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完全按照大纲_自己整理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228633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完全按照大纲_自己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完全按照大纲_自己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完全按照大纲_自己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完全按照大纲_自己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完全按照大纲_自己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完全按照大纲_自己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_完全按照大纲_自己整理(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答题1.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 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 马克思主义 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 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 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额理论品质。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额理论品质。答:答: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 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

2、践,把握时代的 特点,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 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 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的认识,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 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3.简要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简要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答: 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 实践性决定的

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 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 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论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还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或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都是 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 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 策的基本依据。 要做到理

4、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为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 复写、摄影、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 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他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 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

5、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 限性。 5.简要说明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简要说明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答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 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它克服了 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且添加2了一些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 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6.简述唯

6、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根本分歧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根本分歧。答:(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联系的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发展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答:(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

7、外因是事 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8.简述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简述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答:(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世界上万事万物之所以各不相同,就是由于它们所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 基础。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正确地认识事物。另一方面,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8、,只有具体 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 9.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答: (1)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 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 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 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 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

9、,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变化。(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分 析问题,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 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相互转化。 1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答:是因为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就 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这是

10、发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 们的钥匙。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它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 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31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 争性在事物发展中 都起着重要作用。(1)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 要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

11、到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2)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为质变做准备。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使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 的质变。 总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有重要的作用,但都不能孤立地起 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12.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

12、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 13.简要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简要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答:(1)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 不是通过实践认识实践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 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2)从客体方面来看:其一,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体;其二, 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个逐渐显露的过程;其三,人的认识受

13、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3)从认识主体方面来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 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14.简要说明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简要说明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实践是人的主观 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 与认识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表现出来, 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一般来说, 成功了

14、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 15.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 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 (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 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第二,落后的或者错误的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15、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16.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答:(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和被社会存在所决定 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 持着一致和平衡。(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 在的发展变化的非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第三,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能动性) 17.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

16、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答:(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第一,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极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第三, 产品的分配方式。(2)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第一,它是生产 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第二,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三,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 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第四,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18.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生产力的性质不同, 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也就不同。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 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 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