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学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72755 上传时间:2018-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学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 学研究作者:李科伦,徐刚,陈志豪,季滢瑶,金亚平,黄忠胜,赵政【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比例髋臼后壁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以确定最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将 18 具骨盆标本制成左右配对的髋关节,随机分成三组,然后人为造成髋臼后壁关节面 1/3 骨折、2/3 骨折、3/3 骨折。用两枚皮质骨螺钉、重建钢板以及重建钢板加两枚皮质骨螺钉三种内固定方式固定每一组骨折,屈髋 90对模型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量各组骨折块的分离位移及分离 3 mm时的载荷,以比较不同比例后壁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结果 统计显示 1/3 比例骨折螺钉组与钢板、钢板加螺钉

2、组间差别无意义(P0.05),2/3、3/3 比例骨折螺钉组与钢板、钢板加螺钉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而钢板组与钢板加螺钉组之间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 髋臼后壁 1/3 比例骨折,单用两枚皮质骨螺钉固定已经足够;2/3 和 3/3 比例骨折以重建钢板内固定较为理想,在钢板之外再加两枚螺钉并不能增加内固定强度,反而增加了手术创伤及难度。 【关键词】 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Abstract:Objective To define the optimal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 by means of studying the strength

3、of various internal fixations of simulated different scale fractures On posterior acetabular wall.Methods Eighteen cadaveric pelvis were made into hip jioints,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ly.Then cause the fracture of 1/3,2/3 and 3/3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posterior wall of acetabulum.The model

4、s were fixed with one of the three different methods:two cortical screws(CS),reconstruction plate(RP),and reconstruction plate plus two cortical screws(CSRP).Then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each model with 90 flexion of the hip.Measure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fragments and the loadings when the displa

5、cements were 3 mm.Result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S and RP or RPCS(P0.05)in the group of 1/3 2fracture,but with significance (P0.01)in the groups of 2/3 and 3/3 fractures,and no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RP and RPCS(P0.05).Conclusion It is enough stability when fix the 1/3 fra

6、cture with CS only;the ideal method of intemal fixation of 2/3 and 3/3 fracture of the posterior wall of acetabulum is RP,while RPCS is not stronger than RP only and it may add more operative trauma and difficulty to operate.Key words:posterior acetabular wall;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biomechanics

7、髋臼骨折常由高能量创伤引起,随着交通与工伤事故的增加,其发病率日趋增多。后壁骨折是最常见的一种髋臼骨折(屈膝位损伤),大约占所有髋臼骨折的1/41/3,Letournel1将其归为基本的髋臼骨折之一。对于移位的髋臼后壁骨折,近年来众多学者均主张手术治疗,目的是通过恢复关节面的正常解剖位置来保持关节的稳定以及恢复关节面的正常压力分布,从而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但对不同面积的髋臼后壁骨折,究竟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目前仍无定论2。为此,本实验用截骨法建立不同比例面积的后壁骨折模型,分别用三种常用的内固定方式加以固定,然后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测试,并予比较研究,以确定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为临床选择及早期

8、功能锻炼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髋臼后壁骨折模型的建立 选 18 具经防腐保湿处理的成人骨盆,包括髋关节和近侧 1/3 股骨干,排除骨骼疾病或髋臼发育不良,去除附骊的肌肉、关节囊、韧带等组织。从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处将骨盆分成左右两个髋关节,随机分成三组,每组 12 髋。上缘从髋臼顶点 30开始,沿髋臼缘向后基金项目:浙江省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07013)到 90为骨折下缘,将这 60范围的后壁关节面纵向分为三等份。第一组髋关节3用摆动锯做外侧 1/3 截骨,建立后壁 1/3 骨折模型;第二组髋关节截去外侧 2/3,制成后壁 2/3 骨折;第三组去除外侧 3/3,形成

9、后壁 3/3 骨折。见图 1。图 1 髋臼后壁不同面积骨折示意图1.2 内固定方法 每一组 12 具髋臼骨折模型中随机取出 4 具,将后壁骨折块单纯用两枚皮质骨螺钉(cortical screw,CS)固定,或直接用直径 3.5 mm 的 8 孔髋臼重建钢板(reconstruction plate,RP)固定,或除了髋臼重建钢板之外另加两枚皮质骨螺钉(RPCS)固定。这样在各组中,每 4 具髋臼骨折模型均由同一种内固定方法固定,并且都采用两枚直径 3.5 mm 和长度 40 mm 皮质骨螺钉固定后壁骨折块。在直接用重建钢板固定中,板孔内共需拧入 6 枚皮质骨螺钉,其中远端两枚位于坐骨结节处,

10、两枚固定骨折块,两枚位于骨折上方;而在钢板加螺钉的方式中也需要六枚皮质骨螺钉,首先单独用两枚皮质骨螺钉固定骨折块,再将 8 孔重建钢板置于螺钉的内侧,远近端板孔内同样各拧入两枚螺钉。内固定由同一人操作,髋臼重建钢板在使用前应塑形,以获得与骨表面的良好匹配;固定骨折块的两枚皮质骨螺钉需背离髋臼盂唇平面 3040,从而避免进入关节腔内(见图 23)。图 2 髋臼后壁 2/3 比例骨折螺钉固定示意图图 3 髋臼后壁 3/3 比例骨折螺钉固定示意图1.3 力学测试 将髂骨嵌夹于可作不同方向调节的万能旋转夹具中,再将股骨干用夹具固定于加载平台上。力学测试采用 WE100 万能材料试验机。将髋关节模型屈曲

11、 90、内收外展及旋转中立位加载,使载荷直接作用于髋臼后壁上。载荷按200 N 分级加载至 800 N,加载速率控制在 1.5 mm/min,采用高精度数字显示光栅4位移传感器和千分表同时测量骨折块的分离移位(精度达 0.01),根据骨块分离位移的程度确定各种内固定的强度。分级加载测试结束后改为连续加载,记录使骨块分离 3 mm 时所用的载荷(见图 4)。图 4 WE100 万能材料试验机加载实验1.4 统计学处理 用配伍组设计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Bartlett 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NewmanKeuls 法(q 检验)进行均数间两两比较。P0.05 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2 结 果2.1

12、不同比例的骨折与内固定的稳定性 对不同比例面积的后壁骨折模型采用三种方式内固定后进行分级载荷实验(见表 1)。在不同的载荷作用下,相同比例相同内固定方式的髋臼骨折位移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同一载荷条件下,相同比例不同内固定方式的骨折位移程度为 CSRPRPCS 经 q 检验,1/3 比例骨折的CS、RP 以及 RPCS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2/3 比例和 3/3 比例骨折的 CS 组分别与 RP、RPCS 组比较,骨块分离程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 RP 与 RPCS 间差别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髋臼后壁不同比例骨折不同内固定后载荷与位移关系2.2

13、 轴向刚度与内固定的稳定性 内固定的轴向刚度是指载荷下内固定抵抗形变保持关节稳定的能力,轴向刚度越大,则抗形变能力越强,髋关节也越稳定。其力学公式是:轴向刚度 EFP/L,其中 P 为载荷,L 为形变位移。对后壁骨折模型进行不同的内固定,其轴向刚度必然不同,稳定性也随之发生改变。AO 学组把骨5折移位超过 3 mm 作为内固定失败的标准,因此本文把骨折移位 3 mm 所能承受的载荷作为最大载荷(见表 2),由此可得出相同比例面积后壁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的轴向刚度。在 1/3 比例骨折时,CS 的轴向刚度为(266.593.93) N/mm,RP 为(269.622.38) N/mm,RPCS 为

14、(269.682.27) N/mm,经检验发现 CS、RP 和RPCS 三种内固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 2/3 比例骨折与 3/3 比例骨折模型中,CS 的轴向刚度和 RP、RPCS 组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 RP 与 RPCS 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示内固定稳定性的轴向刚度来看,上述结论和分级加载所获得结论是一致的。表 2 不同比例骨折不同内固定后分离 3 mm 承受的最大载荷 (s)3 讨 论在所有的髋臼骨折中,后壁骨折所占比例最高。Letournel1报导在 940 例髋臼骨折中,孤立的后壁骨折占 24,另有 26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后

15、壁骨折。Chiu3报道在其研究的 111 例髋臼骨折中 36 例(32.4)为孤立性后壁骨折。后壁骨折作为一种常见髋臼骨折,主要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股骨头与髋臼后壁撞击引起,如处理不当,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功能障碍,从而降低了临床疗效。 髋关节是人体的负重关节,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髋臼的骨性阻挡作用,尤其是后壁阻挡作用更为重要。正常髋臼为一半圆形深窝,前倾 20,外倾 53,在后上方最强最深,股骨头被容纳其中并处于稳定的位置。髋臼后壁骨折后,分离移位造成后壁对股骨头的阻挡作用下降,必定会发生髋关节不稳;如果仅仅通过牵引等保守治疗既不能使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也不能恢复后壁的阻挡作用和关节的

16、稳定性,更无法进行早期功能锻炼4。而髋关节不稳使头臼关节接触面积减小,出现应力分布不均,从而加速关节磨损和退变,最终将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功能障碍。6Moed5发现,髋关节不稳患者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Letournel6的临床研究也证实,髋关节不稳是导致关节软骨发生退变的重要原因。只有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使移位的髋臼后壁骨块获得解剖复位,促使关节早期活动和磨造,进而有利于关节内软骨的愈合并提高疗效。Epstein7对 150 例髋臼后壁骨折进行长期随访发现,保守治疗者 88疗效不满意,而手术治疗者仅为37。在 Pantazopoulos 等8治疗观察的病例中,经手术解剖复位后 90的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 215 年,平均 7 年),而留有 13 mm 错位者仅有 50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所以,Letournel6认为后壁骨折中如果骨折块足够大,即使股骨头复位,但由于缺少后部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