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1046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79—2005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9792005 年香港警匪电影创作扫描如果按时间顺序来进行粗略分割的话,从 1979 年至 2005 年,香港警匪电影的发展可以分成 1980 年代前期、1980 年代后期至 1990 年代前期、1990 年代后期至新世纪以来这样三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香港电影的自身特点,其类型特征往往是在长期的商业运作中自发形成的,因此类型与类型之间的区分不似好莱坞电影般明显。对于香港电影类型的描述,只能采取某种约定俗成的方法。不同类型之间往往并不存在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 一 警匪电影的历史,一般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 1912 年格里菲斯的影片穷巷剑客(Musketeers ofPig Alley)

2、,片中的都市犯罪为商业电影提供了一个迷人的戏剧题材。这一题材在 1930 年代初期发展成为古典好莱坞类型电影中的强盗片(Gangster Film)。由于当时的强盗片公开称颂黑道英雄,将都市生活的阴暗面予以夸大展示,因而引起广泛的争议。受电检制度的威胁,好莱坞不得不在 1930 年代中期重新建构警匪电影的类型模式,作为古典警匪电影形态的强盗片也由此宣告终结。其后,好莱坞警匪电影的创作日益走向多元,广泛进行着类型上的交叉与娱乐元素上的综合,至今承担着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中流砥柱。 香港警匪电影的产生比较模糊。如果追本溯源的话,可以说,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偷烧鸭便是一部警匪片。从影片题材上讲,偷片

3、是以警察和小偷之间的冲突作为结构全片叙事的切入点,警察和小偷这一对立人物关系的设置已经具备了作为警匪电影的条件。另一方面,这部影片甚至已经蕴含了日后香港电影中最为重要的两大娱乐元素动作和喜剧。在设置了警察与罪犯之间的冲突模式之后,或借用这一冲突展示动作追逐场面,或利用这一冲突制造滑稽喜剧效果,这些都是21980 年代以后香港动作警匪片或者喜剧警匪片的经典形态。 较为成熟的香港警匪电影出现在 1950-1960 年代。在当时粤语戏曲片和古装武侠片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警匪电影只是作为喜闹剧的附庸而存在。彼时的香港社会刚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观众的欣赏品味多局限于戏曲片中的吟阿弹唱,或者武侠

4、片中的怪力乱神。受环境及市场限制,警匪电影的发展较为缓慢,片中无论是人物关系的安排设置还是故事情节的铺陈展开,都只是为了制造出作为喜闹剧所必须的滑稽娱乐效果。警匪电影此时鲜有类型意义。 在 1950-1960 年代的香港警匪电影中,最常见的是“探长”这一形象,影片大都参考福尔摩斯的造型:风衣、毡帽、烟斗、肩带式手枪袋。剧情上大多都是采用“推理式”的对白来交代故事发展情况。受当时电影规模和技术的限制,这些警匪电影的枪战场景和动作处理都还相当的原始粗糙。这一时期警匪电影的代表作品有999 廿四小时奇案(1961)、 雷克探案之血手凶刀(1961)、 巧破箱尸案(1965)等。另一方面,以女性为主角

5、的警匪电影也开始出现,如黑玫瑰(1965)、 女杀手(1967)、 飞贼红玫瑰(1969,萧芳芳主演)等。 1979 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出现是香港电影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拍出蝶变、 疯劫等一系列充满个人实验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人才、新技术的引入使香港电影的整体质素大为提高。警匪电影在这一浪潮当中以一种成熟的新姿态涌现出来,重要作品包括章国明的点指兵兵、 边缘人、梁普智的跳灰、翁维铨的行规等,数量不多却意义深远。这些影片首次将警匪电影进行了真正香港本土化的处理,在倾向于写实风格的同时,注重对警察

6、个人的情感、道义等进行不乏心理深度的刻画描写;另一方面,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影片质量也有3了新的飞跃,动作、枪火、爆破的场面更为逼真。然而这些影片多以灰色的调子为主,影片当中迷漫着强烈的宿命主义色彩,使得这些影片如同新浪潮时期的多数影片一样叫好却不叫座。很快,这些“灰色警察”电影便和“新浪潮”时期的其它影片一起,淹没于香港商业电影的“旧浪潮”中。香港警匪电影此时尚未成熟为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便又再次沦为喜剧片和动作片的附庸。 二 1980 年代前期,物质生活的富裕、享乐主义的盛行促使喜剧电影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喜剧作为香港电影的主要娱乐元素,开始渗入到各种类型的商业电影当中。由新浪潮诞生的警匪

7、电影迅速为喜剧电影所淹没,以喜剧警匪片的形态跃居市场上风,其重要标志是 1982 年新艺城出品的豪华巨片最佳拍档。该片创下 34 天的超长映期,及 2600 多万的票房记录。影片融警匪动作、飞车特技、市民喜剧于一炉,其诞生之日恰逢香港经济腾飞之时,因此在各方面都显得信心十足,片中处处流露着很强的香港本土意识和世俗的享乐心态,这一特征一直延续到后来的三部续集当中,到第五部才算偃旗息鼓。喜剧警匪片的另一代表作是由洪金宝等主演的“福星”系列,包括奇谋妙计五福星(1983)、 夏日福星(1985)、 福星高照(1985)、 最佳福星(1986)等,影片多利用小男人的性幻想来制造各种笑料,片尾免不了再借

8、助警匪冲突打上一场,显示出喜剧和动作作为商业元素对于警匪电影的完全介入。 最佳拍档开创了香港电影进行大投资大制作的先例,这样的发展方向势必带动电影在类型上的交叉与整合,此后多数的香港电影都以复合类型的面貌出现。1985 年,由成龙编剧导演并主演的影片警察故事的出现,成为香港动作警匪片与喜剧警匪片的集大成者。影片塑造了由成龙扮演的警察陈家驹这一和蔼可亲的人物形象,通过各种阴差阳错的喜剧表现手法,将喜剧元素引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成4龙将警匪电影中的动作元素进行了风格化的放大处理,片中的每一场动作无不经过精心设计,打斗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就整体风格而言,警察故事可看作是动作警匪片对于喜剧警匪片

9、的一次并吞。自警察故事之后,单纯的喜剧警匪片已经很少出现,更多情况下,警匪电影是以动作为主,喜剧为辅。 1984 年,徐克在“新艺城”的支持下创办了“电影工作室”,推出的上海之夜(1984)、 打工皇帝(1985)、 刀马旦(1986)等喜剧影片屡创票房佳绩。而此时在台湾拍喜剧电影的吴宇森却由于作品不卖座而抑郁不得志。两人相遇,英雄识英雄。1986 年,徐克决定与吴宇森合作,一改以往的喜剧风格,拍摄一部以男性阳刚之美为主要商业卖点的现代枪战片。在当时喜剧电影充斥市场的情况之下,这无疑是一项大胆的举措。此时恰逢被称为“票房毒药”的周润发因事业上的失意而亟欲振作,三个人意气相通,翻拍了一部 196

10、7 年龙刚的旧作英雄本色,不想影片在上映之后好评如潮,上映 61 天,票房收入 34,651,324 港元,创香港开埠以来最高纪录,由周润发所扮演的小马哥的形象更是风靡至今。 影片英雄本色的大获成功,使香港警匪电影一改往日动作片或喜剧片的附庸地位,首次具有了一种完全成熟的类型形态。由英雄本色一片掀起的“英雄片”热潮,更使香港警匪电影在 1980 年代后期一跃成为整个香港电影的主流。香港警匪电影于 1980 年代后期抵至史上前所未有的巅峰位置。 三 1986 年英雄本色的出现影响了香港电影业于 1980 年代后期的发展走向。喜剧片市场完全被英雄片及其大量的跟风之作取代。仅片名当中带有“英雄”二字

11、的警匪电影,在 19861992 年间,就有英雄正传(1986)、 英雄好汉(1987)、 人民英雄(1987)、 中环英雄(1991)等。直至 1990 年代以后,随着辣手神探(1992)水准欠佳5票房失利,以及吴字森、周润发等人相继离开香港影坛赴好莱坞发展,英雄片热潮才开始偃旗息鼓。 另一方面,在吴宇森英雄片的影响之下,大量模仿之作也逐渐走出一条自己的创作路线,在香港电影 B 级片市场上开始出现一些描写黑社会犯罪生活的“江湖片”。此一类影片如朋党(1990)、 冲击天子门生(1991)、 庙街十二少(1992)、 童党之街头霸王(1992)、 爱在黑社会的日子(1993)、 醉生梦死之湾仔

12、之虎(1994)、 庙街故事(1995)等。影片多以黑社会大哥为主角,描写黑社会内部的相互厮杀,制作上虽远不及英雄片精良,场面却往往更加血腥暴力。这类影片虽未能够占据市场主流,但却拥有一定的受众面,受到部分影迷的喜爱和欢迎。又因其拍摄成本较低,因此一直是某些电影公司的首选,在市场上片源不断。 除吴宇森外,与之同时期的林岭东同样成绩卓著。较之于吴氏英雄片,林岭东的“风云片”更具艺术高度与人性深度,影片监狱风云(1987)更是开创了香港警匪电影中监狱片的先河。在 1980 年代中后期,吴宇森的英雄片和成龙的动作片作为香港电影市场上的佼佼者,影响着整个香港电影业的创作。受成龙动作片市场成功的影响,电

13、影公司仿照成龙模式跟拍动作警匪片,同时另辟蹊径,将主角替换为女警员,如嘉禾公司拍摄的“霸王花”系列,德宝公司拍摄的“皇家师姐”系列等,成为“女警片”的代表之作。 进入 1990 年代以后,受徐克笑傲江湖系列、 黄飞鸿系列的影响,香港电影出现了大量“新武侠电影”的跟风之作。而香港电影业在 1990 年代初也随之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鼎盛,其中 1993 年电影产量达到 165 部之多,成为 1966 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在“新武侠电影”的风潮中,警匪电影在进入 1990 年代以后基本上一直处于低谷,尽管在影片产量上较之于 1980 年代大大增加,但就市场受众而言,较之于以徐克为代表的、充满视觉奇观的“新

14、武侠电影”逊色了不少。 6与此同时,香港警匪电影在不断进行类型上的拓展与创新。1989 年,由王晶编剧并导演、周润发主演、永盛公司制作出品的赌神一片在市场上大获成功,成为当年票房冠军,由此掀起了赌片热潮。其后出现了赌圣、 赌侠等大量续集、后传、外传、别传等。赌片作为香港警匪电影中一个特有的亚类型,其最为吸引入之处往往是片中耍诈行骗的千术表演。为达这一目的,编者往往费尽心机,甚至不惜引入一些荒诞不经的元素,比如周星驰在赌圣里面利用特异功能来变牌等本领。1994年,王晶和周润发再度合作,推出了赌神一片的续集赌神 2,该片仍然是由永盛公司制作出品,并再度成为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的总冠军。影片阵容强大,制

15、作豪华,其创作理念类似于十多年前的最佳拍档,走的是“拍大片、赚大钱”的路线。 进入 1990 年代之后,香港警匪电影另外一支重要的新生亚类型是枭雄片。1991 年,由麦当雄编剧、潘文杰导演、吕良伟主演、嘉禾公司出品的影片跛豪大获成功,该片赢得了次年香港电影节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由此开创了枭雄片的先河。和英雄片相比,枭雄片更加接近于 1930 年代初期好莱坞的强盗片,大多描写的是七十年代“廉政公署”成立之前,黑帮头目的犯罪行为和早期警队的贪污情况,属于带有传奇色彩的准人物传记片。继跛豪之后,香港电影中出现的枭雄片有五亿探长雷洛传 I 雷老虎(1991)、 五亿探长雷洛传 II 父子情仇(1991

16、)、 四大家族之龙虎兄弟(1991)、 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1991)、 赌城大亨 2 之至尊无敌(1991)、 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1992)、 四大探长(1992)等。在为数不多的枭雄片中,除开山之作跛豪外,其余影片艺术水准普遍不高人物传记片所内在要求的心理深度刻画,恰恰刺中了以娱乐至上的香港电影的“软肋”。因此,枭雄片从崭露头角到销声匿迹,前后只经历了短短的两年时间。 1988 年 11 月 10 日,香港电影检查三级制开始实行。这一制度极大的影响了其后7香港电影的创作取向。进入 1990 年代之后,不少电影公司将大量低成本的三级片推向电影市场,以图赚取高额利润。在市场运作的过程当中,三级片的创作理念逐渐渗入到香港警匪电影中,开始出现一些以色情、暴力为主要卖点的影片,如赤裸羔羊(1992)、 危情(1993)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