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 平面解析几何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005433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二 、 平面解析几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十二 、 平面解析几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十二 、 平面解析几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题十二 、 平面解析几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题十二 、 平面解析几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 、 平面解析几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二 、 平面解析几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平面解析几何平面解析几何一、考纲要求:一、考纲要求:1、 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掌握求曲线交点的方法。2、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点向式方程、直线的法向量与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直线的斜率与点斜式方程、直线方程的一般式,能根据条件求出直线方程。3、 理解两条直线的交点和夹角的求法;理解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4、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圆的参数方程。5、 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了解其几何性质。6、 了解坐标轴的平移及移轴公式。二、复习指导:二、复习指导:这部分所占分值比较稳定,都在 30 到 35 分之间,题型以选择题、

2、填空题为主,有时有一道大题。选择题、填空题以基础知识为主,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直线有关知识、圆、圆锥曲线有关性质。大题有一定的综合性,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关系、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在复习时,要加强基本知识的理解,如直线斜率、方向向量与法向向量,直线方程的形式,圆方程及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问题,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几何性质。要理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掌握基本题型。三、知识归纳:三、知识归纳:(略)四、历届高考题:四、历届高考题:(2007 年) 7、已知直线 过点,并且与直线垂直,则直线 的方程是l) 1, 1 ( P013 yxlA. B. ) 1(311xy) 1(311xyC. D.) 1(3

3、1xy) 1(31xy(2007 年) 10、设是椭圆上的一点,则到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是( )P1162522 yxPA. B. C. D. 56810(2007 年) 20、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0422yxx043x(2007 年) 23、本小题满分 14 分如果抛物线过直线与圆的两个交点,并以0 yx0422yyx轴为对称轴,试求x (1)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 (2)抛物线及其准线的方程(2006 年)10、在平面上,如果将直线 先沿轴正向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沿轴负向平移xoylxy5 个单位长度,所得的直线刚好与 重合,那么 的斜率是( )llA. B. C. D.355353

4、 35(2006 年)13、若直线与圆至少有一个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xy222 yxaA. B.() C.2,2 D.(2,2)22 ,2222 ,22(2006 年)17、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y4412xxA.x=4 B.x=2 C.x=2 D.x=4(2006 年)18、设 M 是平面上任意一点,其直角坐标为(x,y),如果用表示 OM 的长度,xoy表示 x 轴的正半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到 OM 的角度(如图),则有序实数对()称为点 M 的,极坐标。在上述规定下,极坐标为(4,)的点的直角坐标为( ) 6),(MA.(2,2) B.(2,2) C.() D.(,2)334 ,3

5、3432(2006 年)22、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右焦点为 F(3,0)的椭圆方程为 。21(2006 年)24、已知方程表示曲线16222 ky kx(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求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坐标。(2005 年)8、要使圆 x2+y2=r2(r0)与圆(x- 3)2+(y- 4)2=4 有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00,b0)的右焦点为 F(c,0),右准线与一条渐近线交于点 A12222 by ax( ),若 点 A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和等于 F 的横坐标,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cab ca,2A 2 B C D 33232(2005 年)19、连结两点 A(3,4)

6、,B(- 7,6)的线段的中点坐标为 。(2005 年)20、圆心为 A(2, 1)且过 B( 1,3)的圆的方程为 。(2005 年)25、设椭圆中心在原点 O,焦点在 x 轴上,离心率为 ,椭圆上一点 P 到两焦点距22离的和等于:(1)求椭圆方程。2)若直线 x+y+m=0 交椭圆于 A、B 点,且 OAOB,求 m 的6值。(2004 年)1、直线 2x+y+3=0 的斜率为( )A. B. C. D. 2221 21(2004 年)12、已知椭圆的焦距为 4,离心率为 ,则两条准线的距离为( )22A. 4 B. 6 C. 8 D. 16(2004 年)13、若双曲线=1 的焦点到渐

7、近线的距离为 4,且焦点在 x 轴上,则4422my mxm=( )A 6 B 8 C 10 D 12(2004 年)18、若抛物线 y=x2+a(1- 2x)+a2+1 的顶点在圆 x2+y2=5 的内部,则 a 的取值范围为区间( )A ( 2,2) B (1,1) C (2,1) D (1,2)(2004 年)19、经过点 M(1,0),且与直线 x+y=1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y= 。(2004 年)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 和 B(5,0),求直线 AB 的方程。185| ,OBOABAOAOBOA(2003 年)1、直线 6x+2y+1=0 的斜率为( )A)6 B

8、)- 3 C)3 D)2(2003 年)6、直线 y=x- b 与圆(x2)2+(y+1)2=2 相割,则实数 b 的取值范围是区间( )A)(3- 2,3+2) B)3- 2,3+2 C)1,5 D)(1,5)2222(2003 年)16、已知双曲线 mx2 2my2=1 的一个焦点坐标为(0,2),那么常数 m=( )A)3/8 B)3/8 C) D)16/545(2003 年)17、已知抛物线 y2=4x+a 的焦点在圆(x1)2+(y+1)2=5 的内部,则 a 的取值范围是区间A.(4,12) B.(1,3) C.(2,2) D.(8,8)(2003 年)21、焦距为 4,离心率为的

9、椭圆,两条准线的距离为 。22(2003 年)24、已知经过点 P(,0)的椭圆,两个焦点为 F(0,4)和 O(0,0),求椭圆2短轴两个端点的坐标。(2002 年)2、圆 x2+y2+10x6y=0 的圆心坐标为( )A (0,4) B (5,3) C (5,3) D (4,0)(2002 年)7、椭圆=1 的离心率 e=( )71622yxA B C) D 169 2316 47 43(2002 年)12、如果方程=1 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双曲线,则 a 的取值范围是区间14222ay axA)(2,2) B)(1,2) C)(0,2) D)(1,2)(2002 年)22、在平面直角坐

10、标系 xoy 中,给定两点,则点到直线 AB)3, 6()0 , 2(BA和)3 , 1(C的距离为 。(2002 年)26、已知定点 N(1,a),在抛物线 y=x2+2x 上求点 M,使|MN|取最小值,求出这个最小值和对应点 M 的坐标。(2001 年)2、直线 2x+3y+1=0 的斜率是( )A B C D 322332 23(2001 年)9、直线 y=x+b 经过圆 x2+y2+4x2y4=0 的圆心,则 b=( )A 3 B 0 C 3 D 2(2001 年)11、若抛物线 y2=2px 上到焦点距离为 3 的点之横坐标为 2,则 p=( )A 4 B 3 C 2 D 1(20

11、01 年)13、设 P 是双曲线上一点,已知 P 到双曲线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 10,191622 yx则 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是( )A 2 B 18 C 20 D 2 或 18(2001 年)14、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 x 轴,且离心率为、焦距为 1 的椭圆方程是( )22A 2x2+4y2=1 B 2x2+y2=4 C 4x2+2y2=1 D x2+2y2=1(2001 年)20、双曲线=1 的离心率是 。12422yx(2001 年)25、已知直线 y=2x+b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两点 A、B,定点 P 坐标为18222 yx(1,2),求 b 的值,使三角形 PAB 的面积最大,并

12、求这个最大值。(2000 年)2、抛物线 y2=8x 的准线方程是( ) A x= 4 B x=2 C y= 4 D y= 2(2000 年)3、椭圆 5x2+9y2=45 的焦距等于( )A 6 B 2 C 4 D 1414(2000 年)5、经过点(1,1)且与直线 2x y+3=0 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A 2y+x+2=0 B 2y+x=0 C 2y x+3=0 D 2y+x+1=0(2000 年)7、记双曲线 5x2- 4y2=20 的右焦点为 F,右准线为 ,若双曲线上的点 P 到 的距离为ll,则 | PF|=( )35A B C D 25 35 27 109(2000 年)8、点 M(1,1)关于点 N(3,2)的对称点 P 的坐标是( )A (5,5) B (4,1) C(6,4) D(5,4)(2000 年)16、长为 2 的线段 MN 的两个端点分别在 x 轴、y 轴上滑动,则线段 MN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A x2+y2=2 B x2+y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