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024379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业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业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业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作者: 郑树柏,赵晓红,陈元华 摘要 在全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电视传媒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惠待改进,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实现农业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电视传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力度的不断加大,涉农传媒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对在农村有着广大受众群体、影响力最大的电视传媒,受众期待着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农业电视节目则是承载这一历史使命的特殊对象性节目。 在这里有必要对农业电视节目做一简单界定。本文认为

2、:农业电视节目指的是专门面向广大农村受众,以农村观众为收视对象,从农村观众的视角报道“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及其他问题,力图关照广大农民的兴趣、愿望和呼声的对象性电视节目。该类节目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在语言运用、题材选择、形式采用、主持人风格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节目的特定收视对象农民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农业电视节目并不等同于农村题材节目。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农业电视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现代农业电视传播体系,形成了无线与有线、卫星电视与地面传输相结合,卫星电视与加密频道并存的多元传播局面。在我国现代农业电视传播体系中,各级电视媒体开办的

3、农业电视频道或者栏目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截至 2006 年末。全国有对农专业频道 8.5 个。其中省级电视台开办的农村专业频道有:吉林电视台的乡村频道、山东电视台的农科频道、河北电视台的农民频道、浙江电视台的公共新农村频道2和河南电视台的新农村频道,地市台开办的农村专业频道有山东临沂电视台的农村科普频道、安徽毫州电视台的农村频道、湖北随州市电视台的农村频道。中央电视台把农村、军事合设一个频道。这些专业电视频道的设立对加强新时期农村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和农村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2008 年 9 月 31 日,全国首家农林科技卫星频道陕西农林科技卫视开播,专业从事农林科技推广。现在全国较有

4、影响的对农电视节目有央视七套的致富经、 每日农经、 聚焦三农、科技苑等。省级电视台有山东电视台的乡村季风,湖南电视台的乡村发现,吉林电视台的农村俱乐部,北京电视台的京郊大地,广东电视台的摇钱树等栏目。也涌现出一批为广大农村受众所喜爱的节目主持人,如金话筒奖得主李兵、肖东坡、尹兴军等。这些专业电视频道的设立对加强新时期农村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和农村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电视节目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卫视播出、本地电视台,有线覆盖以及无线覆盖等多台,多形式播出渠道的格局。这大大增强了农业电视节目的影响。大力宣传党的农业政策、普及农业知识、提升农民素质、转变农民观念,为三农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农

5、业电视传媒尽管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现有发展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距离国家政府的要求和满足广大农村受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 从节目供给环节来看,农业电视节目总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受众需求。 从纵向来看,尽管农业电视节日已经取得一定发展,但就整个电视事业的整体飞速发展横向比较,农业电视显然大大滞后。对农专业电视频道和农业电视节目在整个电视格局中只占据极小一部分。在全国现已上星的 41 家卫星电视台近 603套节目中,只有中央电视台第 7 套这个惟一面向全国的半农业频道。在中央电视台 400 多个栏目、日播出近 270 小时的节目中,对农节目栏目总数不到 10 个栏目,日播出时间不到

6、5 小时,播出量对应着的是占人口 70的农村市场,资源的匮乏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我国各类电视台的频道总数已经超过 3000 多个,但是农业电视频道尚不足 10 家,各省级电视台开办的农业电视节目只有 20 余个,个别省市甚至没有相应节目。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调查,在对农专业电视频道中,对农节目所占比例最高 40,最低仅 9。可见在广播电视频率频道设置及内容城市化、泛娱乐化、去农村化现象严重,对农服务类节目少,离农村群众对广播电视需求差距很大。 2 从节目传播环节来看,农业电视节目传播渠道急待拓宽。 长期以来,农村广播电视收入低,投入少,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薄弱,发射台、转播台设备陈旧老化、专业

7、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农村普遍采用模拟无线的电视覆盖方式,传送的节目套数有限,而且容易受发射功率、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电视信号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收视效果。许多地方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的开机时间不足,发射功率不足,无法满时间、满功率转播中央台和省级台的节目,农户只能在每天某一段时间里能够收到电视信号。目前央视七套的入户率不足 10,而且多通过有线覆盖。据调查,绝大部分地区农户只能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到 2 套3 套、不超过 5 套的电视节目。仅有的几家专业对农频道,对农节目少之又少,而少量的对农节目由于覆盖问题农民很难收到。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原在省级卫视频道播

8、出的农业电视节目改在地面频道播出,受有线电视网络限制,一些地区接收不到,这更限制了农业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如原在吉林电视台卫视频道和乡村频道同时播出的农业电视节目4乡村四季自 2009 年开始,仅在乡村频道播出,由于乡村频道覆盖问题,导致部分观众流失,节目社会影响力和收视数据下降。 3 从节目生产环节来看,部分农业电视节目选题内容狭隘、定位失衡,编排不当。 一些农业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固守“传者本位”传统观念,缺乏对“三农”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农村受众的深入了解。在进行选题策划、组织拍摄过程中,思路狭隘,想法单一,或者板起面孔说教,生硬灌输;或者过分关注生产问题,对于农民的“生活”问题以及其他问题缺

9、乏关注。即便是农业技术类节目,也不够深入浅出,农民难以理解接受。此外,节目样态陈旧,拍摄制作单一,难以吸引受众注意。曾有多位学者组织过农业电视节目观众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发现广大农村中喜欢看电视的农民常常觉得电视节目和他们比较疏远,许多节目实用性不强、指导性不力、针对性不够。在整个调查中发现,农村和城市因生活习惯不同,收视习惯也相应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城市观众一般要求主打新闻节目放在晚 7 点左右,而农村受众 60以上要求主打节目放在 20:00 点以后,因为这时农民才刚刚回家吃晚饭。由于生活作息习惯不同,对农节目也应有别于一般都市节目。 4 从管理机制来看,农业电视节目管理体制与运行

10、机制不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支农惠农政策,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例如旨在解决农村地区接收广播电视信号难的“村村通”工程,但仅就媒介现状而言,绝大多数农业电视频道和节目在电视台内并未享受到优惠政策,仍按照商业电视的模式来运转、经营和接受上级部门的评价。按照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农业电视是一种“公共性”较高的准公共文化产品九亿农民目前还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应当由政府进行扶持,而对农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数量如何,不仅与农村经济、社会5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有关系,而且与国家稳定直接相关。如果将农业电视作为准公共产品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就可按照国家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11、、对“三农”多予少取的方针,要求中央及地方各级电视台开办农业电视频道和栏目,并加强资金和政策扶持,引导各种电视媒体资源流向“三农”服务领域。 在电视媒体内部的各种考评机制和执行的考评标准中,农业电视频道和栏目没有享受到特殊优惠政策,被迫与都市频道、影视频道以及娱乐节目同台竞技,争夺受众。而且,在现有的以收视率、市场份额为核心的节目评价体系中,收视数据样本的选择大多都集中在城市各类观众群体中。由于多种原因,农村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评价很难在现有的各种收视数据调查中真实反映出来。作为以农村观众为主体受众的对象性电视频道和电视栏目,在面临以数据为排名主要依据的竞争排序中,无疑处于“话语权丧失”的尴尬境

12、地。时刻面临“末位淘汰”的威胁。在现行的收视调查规则下,农业电视频道和栏目大多排名靠后,直接影响合内经费的划拨。更对广告创收带来巨大影响。有实力的广告主紧盯收视排名,把广告经费大量投放在排名在前的电视频道和栏目。涉农广告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也给广告代理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很少有广告公司专门经营代理涉农广告。广告创收的困难直接影响到农业电视频道和栏目日常节目生产运营。影响到频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目前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仅靠频道对农节目创收的部分,大约只占频道创收总额的 18,尽管经营创收困难,但缴台里的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高达 60。这就迫使他们将创收的目光投向其他预期有良好

13、收视的非农节目,在黄金时段,农村节目也让位给了能拉动收视率的电视剧等娱乐节目。 二 6在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电视传媒肩负着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历史任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现代传媒优势,推进这一历史进程成为电视传媒人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农业电视传媒应该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在宏观政策方面,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该明确界定包括电视在内的农业传媒的公共服务属性,将其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 近年来,按照“事业体制、企业化运营”和“制播分离”的原则,我国电视传媒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节目资源进行市场化、社会化

14、的定位和开发,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改革后仍然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对电视传媒的经营性产品和公共服务类产品没有进行明确区分和准确界定。国家尚未对频率、频道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进行分离,在管办不分、所有权与使用权合一以及“财政差额拨款”的体制下,缺乏对频率、频道栏目性质的科学界定和分类依据,因而,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电视台难以避免的行为准则,其结果是导致农业电视频道和节目此类带有明显公共服务属性的频道和节目处境尴尬,甚至是举步维艰。因此,把农业传媒定位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将其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由国家投入资金运营,由本级政府财政纳入预算或进行差额补助,要求对本行政辖区无偿解决农业电视频

15、道落地和覆盖问题。同时,在对其进行考评时。应根据农村受众实际。建立单独的考评标准,对频道和节目进行独立评价,建立绩效奖惩机制。这样使从业人员能够摆脱后顾之忧。专心从事农业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例如安徽省在 2002年。为了改变农民收看农业电视节目困难的现状,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七套农业节目进村入户工程”的试点以提高央视七套农业节目的覆盖率,并用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收视。13 个试点县农业节目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 3提高到了 80以上。7“农业节目进村入户”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据统计,在试点县,每年就有 9,200多条七套农业节目的信息被广大农民所采取,产生了可喜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试点县的收视表明,七套农

16、业节目落地后,有 7080的农户收看。其中4050的农户是经常收看,有的农户常年坚持记收视笔记。农村出现了看着电视种田,跟着七套赚钱的新观念、新景观。农业节目进村入户让农民踏上了信息致富的早班车。 其次,在节目传播环节,要加强传播渠道和传播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落实“村村通”。 传播渠道畅通,传播基础设施完备,保证农民能看到农业电视频道和节目,是农业电视节目成败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等旨在加强电视覆盖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尽管进展顺利,但是完成难度仍然很大。农村市场由于经济等各方面原因,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无线覆盖或者自己架天线接收。行业主管部门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在覆盖盲区要采用村村通补点,通过卫星接收、小功率转发、小片网分配等方式,数台卫星接收机集中接收信号后,再通过多道小功率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机将接收机输出的基带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无线发射,用户采用开路方式接收。电视与调频广播两套发射天线可共杆架设。这样,对于地广人稀、地理环境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