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作文的第一要素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332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情——作文的第一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真情——作文的第一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真情——作文的第一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真情——作文的第一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情——作文的第一要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真情作文的第一要素每位语文教师都希望学生的作文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当发现学生给你的只是一块无味的白蜡,失望之余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真情。情乃作文之生命,作文之灵魂。无情,则再没的文学也显得苍白无力,再严谨的结构也会不堪一击,再丰富的内容也会索然无味。所以,我们迫切要求学生写真活、诉真情。呼唤真情回归作文。 一、积情准备创作的基石 巴金先生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可说,有情感可倾诉,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可见情感是写作的基石。要在心灵中积累一定的情感就必须: 1学会做人。 特级教师张世定先生说得很精确:“做人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做人的升华。学会做人

2、,练好作文,做人写人写出色文。现在有的学生只有智商,不备情商,情感也比较麻木,很多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教师应多就事论事,与学生交谈沟通。谈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或评或议、或褒或贬。有时可启迪学生感恩图报。我还经常会在语文课上课之前,让学生说一条名言警句并作简要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道理,明辨是非善恶真伪,学会做人,那么学生文章自然不会缺“钙”。 如果“作文就是做人”这句话能像一股清泉流入老师的心田,流在老师的口里;像一粒粒种子撒在学生心中。如果学生都会用心感悟,思考,他们的笔端就会流溢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2做有心人。 真情不是垂手可拾的,而是用心捕捞的。生活是作文素材的大仓库,因而有必要教会学

3、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做有心人,才能写出有真情的文章。 (1)观察生活要有细心。我们的语文教材上有许多优美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2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等文章从多种角度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世界,景美情更美,都是美文的典范。教师应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2)关注生活需要爱心。初中学生课务重,作业多,生活空间也被迫变窄了。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多鼓励学生收看一些精彩的社会类电视节目,如:“焦点访谈”、 “艺术人生”、 “关注”等节目。同时对生活中的各类人群也应当多了解,就算是失学儿童,下岗职工甚至是残疾人的生活也关注。 (3)感悟生活需要真心。和学生交谈时常常很难询问出学生

4、最感激谁?这不能不叫人沉思,享受着优越生活的学生们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全然没有点滴感恩之心,就这点教师应该和学生多沟通,以拨动学生心灵琴弦,让学生懂得思考,懂得宽容,懂得付出,懂得感念。 二、激情至关重要的前提。 “情动于衷而行于言”。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学们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拨动“情弦”,使学生真正情动而辞发是作文的前提. 学生的情感是纯真而丰富的,但有时在我们看来他们的感情世界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渏,只欠我们轻轻的投一石,教师首先应是满怀激情的人,才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掀起波澜。 案例一以情激情 本学期,我们在学习第四单元关于亲情的几篇

5、文章后,我们的作文的训练确立为以琐事“柔情”为话题的作文训练和往事一样,我先读了一篇自己写的下水文我拿什么回报你,妈妈,那是我亲历的最令我难忘的事,是有关我妈和我之间发生的几件小事,我在课上读的时候不觉落下几滴泪,我和母亲至真至纯的情感打动了学生的心,于是学生的脸上、心中、笔尖涌动着写作欲望,从他们写作时或喜或忧,或澎湃或释怀的表情中,我读到了投入读到了投入,读到了忘我。作文上交了,3批阅时我心情在不时变化,也更加了解了每个同学心灵深处的世界,让我知道了柔情在不光是绽放在笑容里,凝结在愁容里,也浸透在泪水中有的学生为自己的家庭地位而愤愤不平,有的同学在为我们展示自己家里的其乐融融,还有的同学为

6、家中亲人的离世而悲痛涕零批阅时,我笑、我悲、我开心、我哭泣。我读到了孩子的真情告白,这难道不是我自己的真情给唤起的吗? 案例二以境激情 上学期未,我即将和朝夕相处一年的初一(7)班的学生结束师生关系,最后一次作文课上,我破天荒的唱了一次歌,歌词是我根据流行歌曲相亲相爱改写的。 “我期盼一进班就能看到你带笑的脸,我希望上课时有你大胆的发言, ”学生愣了,“我记得郊游时,我们的笑语欢颜,我珍惜这一年我们的心心相连。 ”学生相顾惊疑。“我们师生一年,团结奋进的这一年,有心才能相处,有梦同追逐,别因什么停止脚步”接下来我听到的是欢呼、掌声、惊叹声甚至有抽泣声,都在等着第二段。但是歌声戛然而止,在这充满

7、激情的氛围中,我提出叫学生照我之法以学生的口气去改写第二段,接着学生“疯了”“炸了”,纷纷握笔改写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对时间的珍惜,往事的留恋与回味之情在笔尖流泻出来,他们创作的歌词作品,我至今都保存的,依照能打动着我的心灵。如一位同学的作品我们曾经同班“我呼唤每一天/我们都能够再见面/我难忘考试前我们的刻苦不眠/我感激失败时你那关切的眼/我庆幸这一生会遇到这样的班/我们曾经同班/温馨和睦的一个班/有爱我们奉献/有难我们同担/谁让我们的情谊如山。 ” 我们也曾共写留言和手机短信、庆贺节日、表达问候。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创作能含真情又不乏创意,有的可堪上乘之作,极具可观性。 三、寄

8、情-教师指导的法宝 1.改变教法,增强“写真”的实效。 4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作文模式,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生人,是增强学生作文中“真”的成份的重要途径。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蹲下身来看孩子”。教师应当和学生一同成长,关注孩子的世界,引导孩子的方向。 前年我偶然看了电影我的兄弟姐妹,然后推荐给学生们,一剧终了,教室里哭倒了一片学生,特别是小女孩,学生心中被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拍摄技巧所震撼,随后的影评异彩纷呈是我不曾预料的。 我应学生要求,每周给他们读一篇自己读过的感人佳作,他们也和我交流,我们共赏同评,同思共议的不止是电影,文章还有学校动态、社会时讯

9、,甚至还有国际新闻、NBA、奥运会、萨达姆这样使学生视野开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了写作素材,锻炼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时间长了只要学生感兴趣的,我也感兴趣了。 2.灵活要求,更新“写真”观念。 在有些教师眼中,初学写作的中学生,要学基本的写作理论和技巧,但是因技巧而忽视了思想和感情,其实是舍本求末。那么如何根据新课标来要求学生作文的写作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1)真实.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只有写真事才能动真情,那些生编硬造的东西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更谈不上感动别人了。 (2)真挚。程翔老师说:“写作就是写心灵。 ”“当一个人静静的

10、思考人生,他写出的东西也就有了份量。 ”对于这一说法,我一致认同。只有到了情动于中不能自己时才会有强烈的创作冲动,驱使我们表达出来,一旦完成作文,常常会有被掏空的感觉。 (3)本色。我要求学生写作文,首先学会写长,写细致,尤其是刚开始写一定不要5惧怕别人说你的作文是“懒婆娘的臭裹脚布”,不必在乎别人说你的作文不简洁,因为没有这个过程,可能写出的作文短小平庸,简单却不简洁。只有心无桎梏,随心所欲,信笔抒发的文章才能找到文字驰骋的原野,不知道啰嗦和花哨的人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干练和纯净的。 (4)求新。学生所接触的教材,就文体说只有那么几种,在平时写作中只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实际上近几年的话

11、题作文的写作实战中运用小说、寓言、戏剧、采访录乃至诊断书、招标书等形式创作,扬长避短,很好地表达了主题,作为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支了解尝试更多更新的写法,给学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3多元评价,激发“写真”兴趣。 写作文难,写好作文更难,学生花费很多力气才能写出一篇自我感觉良好的作文,送到老师手上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赞誉和认可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也是学生成就动机的基础,因而教师的评价,寄托着对学生的鼓励。 (1)回应童心,用心评议。老师为学生批改作文时用得太多的套话:语句通顺、中心突出、语言丰富等公式化的语言,而不注意与学生的交谈沟通探讨。 作文中的评语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心灵对话,我们

12、让学生写作时写心里话,也应该在评语中写下充满真情的语言,使学生读了能感受到平等与关爱,与他们分担忧愁,共享欢乐。这种语言的说服力,感染力是那些“公式”无法比拟的。有位学生写了地位一文,写出自己爷爷奶奶特偏爱霸道的弟弟,冷落乖巧的自己,只因性别差异。于是,我在评语中安慰和鼓励她自强“不要被歧视,压倒,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击败歧视”几句肺腑之言,像股清风吹进孩子的心田,也许会激励她奋斗整个人生。 (2)多褒少贬,多就少改。学生辛辛苦苦写篇作文交给老师,希望得到的是表扬和肯定,不希望老师不尊重自己的愿意,大肆删改,使文章面目全非。语言学家陈林6听孩子说一文中指出:“我想呼吁各位手中有笔的大人们,不要去改孩子的文字,除了改错字,其他的就让他照相吧。 ” 因此,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应该本着多褒少贬,多就少改的原则。只要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无论篇幅长短都要给高分。 教师在批改时要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要表扬,给以鼓励。学生会获得力量与价值感,从而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随便写”为“好好写”,从而把学生带到一个个永远没有终结的发展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