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新理念开展物理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9253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新理念开展物理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结合新理念开展物理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合新理念开展物理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新理念开展物理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结合新理念开展物理分层教学的有效措 施摘 要:传统教学观念一直在束缚着广大的中学教师,教师无论从备课、授课还是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课堂考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大都注重优等生,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智能差异,致使教师总是在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做文章,结果尖子生营养不良,落后生消化不良,中等生吸收不良。主要弊端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总是“一刀切”,没有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分层教学 措施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措施 1.确定目标 针对实际,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中下采用低起点,

2、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好及中上学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

3、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2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3.作业设置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 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并且在作业的批改上实行几种不同的尝试:一种是在自习课上面批或是课后找到学生面批,这样就使得每个学生得到直接的反馈,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一种是让学生交换批阅,从别人的作业中发现问题,再联想到自己的作业中的问题,加深认识;第三就是通过讲解让学生自己批阅,提高自主意识。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好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巩固练习题目;二是

4、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中下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切实减轻了中下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一般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中下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好中上学生实行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

5、小组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同时还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物理小实验器材,培养他们瓶瓶罐罐做实验的技能。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和科学幻想。 二、分层教学的注意事项 31.创设问题情境性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还不了解的规律、定理和方法,不是“填鸭式”地机械地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这些问题情境一定要能充分调动学生追求个人成功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主动思维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讲第二章简单的运动时,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寻找古诗词和古

6、代文学中有关参照物的诗句和故事,让学生寻找有关平均速度的故事,结果学生的知识范围超乎我的想象,学生写出了大量的诗词和故事,比如“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刻舟求剑、 龟兔赛跑等等。 2.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分层教学和辅导中要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尊重主体,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内驱力。 3.实施动态管理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和辅导,学生的学习会发生一些变化。原来中下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可能发展为好中上层次;而中上层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也可能退为中下层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实际出发,鼓励中下层次的学生向好中上层次发展,激励学生不断向上。同时要根据反馈检测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层次及教学要求,加强个别辅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