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印象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超越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1032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印象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超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简论印象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超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简论印象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超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论印象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超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印象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超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论印象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超越【摘要】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是两个视觉艺术风格形态,在呈现人类视觉经验、满足人类精神需要方面二者都不可或缺。与古典主义绘画相比,印象主义绘画扩展了绘画题材范围,变革传统的表现手法,在色彩运用方面有重大突破。文章分析印象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超越,旨在认识两种艺术的差异,了解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如何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印象主义;古典主义;超越在艺术史上,术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空的变化流变,往往容纳了诸多美术现象。古典主义既可以指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也可以指 17 世纪法国的学院派古典主义,或者 19 世纪以大卫和安格尔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以及一切崇尚理性的艺

2、术。印象主义的成员是一群自命现实主义者的艺术家,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等人志趣相投,各自以个性化方式作画的过程中达成了短暂的共识,结成没有纲领及章程的团体,并没有系统地提出任何共同的技法、艺术体系。鉴于美术概念的这种不确定性,本文讨论的美术现象所指相对宽泛,把古典主义定位在印象主义之前的风格流派。一、 印象主义对绘画题材范围的扩展19 世纪欧洲科学、工业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城市人生活在一个快节奏、高度紧张和突变的环境中,感到生活飞流即逝,受到瞬间性力量的支配。于是,在古典绘画通常选择的重大题材、宗教题材,雄伟或富丽的主题之外,人们也期待马路景色、路边咖啡馆、茅草屋等日常生活

3、题材。人们习惯接受艺术作品传达的浓郁宗教气息,乐意欣赏作品中再现的大自然总体面貌,但是更渴望找到去农村度假2的那份感觉:明亮、欢快、轻松。应时代之需要,印象主义在当时流派纷呈的画坛上异军突起,首先在题材上进行更为大胆、彻底的革新。他们致力于光的表现,把光作为风格的一个要素,艺术目标不是再现自然,而是通过色彩、光线认识自然的特性,在画面上突出艺术家对现实的自主性解释。既然主题的重要性仅仅在于激发创作欲望,那么题材的重要性自然而然被降低。那些古代历史画、学院式艺术所看重的神话题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偏爱的重大事件,在印象主义这里都无关宏旨。从社会层面上讲,甚至过去认为最卑微的主题也是印象主义适宜的

4、艺术主题。下层人物也好、现实生活中人的裸体也罢,任何朴素的、可视的东西只要出现在自然的天光里,都成为印象主义画家描绘的对象。正如雷诺阿认为的那样,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 “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与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 ”二、绘画表现手法的变革一般来说,古典主义绘画重格律、讲形式、构图工整而严谨,具有理性、秩序之美。印象主义强调表现瞬间的视觉印象,取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构图大胆而随意,无章可循,具有一种速写性的抒情风格。试看雷诺阿的包厢,该作品只突出包厢里贵夫人的形象,按照古典主义标准它的形象并不完整,画面就像被切割过一样。速写似的构图营造出迷人的愉快气氛,松动、随意

5、、活畅取代了古典主义绘画特有的庄严、典雅、穆静。印象主义画家注重实景写生,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作品往往带有一气呵成、轻松随意的特点,画面只有相对的完整性。同时,运笔技法上明显区别于古典主义常用的层层罩染法。古典主义绘画以精致、工细的笔触追求“照片式”的逼真效果。而印象主义绘画运笔灵活自如、不拘小节,笔触果断奔放。为了表现光与色,大多采用色彩并置的手法,随机运用色块交错、色点并置、3厚画薄涂、笔触大小对比等手法。有评论家对莫奈的日出印象发表看法:“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 ”1确实,这是印象主义的重要特

6、点,也是其进步之处,看看西斯莱的碎而有序的笔触、毕沙罗的速写性笔触也不出其左右。由于表现手法迥异,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造型特征上有如下区别:1古典主义绘画强调造型的厚重感,印象派注重平面化的造型。这点特征在马奈的作品里最为突出,他精简黑白之间的过渡层次,简化形体内部的光影,摈弃了古典主义绘画中多层次的朦胧光影。2古典主义绘画强调分明的轮廓线,印象主义绘画处理边线轮廓极为含蓄,甚至形体之间浑然相连,且侧重于视觉印象和光色效果。这在德加画的舞女、洗澡裸女上表现尤为突出。3古典主义绘画里素描造型占绝对主导,而印象主义绘画更重色彩及用色彩造型,强调发挥色彩的独立表现功能。三、色彩运用方面的重大突破达

7、芬奇说:“要表现物体的真实的阴影,只可以使用黑色和固有色的混合。 ”2莫奈认为:“当你出去写生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想这是一小块蓝色,那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 ”3两位大师对色彩的理解、认识典型地反映出古典主义与印象主义绘画色彩观念的差别。 古典主义绘画是通过颜料自身来认识色彩的,对色彩的认识局限在经验和概念上。画家根据颜料品种和特性总结出色彩配方,从而产生具有固定模式的色彩样式,即以一种特定光源下的柔和层次和一种始终不渝的“酱油色调”来经营画面。色彩变化附着在作品素描底稿的变化之中,有限的色彩层次只能为形体服务。另外

8、,古典主义时期的审美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导致诸多4作品遵循一致的法则物体必须有明暗、有投影,必须画得逼真。看古典主义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色彩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基本是在形象的亮部和中间过渡色的位置上,只有在这些地方的色彩才显现出作品的亮丽。绘画越是模拟现实物象的固有色,色彩越让人觉得真实,而这种具有真实感的色彩必须与完美的形体明暗相结合才能产生逼真的效果。所以,古典主义色彩基本上是为表现物质色彩的属性和为物体的固有面貌而设立的,色彩附属于形象,目的是加强物体的真实感。画家仅仅视色彩为依附于物体体积与结构上的固有色的明暗变化,这种认识基于光线对素描关系的作用,而忽略了光线对色彩关系的作用。他们首先用

9、素描构成作品,然后再添上色彩,形体优先于色彩,色彩总是作为素描的补充。单纯从色彩的运用上来看古典主义艺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理性压倒感性,缺少活生生的创造和直接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绘画的色彩及其审美经验受到固定模式的束缚。印象主义运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开拓了色彩的表现,使绘画进入“色彩成为形”的时代,彻底改变了古典绘画的面貌。画家从室内走向室外,直接、即兴地面对景物写生代替了古典式的室内制作加工。他们不拘泥于严密的轮廓和细节描写,而着眼于现场写生中迅速捕捉那些变化着的色彩,努力追求跳动的光、变化的色,表现大自然的生命与活力在人们视觉上留下的印象。画家群体探索的结果,是以一种力求自然真实状态的色彩代替

10、油画中的虚拟性色彩,用条件色代替固有色,寻求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最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是莫奈,他的鲁昂大教堂系列以多幅作品记录相同物体在不同光线、不同时间下所产生的色彩变化,注重捕捉光线、色彩给人的瞬间印象。利用色调和明度差别既区分了形体位置,又创造了画面新的空间和光的真实感。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所产生的形象已不再是客观物象的摹写。过去人们认为雪是纯白色的,但在莫奈的画面上雪没有一处是纯5白色的,有的是灰色、紫色甚至暖的褐色,但从整体的对比中看上去雪是那么的洁白,甚至能够感到清新宜人的空气在流动。印象主义绘画中物体的暗部有明确的色彩倾向并与亮部色彩形成对比,形成色彩节奏的转换。无论是大色

11、块的对比还是小笔触的并置及色层的凝结变化上都有冷暖色或补色对比,这种手段是古典绘画中找不到的。暖色大面积地被使用,冷色的分布又起到控制暖色过多引起不协调的平衡作用。暖色使画面有平面效果、拉近的效果,有视觉的冲击力。相反冷色具有向内向远静止的力量。这样两种不同感受的色彩,构成了印象派色彩语言上的空间拉近推远的效果。雷诺阿的舞蹈演员采用大面积的黄色调与小面积的冷色调形成对比,在暖黄色调中有偏红紫、偏黄紫的颜色成分和区域。对比双方既包含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在自己的色域内向着对方的色调逐渐转移,使对比双方相互衬托又和谐统一。印象派画家用色的原则是所谓的“原色、纯色主义”。观察印象派作品能明显的看出他们用

12、色较纯、较直接。不仅如此,为了保持颜色的鲜度和纯度,印象派画家使用颜色很少在调色板上调和,有时直接采用锡管里的新鲜颜色。比如,莫奈的阿尔让特依大桥表现炽热的阳光闪动在水面上的辉映效果。水由无数黄、橙、绿等纯色的小笔触画出来,倒影充满蓝色和红色。即便是最深的阴影,也毫不含糊地使用纯色,画中很难见到黑色和深棕色。以上分析印象主义对古典主义三个方面的超越,旨在认识两种艺术的差异,了解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如何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并没有褒印象主义贬古典主义之意。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印象主义绘画虽然很有色彩韵味,但依靠感觉摹写自然过程中陷入自然主义的泥沼。由于忽视理性和逻辑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在记录瞬间色彩印象的同时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容。古典主义绘画注重画面的结构,保存了物体的形感、体积感、重量感。结实的形体、厚重的质感以及静穆高6雅精神震撼人心,自有穿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有着发展上的时间顺序,但在呈现人类视觉经验,满足人类精神需要方面二者都不可或缺,它们现在都已成为不可相互代替的视觉艺术经典。【参考文献】 1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词典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2达芬奇著.戴勉译.芬奇论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3英保罗史密斯著.张广龙译.印象主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