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标准园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58268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标准园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茶叶标准园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茶叶标准园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茶叶标准园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茶叶标准园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叶标准园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标准园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DB41河南省 地方标准DB 41/T XXXXXXXXX茶叶标准园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41/T XXXXXXXXX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信 阳综合试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丰华、吕立哲、李彬青、金开美、蒋双丰、党永超、李霞。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郑杰、张久谦、蔡一鸣、乔丽、余道强、吴国玲、闵学锋、董慧、郭建锋。DB41/T XXXXXXXXX1茶叶标准园

2、生态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茶叶标准园术语和定义,园地要求,生态栽培,鲜叶采摘,加工要求、产品要求、 人力资源和档案记录等。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标准园的建设及生态栽培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21(所以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

3、种苗 NY 227 微生物肥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茶叶标准园 Tea standard garden 在茶叶生产优势区域,建立适合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 营的茶叶生产基地。3.2 生态栽培技术 Ecological cultivation technology 有利于生态环境,促进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品质量与种植者 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4 园地要求4.1 环境条件4.1.1 基地环境

4、条件应符合 NY/T 5020 的要求,灌溉水质符合 GB 5084 的要求。DB41/T XXXXXXXXX24.1.2 应选择土壤肥沃、有效土层厚度不低于 1 m 的平地、缓坡地,平地和 15以下缓坡地沿水平 方向等高开垦建园;1525缓坡地建内倾等高梯级园地。 4.1.3 应远离污染源,离公路干线 200 m 以上,边界设隔离带。4.2 规模与设施4.2.1 茶园集中连片,面积 66.7 hm2以上。 4.2.2 园地的道路应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设置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便于操 作机械化。 4.2.3 具备完全的排水、蓄水和灌溉系统。 4.2.4 应有相匹配的生产资料仓

5、库、加工厂和管理用房等。 4.2.5 应配备功能齐全的茶园管理机械、生产加工和质检设备。5 生态栽培技术5.1 茶园生态建设5.1.1 在茶园顶部、周边空隙地、路旁、风口处种植防护林、隔离林。 5.1.2 茶园内可因地制宜种植遮荫树,推荐种植蜜源植物,遮光率控制在 20%左右。 5.1.3 幼龄茶园通过套种花生及豆类绿肥等方式,确保茶园覆盖度不低于 85%。 5.1.4 梯壁种草护草,除恶性杂草外,宜尽量保留梯壁的杂草,对于裸露的茶园梯壁,应选种多年生 绿肥。宜适时收割,覆盖或埋入茶园行间。5.2 茶树种植5.2.1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适制当地茶类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茶树良种,茶

6、苗质量 符合 GB 11767 规定中 1、2 级标准。 5.2.2 合理配置早、中、晚生品种。 5.2.3 种植前施足底肥,深度 30 cm40 cm,以有机肥、矿物源肥料为主。 5.2.4 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大行距为 1.5 m1.8 m,平地及 15以下的坡地茶园宜双行种 植,小行距及丛距 0.33 m;1525坡地茶园,宜单行种植,穴距 0.33 m,每穴种植 23 株。5.3 土壤管理5.3.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含量,宜 2 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的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土 壤改良措施。 5.3.2 土壤 PH 低于 4.0 的茶园,宜施白云石粉等矿物质;土壤 PH

7、高于 6.5 时,宜用硫磺粉、绿矾、 明矾来提高土壤酸度,使土壤 PH 控制在 4.56.5 之间。 5.3.3 茶园宜放养蚯蚓或使用有益微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 5.3.4 每年宜进行春耕、夏锄、秋挖 3 次耕作。春耕和夏锄可结合各季的锄草与追肥进行;秋挖可结 合清园埋压杂草和施有机肥进行,幼龄茶园宜在 9 月进行,成龄茶园宜在 10 月进行;对土壤深厚、松 软、肥沃,病虫草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5.3.5 茶园行间宜用种植的绿肥、未结籽的杂草、作物秸秆、修剪枝叶等覆盖,覆盖物无污染。覆盖 在干旱或雨季来临前进行,覆盖厚度为 5 cm8 cm。 5.3.6 茶园土壤相对含

8、水量低于 70%时,宜节水灌溉。5.4 施肥DB41/T XXXXXXXXX35.4.1 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5.4.2 基肥以经过无公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为主,宜在 9 月中旬至 10 月底开沟深施,深度 20cm 以上。 一般每 667m2施农家肥 1000 kg2000 kg,或施用有机肥 200 kg400 kg,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 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有机肥符合 NY 525 规定,微生物肥料符合 NY 327 规定,农家肥应沤堆等无 害化处理。 5.4.3 追肥以茶树专用肥为主,一年追施 34 次,开沟 10 cm 以上,施入后覆盖,也可根据茶树生 长发育状况进行叶面追肥,应在

9、茶叶采摘前 15 d20 d 前进行。 5.5 树冠管理 5.5.1 茶树通过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来培育丰产树冠、复壮树势。投产茶园 树冠高度 70 cm80 cm,覆盖度不低于 80%。 5.5.2 台刈后的茶园应结合清园深耕重施有机肥和速效肥, 并套种豆科、紫云英、花生、药材等低矮 草本植物。 5.5.3 修剪的带病虫枝条应清出茶园。5.6 有害生物控制5.6.1 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措施,丰富茶园中的生物多样 性和有益种群的数量,以压抑有害生物种群,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阀值以下。 5.6.2 农业控制 5.6.2.1 应选择对

10、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茶树良种。 5.6.2.2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适时修剪,深耕翻土,中耕除草,合理施肥,适时灌排,疏枝清园。5.6.3 物理控制5.6.3.1 人工捕杀大型害虫;吸虫机械捕杀小型害虫。 5.6.3.2 利用害虫趋性,进行灯光诱杀、性信息素诱杀、色板诱杀、食饵诱杀。 5.6.3.3 采用机械或人工除去杂草。5.6.4 生物控制5.6.4.1 注意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蜘蛛、瓢虫、草蛉、螳螂、捕食螨、寄生蜂、寄生蝇;保护茶园 附近鸟类和蛙类。 5.6.4.2 合理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昆虫制剂;合理利用鱼藤酮、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5.6.5 化学农药控制5.6.5.1 应

11、尽量少用化学农药或不用化学农药。严格按照防治指标,选择害虫对农药最敏感的发育 阶段适时用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参见附录A。 5.6.5.1 宜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严格按照农药 GB 4285、GB/T 9321 的要求控制有 效剂量(或有效浓度)和安全间隔期。 5.6.5.2 蓬面害虫宜采用低容量蓬面扫喷,茶丛中下位害虫宜侧位低容量喷雾。6 鲜叶采摘、储运DB41/T XXXXXXXXX46.1 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和各类茶对鲜叶原料的要求,遵循采养结合、质量兼顾的原则,适时采摘。6.2 手工采茶应提手采,不宜捋采、抓采。采下的鲜叶要求芽、叶完整、嫩度、匀度、净度一致

12、。 6.3 机械采茶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 6.4 采下的鲜叶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污染。7 加工要求7.1 加工厂7.1.1 应建在地势高、空气新鲜、水质好、无污染的地方,与茶园直线距离易在 5 km 以内。 7.1.2 加工厂厂房、车间应根据茶叶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布局,贮青室要安装换气扇,保持空气新 鲜,加工车间应安装排气、除尘装置。7.2 加工设备7.2.1 根据加工工艺和产能合理配置加工机械。 7.2.2 应符合标准化、清洁化生产要求。8 产品要求8.1 产品品质符合相应茶类要求,农药残留符合 GB 2763 的规定,污染物符合 GB 2762 要求。 8.2 通过

13、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一项。 8.3 应使用注册商标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标识后销售,标签符合 GB 7718 的规定。 8.4 包装材料应干燥、卫生、无异气味,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影响产品质量。9 人力资源9.1 至少聘请一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茶叶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 9.2 至少配备一名绿色防控卫士,负责病虫害测报工作,指导茶园绿色防控工作。 9.3 至少配备一名质量管理人员,负责产品检验和认证。 9.4 至少配备三名身体健康、熟练掌握茶叶机械化、清洁化生产加工的工人。10 档案记录10.1 建立农资用品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来源、成分及使用档案等信息。 1

14、0.2 建立完善的农事操作管理档案,包括茶园管理措施、鲜叶采摘等信息。 10.3 建立产品加工、检测、销售档案,实现可追溯性。 10.4 档案记录至少保存 2 年,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ADB41/T XXXXXXXXX5A B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A.1 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见A.1。表 A.1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防治适期茶饼病芽梢罹病率 35%春、秋发病期,5d 中有 3 天上午日照3 小时,或降雨量2.5mm茶炭疽病叶罹病率 45%56 月(梅雨季节)或 89 月病害盛发期茶叶枯病叶罹病率 4%6%春茶初期茶白星病叶罹病率 6%春

15、茶期,气温在 1624C,相对湿度 80%以上茶云纹叶枯病发病率 10%15%6 月、89 月发生盛期,气温28C,相对湿度 80%以上茶尺蠖成龄茶园幼虫 7 头/m2茶尺蠖病毒制剂 12 龄幼虫期;化学农药或植物源农药3 龄幼虫期茶毛虫卵块 5 个/百茶丛3 龄前幼虫期茶黑毒蛾第 1 代幼虫 4 头/m2;第 2 代幼虫 7 头/m23 龄前幼虫期茶刺蛾幼龄茶园幼虫 10 头/m2;成龄茶园 15 头/m223 幼虫期茶小卷叶蛾12 代茶丛幼虫 8 头/m2;34 代茶丛幼虫 15 头/m212 龄幼虫期茶细蛾7 头/百梢潜叶,卷边期(13 龄幼虫期)茶丽纹象甲成龄茶园 15 头/m2成虫出土盛末期茶小绿叶蝉第 1 峰虫量超过 6 头/百叶;第 2 峰虫量超过 12 头/百叶入峰后(高峰前期) ,且若虫占总虫量的 80%以上茶蚜虫梢率 5%,芽下二叶有蚜 20 头/叶发生高峰期,5 月上中旬,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黑刺粉虱小叶种 23 头/叶,大叶种 47 头/叶卵孵化盛末期茶蓟马成龄茶园 100 头/百梢,虫梢率40%盛发期茶橙瘿螨34 头/cm2 ,或指数值 68发生高峰前期茶叶瘿螨34 头/cm2 ,或虫叶率40%78 月茶跗线螨螨数5 头/叶,有螨芽叶率30%69 月茶短须螨1 头/cm269 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