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359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摘要】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物实验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新课程标准七、八年级生物教材中 90%的章节都有实验内容,这些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认识观察力 培养观察力 一、认识观察

2、能力及其重要性 生物学科的观察能力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中学生具备敏锐、精细的观察力是学好生物学知识必备的良好素质。 观察在生命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荷兰德尔夫特市的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发现了微生物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的实验管理员胡克受列文虎克的影响,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观察杂交豌豆后代的性状,发现了遗传规律,创立了遗传学。在对生命现象观察的过程中,生物

3、学家们积累了大量感性材料,经大脑思维加工形成了理论学说。生物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在五年环球考察中,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及大自然的观察资料,经过研究提2出了自然选择进化论,写下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达尔文总结自己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时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的观察能力上,可能在众人之上”。勤奋努力的观察,是达尔文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这充分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在生物教材的所有实验中,单纯的观察实验就占一半以上,其它的实验也无不与观察密切相关。因此,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4、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观察是分析的基础,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来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例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几种动物细胞,教师先利用媒体展示多种动物细胞或同种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引导学生概括它们在结构上的共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制作和观察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绘细胞结构简图并与植物细胞相比较,用显微镜来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5、通过观察比较,学生明确了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些结构与植物细胞的相同。不同的是植物细胞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这几种结构。 观察前教师应强调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这种方法对中学低年级学生效果显著,可以避免观察中出现盲3目性。而观察结果的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提问回答式。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古人说:“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可解一生之求”。观察能力要提高,就需要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要实事求是的反映出

6、来,这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观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 例如,在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看书本,学习理论知识,然后结合练习二的要求,用表解的形式归纳人体的八大系统,要求学生用显微镜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依次进行观察,使学生由总到分,对人体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学生印象深刻。 2.循序观察。循序观察是指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按照一定的

7、排列顺序进行观察。例如,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纵切面时,从根尖顶端向上依次进行观察: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又如,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的结构,可以顺着其中一个细胞由外至内的顺序寻找细胞壁、细胞膜(在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质、细胞核。循序观察能对生物体整体或者局部的形态结构全面观察,观察过程详尽而条理清晰,能避免遗漏观察点的现象。 3.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4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 例如,在学习“眼和视觉”时,引导学生把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进行比较。又如,学习苔藓和

8、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时。首先用放大镜和解剖镜认真观察葫芦藓和凤尾蕨两种植物,比较其特点的不同之处:葫芦藓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没有根,通过解剖比较发现其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凤凰蕨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但叶背后的生殖细胞孢子的孢子囊也离不开水。然后再分析结构特点,就可以得出两种不同的植物的生活环境却是相同的。 4.重复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必然规律,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 例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时,对于人的心脏左右两个“泵”是如何同时协同工作的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看录像,看挂图,反复观察书

9、本中的画图和文字说明进行理解,再辅以讲解,大部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又如,在各种探究实验中,学生们得出的数据往往不同。原因大致有:实验操作不够规范、测量不够准确或计算出现错误等。探究实验若只做一次,结果往往不可靠,应该在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重复做 3 次,观察 3 次,并取这三次的平均值,以便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 5.动态观察。此法常用于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生物现象变化等方面的观察。例如,在探讨鳍的功能时,将一条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剪掉,把另一条鲫鱼的尾鳍剪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游泳姿势和速度。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并总结出各鳍的作用。 动态观察的趣味性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

10、主动动手和积极思考,形成探索和发现的心理。 6.观察要有记录。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观察现象和结果做认真的记录,并对这些现象和结果,对观察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和科学5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三)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教材打下基础。在演示实验中,为使学生观察准确,教师应该:()演示操作必须规范、准确,实验现象要清楚。 ()演示前要讲清实验装置的名称、构造、性能、原理及注意事项。 ()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的方法有边

11、讲边观察,先讲后观察,先观察后讨论、总结等。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鼓励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多思善问,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良好途径。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不仅用感官和工具去“观”,更要用脑去“察”,要使“直观性观察”升华为“逻辑性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或改进实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增强实验中的自主观察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如设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实验时,教师给出

12、实验目的,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所需仪器、材料、设计出实验方案。如某同学设计了蒸腾作用实验:用一个透明塑料袋将盆栽天竺葵的植株和花盆一起罩住,置于阳光下,观察到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由于学生自己在太阳光下认真观察,并出了汗,由此想到该实验设计的不足,又试着找出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主动获得了知识,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6作用,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五)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挂图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具,它和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或者难点而绘制的,具有紧密配合教材、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特点。使用挂图和插图

13、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六)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进行野外观察。学生在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中,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进行杂交实验、组织培养、生态调查等,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野外观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课外活

14、动和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观察是发明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社会信息化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知识“新陈代谢”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代替旧知识而成为新的理论基础。以科学家统计的生物文献更新的时间为例,生物医学是 30 年,生理学是 72 年,植物学是 100 年。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们普遍认识到:必须及时不断的提高自己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代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肩负着7承上启下的重任。面对着信息时代的挑战,他们需要具有更强的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从信息灌输式转变为信息处理能力式,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育的中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