN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入境检验检疫 行业标准SN/T XXXXXXXXX黑颜果实蝇检疫鉴定方法Insp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ctrocera (Zeugodacus) diaphora (Hendel)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送审稿)-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 布SN/T XXXXXXXXX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

2、人民共和国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起草人:林振基、庞林、孙先昌、林玲玲、丛尧华、黄蓬英、王宏毅。SN/T XXXXXXXXX1黑颜果实蝇检疫鉴定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黑颜果实蝇 Bactrocera (Zeugodacus) diaphora (Hendel) 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境水果、蔬菜果实中黑颜果实蝇的检疫鉴定。2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实蝇分类学常见术语图示参见资料性附录A。2.1 颜面 face头部前面自触角窝下方至口缘 (oral margin) 上方的区域。2.2 颜斑 facial spots 位于颜面上的斑点或斑纹。2.3 肩胛 hume

3、ral calli位于胸部背面前侧略为隆出的1对近似圆形的小骨片。2.4 背侧板胛 notopleural calli背侧片上于肩胛与翅基之间隆起的骨片。2.5 中胸盾片 scutum中胸背板(mesonotum)位于盾间沟(scutoscutellar sutute)之前的一近似长方形或方形的大型骨 片。2.6 小盾片 scutellum中胸背板于盾间沟之后的一近似三角形的骨片。2.7 小盾前鬃 prescutellar bristles 着生于中胸盾片后缘、小盾片前方的1对鬃。2.8 小盾鬃 scutellum bristles 着生于小盾片上的鬃,一般12 对。2.9 前翅上鬃 ante

4、rior supra-alar seta位于中胸盾片横缝后的侧缘、翅基前上方的鬃。SN/T XXXXXXXXX22.10 肩板鬃 scapular bristles 位于中胸盾片前缘、两肩胛之间的鬃。2.11 中胸背板缝 mesonotal suture又称横缝 transverse suture,横走于中胸盾片前部约 1/3 两侧的一不完整的缝。2.12 缝后侧黄色条 lateral post-sutural vitta 沿中胸盾片缝后两侧向后延伸的一对黄色或浅黄色纵条。2.13 缝后中黄色条 medial post-sutural vitta位于中胸盾片缝后中间上的黄色或浅黄色纵条。2.1

5、4 侧尾叶 surstyli又称针突或背针突,并合于第9 腹节背板两侧的成对附器,源于第10 腹节背板,包括外侧尾叶 (outer surstylus)和内侧尾叶(inner surstylus) ,前者又可分前叶和后叶。3 黑颜果实蝇鉴定原理黑颜果实蝇 Bactrocera (Zeugodacus) diaphora (Hendel) 是一种危害果蔬的检疫性害虫,属双翅目 (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寡鬃实蝇亚科(Dacinae)、果实蝇属(Bactrocera)、镞果实蝇 亚属(Zeugodacus)。雌成虫将卵产于寄主鲜果皮下,卵孵化成幼虫潜居果内取食危害,主要

6、以卵和 幼虫随寄主果实或以蛹随包装物品、运输工具作远距离传播。 黑颜果实蝇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是本标准制定的依据。其分布、寄主植物参见资料性附录B。 黑颜果实蝇的近似种有异颜果实蝇 Bactrocera (Hemigymnodacus) diversa Coquillett 和拟黑颜果 实蝇 Bactrocera(Zeugodacus)proprediaphora Wang,Xiao et Chen,其区别参见资料性附录C。4 仪器、用具和试剂4.1 仪器与用具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冰箱、放大镜、养虫箱、剪刀、小刀、镊子、昆虫解剖针、解剖刀、 小毛笔、防虫网罩、养虫杯、烧杯、小瓷盘、大瓷盘

7、、可封口塑料袋、纸袋、吸水纸、载玻片、盖玻 片、凹面皿、水浴锅、酒精灯、滤纸、标签、昆虫回软器、温湿度计。4.2 试剂70 %乙醇、10 %氢氧化钠(或10 %氢氧化钾)溶液、二甲苯、苯酚溶液、中性树胶、蒸馏水。5 现场检疫5.1 检查货物、包装箱或包装袋以及运输工具有无老熟幼虫或蛹。5.2 检查果实有无可疑外部症状:褐色至黑褐色产卵斑或褐色腐斑。SN/T XXXXXXXXX35.3 剖果检查是否有蛆状幼虫,一旦发现,立即将其幼虫连同受害果带回实验室培养;原受害果腐烂 严重的,也可以换一个较新鲜的果实培养。5.4 收集所发现的幼虫、蛹以及怀疑带虫的果实,在实验室内置于温度 2528 和相对湿度

8、 6070 %条 件下进行饲养,待成虫羽化后镜检鉴定。6 实验室鉴定6.1 饲养6.1.1 卵或幼虫饲养将有虫果和可疑果实移至放有洁净细沙土或多层面巾纸密封的容器内培养观察,或将果实盛放在小 白瓷盘内,将小瓷盘移至盛水的大白瓷盘内,再在小白瓷盘上盖一层防虫网罩,罩的下方边缘浸没于 大白瓷盘水中,定期检查水中是否有老熟幼虫,将老熟幼虫捞出置于细砂中化蛹。6.1.2 蛹饲养将现场检疫、 解剖发现和饲养收集的老熟幼虫、蛹放进或埋进养虫杯或烧杯等容器内的半干湿洁 净细砂中,再将此容器放入养虫箱中,在温度 25 28 ,相对湿度为 6070 %条件下饲养,直至化 蛹、羽化。6.1.3 初羽化成虫饲养成虫

9、羽化后,悬挂相应寄主果实切片于养虫箱内供其取食,饲养1 天后,待成虫斑纹等形态特征 稳定后,收集成虫并置于冰箱冷冻0.51 小时杀死待鉴定。6.2 标本制备6.2.1 成虫标本制备如果成虫虫体已干硬,在制备标本前用昆虫回软器进行软化处理,虫体软化后制成针插标本。6.2.2 成虫外生殖器玻片标本制备用解剖刀取成虫标本腹部,置于10 %氢氧化钠(或10 %氢氧化钾)溶液中,浸泡12 h(或煮沸3 min) ,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净,在体视显微镜下用解剖针挑取阳茎或产卵器,制成玻片标本。6.2.3 幼虫玻片标本制备用昆虫针在幼虫体壁上刺戳数个小孔,置于10 %氢氧化钠(或10 %氢氧化钾)溶液中浸泡1

10、2 h(或煮沸3 min)后取出,用解剖针将幼虫体中的残留物挤压出并用蒸馏水洗净;在体视显微镜下挑 取口钩、前气门和后气门等部位制成玻片标本。6.3 镜检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6.4 鉴定特征6.4.1 实蝇科(Tephritidae)成虫主要特征SN/T XXXXXXXXX4头部无髭,具侧额鬃,翅具花斑,亚前缘脉(Sc)端部细弱,末端直立向上,其向上部分模糊不 清,并与第一径脉(R1)组成翅痣,前缘脉(C)在肩横脉(h)和亚前缘脉(Sc)处各有 1 道切痕, 臀室(cup)的后角一般明显延长成一狭长的尖角;雄性外生殖器存在一细长的、螺旋状卷曲的阳茎端。6.4.2 寡鬃实蝇亚科

11、(Dacinae)成虫主要特征鬃序简化,无单眼鬃、背中鬃和下侧鬃,后头鬃列不发达;翅上 3 条径脉(R)彼此极为接近, 基中室(bm)阔大,其阔度与臀室(cup)比较至少为 1.5:1,后者的后端角伸展为一狭长之尖角。6.4.3 果实蝇属(Bactrocera)成虫主要特征成虫头部触角显长于颜面,第 3 节长至少 3 倍于宽。缺少单眼鬃、单眼后鬃。上前侧片的后缘缝 明显;翅沿 R4+5脉背面远至径中横脉(r-m)处常具小鬃;腹部各节背板(除第 1 和第 2 节外)彼此 分离。6.4.4 镞果实蝇亚属(Zeugodacus)成虫主要特征腹基不呈蜂腰型;第 1 背板的基宽等于或略超过端宽的 1/2

12、。雌虫产卵管基节扁平,具侧缘。雄虫 腹部第 5 腹板的后缘略向内洼陷,侧尾叶之后叶较长,至少等于前叶长度的 6 倍。雄虫腹部第 3 背板 具栉毛。具有小盾前鬃和前翅上鬃。6.4.5 黑颜果实蝇成虫主要特征(参见资料性附录 D)6.4.5.1 外型体型中等;体长、翅长均为 6.0-7.0 mm 左右6.4.5.2 头部雄虫头部颜面几乎完全黑色,雌虫颜面下方 1/3-1/2 为黑色。6.4.5.3 胸部肩胛和背侧片黄色;中胸背板亮黑色;缝后侧黄色条和缝后中侧条黄条狭窄;中胸背板缝前方有 一黄斑;中胸侧板条几乎延伸到前背侧鬃。小盾片全部黄色,或者端部有一小黑斑。 翅前缘带褐色,沿 R2+3脉延伸,

13、于端部略加宽;臀斑较宽, 延伸至后缘。 前足股节完全黑色;中足股节黑色, 其基部的 1/3 黄色;后足股节黑色, 基半部黄色。6.4.5.4 腹部腹部绝大部分黑色, 第 1 背板后缘具一黄色狭横带;第 2 背板后部具一黄色至红褐色宽横带;第 5 背板除中央一黑色短纵条及两侧的 1 对圆形黑色斑点外, 其余部分一般为红褐色;雌性产卵管基节 褐色至黑褐色, 约与第 4、5 两背板的长度之和相等。6.4.6 黑颜果实蝇幼虫主要特征幼虫乳白色,蛆形,共 3 龄。3 龄幼虫体长 10 mm 左右,头尖小,具高度骨化的口钩 2 个。3 个 胸节和 8 个腹节。前气门开口呈环状,具指突列,可伸缩;后气门板一

14、对,新月形,各有 3 个长椭圆 形气门裂。SN/T XXXXXXXXX57 结果判定以成虫形态特征为鉴定依据,符合6.4.5鉴定特征描述的可确定为黑颜果实蝇。幼虫的口钩、前气 门、后气门等部位的形态特征可作为鉴定时参考。8 样品保存8.1 成虫标本及玻片标本的保存将制好的成虫标本或相应的玻片标本,置于干燥箱中干燥数日,然后移入标本柜中保存。8.2 幼虫标本的保存将采集到的幼虫(或蛹)用蒸馏水清洗后,投入60 (5 )热水中浸泡杀死。置于室温下冷却, 再将冷却后的幼虫(或蛹)置于保存液中保存,保存期 6 个月12 个月。 将芒果蛎蚧及重要的为害状标本妥善保存,各龄若虫、蛹和成虫均可用乙醇-甘油保

15、存液保存,成 虫也可制成玻片标本保存,同时记录害虫名称、来源、截获时间、地点、人员等相关信息。对检出该 蚧虫的样品,要进行无害化处理。SN/T XXXXXXXXX6A A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实蝇分类学常见术语图示注 1:1、3 仿 Drew et al,1982;其余仿 White & Elson-Harris,1992图 A.1 实蝇分类学常见术语图示SN/T XXXXXXXXX7B B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黑颜果实蝇的其他信息B.1 分布亚洲:泰国、越南、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不丹、中国部分地区 国内分布:台湾、海南、四川、云南等地B.2 寄主植物寄主植物不详SN/T X

16、XXXXXXXX8C C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黑颜果实蝇的近似种及其区别黑颜果实蝇的近似种有:异颜果实蝇Bactrocera(Hemigymnodacus)diversa Coquillett和拟黑 颜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proprediaphora Wang,Xiao et Chen 。主要区别见下表:表 C.1 黑颜果实蝇与其近似种形态特征区别种类特征黑颜果实蝇异颜果实蝇拟黑颜果实蝇头部颜面雄虫颜面亮黑色,雌 虫颜面下部 1/3-1/2 黑色雄虫颜面全部淡黄色, 雌虫颜面具一黑色横 带颜面黄色至黄褐色, 中下部有一黑色宽横 带足部股节前足股节黑色,中足 股节基部 1/3、后足 股节基部 1/2 黄色足部股节均为黄色前足股节黑色,中足 股节基部 1/2 黄色, 后足股节基部 3/4 黄 色。SN/T XXXXXXXXX9D D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黑颜果实蝇成虫的形态特征图图 D.1 黑颜果实蝇成虫的形态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