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传播学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5377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传播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传播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传播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传播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传播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传播学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传播学分析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络交流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新词。文章从传播环境、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载体等方面分析了网络新词的出现和接受,对网络新词的规范进行了思考。关键词:大众文化 语境 网络新词 传播学 分析引言网络在人们生活领域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而深远,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而文字是网络交流重要的传播媒介,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网络中出现了很多新词,本文限于篇幅,只就网络产生的单音节词进行分析,单音节词是一个音节组成的词,这些新词被网民赋予新的意义在网络中使用和传播,并且延伸到社会生活之中。如:囧(jing),本义为“光明”。从 2008

2、 年开始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囧”还被形容为“21 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还延伸出来“囧文化”。槑(mi),音同“梅”,字由二呆组成,形容人比呆还呆的意思。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烎(yn),起源于游戏家族,用来形容自己充沛的竞技或游戏状态。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可以用来表示“霸气”、 “彪悍”、 “制霸”等诸多意思,是一种男子汉的勇武精神与豪气的体现。嘦(jio),古体字,是只和要的合体字。这样的字还有勥(jing)、嫑(bio)、恏2(ho)等等。这些网络新词在网

3、络中出现后,又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更主要是在传统媒体上也出现这些词,这些新词正在被人们接受和使用。网络新词出现与接受的传播学分析从传播环境看,民主法治和多元文化的发展,是网络新词发展的社会大背景。现代的中国社会是依法治国的社会,民主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我国宪法第 35 条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它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自由,这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表达意愿、参加社会活动和政治生活的基本权利。这也就为人们在网络上创造新字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前提条件。网民在网络中可以随意说、随意写,只要不触犯法律就被允许,这就是公民和网民的权利。再加之改革开放,经济繁荣,世界

4、各国文化交流空前活跃,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这也为网民创造新字、新词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环境。网络新词的产生既离不开网民的主观因素,也离不开当代民主的法治社会背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步入了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变快,人们追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办事效率不断地提高,以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这种快节奏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是网民也追求高效率的交流。网民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汉字使用符号进行改造,用有限的字来表达丰富的意义。网民在网络交流过程中,用最简洁的输入缩短了网络交际的时间跨度,因此创造了网络新词,并在新词的传播过程中达成了共识,一旦这种共识形成

5、,参与到网络交际的人们就会形成认同感的愉悦。321 世纪被称为“创造世纪”,国家注重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尊重个体,主张个性的解放,这些都注定了现代社会是张扬个性的时代,而作为时代的生力军,年轻人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突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造性,敢于创新。网络新词的产生,也正是这些年轻人起了主要作用,体现了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个性的张扬。这也与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从传播渠道看,网络媒体的发展为这些网络新词的产生与接受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宽松的环境。网络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和丰富,让人们以最便捷的方式和最短的时间获取信息。所以,网络以最快的时间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文字、声音、图

6、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是这个全新世界中进行信息交流的新媒介,而主要的传播媒介仍然是文字,加上网络宽松无约束的环境,网络新词的产生就是一种必然现象。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特征: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性。因此网络传播的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无国界之分,交流环境的宽松和松散自由,为网络新词的快速传播与接受提供了条件。网络拥有特殊的交流语境。如今,网络已成为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传播工具,它构建了一个新的传播场域。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交流空间,因此,它的交流语境就具有特殊性,它对人们的交流没有任何约束,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没有任何顾忌,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网络的自由空间注定了它的语言表达和应用可以无拘无束,

7、这就为网络新词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环境。网络不仅实现了信息传送的零距离,还实现了人们交流的平等性。在网络上,4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参与,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也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网络新词的产生与接受和网络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没有这种宽松和平等的交流环境,网络新词也许就不会出现,也不会如此快的传播和接受。网络给网络新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网民可以在这个平台中任意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表现出来。网络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这也为人们迅速理解和掌握这些新造字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人们第一次看到新造字的时候,会不知所措,字典里也没有关于这个字的任何信息,但是网络搜索却为这个字的查

8、询与理解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因此,网络的便捷为这些新字的接受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传播主体看,网络新词的传播者和接受者都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热情的特殊的年轻群体。据 2011 年 7 月 19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 2011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 4.85 亿。虽然网民年龄结构更加优化,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主体仍是 30 岁以下的年轻群体,1029 岁这一群体占的比例达到中国网民的 56.8%,因此年轻人是网络使用的主体,他们也是网络新词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网络新词的出现与年轻人身上所具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青少年思维活跃,敢于创新,

9、勇于创新,也乐于创新。网络新词的出现正好体现了年轻人的创造力。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改变字形,赋予字形新的含义。年轻人易于接受新事物,而网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交流工具,通过网络就可以接受和理解网络新词。网络新词借助网络的传播和蔓延,很快进入到年轻人的世5界中,并在网络交流中广泛应用。 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的交流方式,追求独特的个性,而网络新词打破传统汉字的规范,不仅具有了象形性,而且具有丰富的表意内容。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群体归属感,并且归属感很强。他们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或者自己所属的团体认可和接纳。因此,当网络新词出现时,他们会自发、主动、积极地接受与传播。从传播

10、内容和载体看,汉字本身具有无穷的变化魅力和内在生成机制。从网络中不难发现,网络新词大多都是单音节词,如“囧”、 “槑”、 “烎”等新字。单音节词符合语言使用中的经济原则,更简练、更省时地传递信息。我国造字用字的依据是“六书”,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构造原理,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六书”体现了汉字的内在生成机制。如“囧”,外面的大“口”视为人的脑袋,里面的“八”视为人的眉眼,里面的小“口”视为嘴巴,表达沉重、郁闷的表情,具有很强的象形性,它是一个象形字

11、,表现了人表情的外部特征。 “六书”为网络上创造新字提供了依据,也正是因为汉字存在着这些内在的生成机制,通过对同一事物或现象采取不同的造字法产生不同的汉字形体,即便是同一种造字法,变换部首、笔画也可以制造出形体不同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结构组合灵活。再加上汉字合体字组合模式多种多样,有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等,所以在汉字合体字中,部件只要重新排列组合就可以有不同的汉字出现。 “烎”即是将“开”、 “火”两个字变成了上下结构的模式, “槑”是将两个“呆”字组成了左右结构而变成的新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6这就说明了结构组合的灵活,也是网络新词出现的原因之一。加强对网络新词规范

12、的思考网络新词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网络新词从网络走到现实世界,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更容易受到影响,所以需要社会急切地提出对网络语言和网络新词的规范使用。国家对文字的整理很早就提出来一系列的规范文件,如 1955 年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63 年的统一汉字部首表、1965 年的印刷汉字通用字形、1986 年的简化字总表等。2009 年,教育部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对此网民也提出将一些常用的网络新词纳入通用规范汉字表中,随着网络新词的大量出现,对网络新词的规范已迫在眉睫。然而,对待网络语言中的新词,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能看到网络新词给语言中注入

13、的新活力,又要看到网络新词对语言交际的阻碍。对网络中富有生命力的新字,像“囧”、 “槑”、 “烎”等,我们应该使用,将它们吸收到我们的词汇中。而相反,影响我们生活交际的网络语言和网络新词我们应该将它们淘汰。对待网络新词也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网络新词的规范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以公民为主体,实践网络新词的使用;二是以政府为主体,注重政府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合理引导、规范。公民的实践。在网络语言中,网络新词的发展也不能忽视民众的力量,因为网络语言也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如果网络语言从网络到现实中被大多数民众接受和认可,并且随着时间的积淀成为一种“约定俗成”,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一

14、个新7字进入通用规范汉字表之中。如网络新词“囧”,它被人们广泛使用,在报纸杂志上随处都可见到这个字,在电影名称“人在囧途”中也出现了这个字,那么它就该进入通用汉字表中。如果网络新词中的有些字只是被网民所使用而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地使用,那么它们就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政府的制约和引导。语言规范,不仅要看民众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还要有社会的力量。这种社会力量是需要政府来主导的,政府要及时主动地对社会语言问题采取各种政策。对待网络新词的规范,在社会和民众的承认度和接受度的基础上,政府也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如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等对新词加以制约和管理。对于网络新词,政府不能干预网民在

15、网络中的使用,却可以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出版物加以规范化,通过对媒体的规范和管理,引导人们正确地使用文字。目前,一些网络新词却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随意望文生义或附加“新”义。对于这种现象,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来积极引导网络新词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更重要的是鼓励青少年不要受网络的影响,正确使用规范的汉字,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不为大众所接受的不规范的网络新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一些词汇会因为缺乏新鲜感而减少使用以至于消亡,另一些词汇因符合语言发展规律而被接受,成为汉语言系统中的固定常用词汇。网络新词的规范和引导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而社会、民众、青少年也应积极配合国家对网络新词的规范,主动约束自己的使用,使网络语言更加规范,网络新词能够更文明地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