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声乐学习中的模仿与创新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1399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声乐学习中的模仿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声乐学习中的模仿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声乐学习中的模仿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声乐学习中的模仿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声乐学习中的模仿与创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声乐学习中的模仿与创新内容摘要:声乐教学中的模仿式教学由来已久并被广泛采用。在模仿学习中,学习者要有鉴赏能力,要批准自我,在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模仿是为了传承,提高,是为了求得创新。更好地发展自我。 关键词:模仿 找准自我 鉴赏 创新 现在,在声乐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对“模仿一词讳莫如深,不大愿意提到它,总认为“模仿”是一种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还有人认为“模仿”不是艺术,也不会成为真正的歌唱家,不予提倡,甚至坚决反对。在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对“模仿”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可有可无。另外还有一种过分强调“模仿”,认为模仿要精确到位,字字、句句

2、以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都要模仿得很精确,稍有点个性的成分、即兴的东西就是叛逆。这样,又使模仿学习完全丧失了个性,失去了自我,更谈不上发展创新。 “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 ”声乐权威夏里亚平说过:“教师必须能够说清楚,什么是他要求学生去做的事,解释和模仿是所有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笔者认为模仿在声乐学习中不是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诚实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应予提倡与正确引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它能使我们吸取前人的经验,早日

3、进入声乐艺术的殿堂。在声乐学习中,注重模仿,将有利于传承发展,提高创新。 一、在模仿学习中入门 2模仿虽是一种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它同样也适用于现代声乐教学。模仿的首要任务是要使学习者尽早入门,更快地提高。我国的戏剧、曲艺、山歌号子、民间小调传承都是口传心授,这种方法代代相传。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早期教学也是模仿式教学。在现代的声乐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给学生做示范演唱也是在向学生进行模仿的启示。 “模仿本身就是实践、再实践,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对发声器官的掌握和控制的能力;也就是从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 ”跟着老师的示范与磁带、光碟中的声音模唱,照着做,虽然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却是初

4、级阶段很重要的一种练习方法。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应尽量“依样画葫芦”,就像初学写字的人一样,先从“描红”开始,模仿得越像越好。到了学生对老师的范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模仿中对歌唱的器官、气息、位置、共鸣等技能技巧有了一些体会,并能较自如地配合,较灵活地运用时,学生还应加强理性的认识,只有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思考和反复地练习,掌握好歌唱中控制运用各器官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模仿。这一阶段的模仿学习时间是较长的,也是模仿学习中打好基础最重要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到了只要通过老师某一个手势、眼神或某一声乐术语的提示,学生就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指的什么地方,该怎样去做时,就到了模仿学习的高级阶

5、段。这时学生能基本体会到老师的要求、方法,理解歌曲的风格、韵味,在扎实模仿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悟性、理解,去运用自己的声音,自如地发展个性,追求特色,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经过不断追求和不断地创新,便有可能会成为极具个性特色的歌唱演员或歌唱家。 二、在模仿学习中批准自我 从学习模仿的初始阶段起,学习者首先最重要的是找准自我位置。其一,要正3确估量自己,清楚地认识了解自己的音色、音域、乐感及音乐素质等声音条件。如果你的声音粗犷、低沉,就不要拼命去追求声音的清纯、亮丽。你的音域不宽,不能唱高音,就不要刻意地去追求音域的宽广。其二,要批准老师,千古名言曰:“师高弟子强”,所以,要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

6、师为师。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学习,是模仿学习中找准自我的有利保证。 当学习者找准了自我,根据自身的条件、基础、艺术水准找准了模仿对象之后,就可以去选择适合自己模仿的磁带、光碟。在模仿学习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习,通过演唱者与老师、与范本(磁带、光碟)的不断磨合、不断领悟与消化,通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努力,他们的发声器官就能凭借听觉的音响信号作出快速的反应,从而,由心理听觉来指挥生理的条件反射,下意识地调节好发声状态,逐渐形成好的歌唱习惯,逐渐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在模仿学习中掌握技能技巧 汉普尔认为:“对于优秀模式的模仿不会有

7、什么害处,只是不能是机械的或奴隶式的模仿。 ”要认真分析模仿范本和歌唱家的演唱技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和复印。在模仿者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不要去盲目地发展个性,过早地追求个性可能是没有根基的花朵。模仿学习首先要有敏锐的鉴赏能力。什么是好的、优秀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坏毛病,要分得清、看得准。好的方法,好的特点可模仿学习,不好的弃之、不可学,千万不要优点没学到,某些歌星的坏习惯、坏毛病却沾上了。例:有的学生认为某某歌星的声音有特点,有沙哑的效果,于是就捏着嗓子,伸长脖子去挤压声带,结果丢掉自己自然的声音和好听的音色。沙哑的声音学得有点像了,自己的声带却受到了损伤。正像当年一曲电影插曲妹妹你大胆地

8、往前4走使多少盲目的模仿者,唱哑了嗓子,喊出了多少个“破锣式”的“哥哥”“好汉”。自然的声音不等于不要方法,甚至可以说,自然正是要靠“方法”才能得到的。在模仿中学习理解与掌握声乐的一些技能技巧:歌唱的意识与感觉,内在的气质,正确的发声,通畅而又有支持的呼吸,高位置与“关闭”集中的声音, “打开”与整体的共鸣,音色与音质的变化,情感的处理,咬字吐字、归韵收音等等,这些声乐上的技能技巧都可在模仿学习中学到并掌握。 四、在模仿学习中发晨、创新 声乐的演唱风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论何种演唱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逐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唱法、流派,这就是在模仿传承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创新的结果。

9、声乐诸多唱法流派的产生,是声乐艺术发展繁荣的必然产物,如果我们的声乐演唱与学习总是寄托在无休无止的模仿上,那只会成为古董,尽管模仿达到惟妙惟肖,甚至达到乱真的地步,那也只是廉价的仿造品。模仿是为了学习先进经验,避免走弯路,缩短学习时间。模仿的目的是提高,但模仿的出路在创新。所以我们在声乐学习中要培养自己的情操和美德,提高我们声乐技巧和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怀着创造精神去观察分析每个作品,用创造的思维去表现处理每个作品。 世界知名的旅美华人音乐家谭盾曾这样认为, “当作曲家在作曲技术上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所比的就是观念”。而他的作品在世界上被称为极赋个性与特色的创新佳作。这与

10、他能很好地掌握和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谭盾的作品还告诉人们:模仿学习绝不能停留在“形似”上,要注重“神似”的模仿学习,在神似的基础上,融入模仿者的个性、风格,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方5法。这就是模仿学习目的的最高境界创新。艺术的生命力是创新,创新的本意是创造前人和今人没有的东西。目前我国的声乐演唱艺术一派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繁荣似锦。 我国许多老歌唱家都是在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例:胡松华的赞歌、吴雁泽的号子、何继光的渔歌、才旦卓玛的藏歌、郭颂的船歌,无不浸透着老艺术家们辛勤的汗水,模仿传承,锐意创新,终成全国人民喜爱敬重的老艺术家。我

11、国青年歌唱家吴碧霞的民族唱法在全国声乐比赛、国际青年艺术节中连续获得几次金奖后,她与其他一些在国内外得奖的歌手的歌唱技能技巧差不多的情况下,她并不满足,她比的是新的观念,大胆创新,敢于做吃螃蟹的第一人,继而转向美声唱法,她要与外国一些顶级的歌手去比。当然她更受益于她的恩师邹文琴、金铁林、郭淑珍等教授的教诲、帮助。此后她又连续在国外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与大奖。她是目前中国在国内外、民族与美声获得双料桂冠的第一人,她的确是一个在声乐艺术领域里传承、发展、创新永不停步的青年歌唱家。她的成才过程也证实了在声乐学习中模仿与创新的重要性。我国擅长多种演唱风格的通俗歌手刘欢,他也是一个模仿学习、自学成才的佼佼者

12、,他在如何把民族风格恰到好处地运用到通俗唱法中去做得很成功。他的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好汉歌传遍大街小巷,更可喜的是刘欢后来又在通俗、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借用美声的方法唱出了千万次的问等歌曲,刘欢勇于模仿,更敢于创新。上述例子,都是模仿创新的典范。 模仿的目的是提高,模仿的结果是传承,模仿的出路更在于创新。我们运用模仿学习方法,去学习和传承祖先、前人、大师们为我们留下的声乐演唱艺术技巧的宝贵财富,运用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去发展、创新声乐演唱艺术,必将会使我国6声乐艺术的教学与学习更加规范,更加理性,更加繁荣。 注释 薛良著.歌唱的方法第 96 页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3 年版 管林著 声乐艺术知识第 227 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年版 薛良著 歌唱的方法第 96 页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3 年版 参考文献 1刘天礼著 通俗唱法歌唱要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年版 2杨瑞庆 模仿是为了创新载湘江歌声2003 年第 2 期 3胡英华 论歌唱艺术中的模仿与创新,载中国音乐1999 年第 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