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禽病的预防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89884 上传时间:2017-02-15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4.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禽病的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第三章 禽病的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第三章 禽病的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第三章 禽病的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第三章 禽病的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禽病的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禽病的预防(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 禽病的预防 一节 禽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重于治。 确岗位责任制(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 靠完善的防疫措施,健全各种防疫制度。 期杀虫、灭鼠。 常情况下 2次 /周。 O)。 传染病的防制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互连接的必备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平时的预防措施 全价营养、全进全出,育雏期的密度、保温、通风。 发生传染病时的紧急措施 1隔离消毒和封锁:少数禽只发病,抓走病鸡;大禽场,设立隔立舍;大部分发病,把健康鸡隔离。烈性传染病:封锁疫区,例如: 2病死禽的妥善处理:深埋、焚烧、煮熟喂鱼、喂猪。 3紧急接种:紧急接种原则: ( 1)先注射健康群; ( 2)一般用两倍量的疫苗;

2、( 3)多换针头(原则上一只禽一个针头); ( 4)预防继发或并发感染细菌病。 致力于良好的饲养管理 , 拒禽病于禽群之外 。 那些忽视疾病预防措施的人 , 在高利润和新建禽场时是较易过日子的 , 一且利润微薄或禽场养禽日久后 , 就感到艰难或无法维持了 ,因为家禽生产是群体 、 集约化的 , 如若预防不力 , 发生了疫病 , 则不但耗费大量人力 、 药物和费用 , 即使能够挽救一些病禽 , 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也是低劣的 , 所以 对付禽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 , 干方百计避免疫病的发生 。 下述与预防禽病有关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措施 , 好比一条环状链条的各个环节 , 缺一不可 。 只有抓好每

3、一个环节 , 才能使疫病无隙可乘 , 无孔可人 。 任心和自觉性 在诸多预防禽病的因素中, 人是最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家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制的基本常识,对工作高度负责,自觉地执行与预防禽病有关的规章制度的人员,才能认真地落实每一个与预防疾病有关的环节,减少疾病的发生。 严格地执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 , 使预防疫病的措施得到切实落实 ,减少和杜绝疫病的发生 。 对进场人员 、 车辆 、 物品 、 种蛋 、 孵化机和出雏机的清洁消毒 , 禽舍的清洁消毒的程序和卫生标准 , 疫苗和药物的采购 、 保管与使用 , 免疫程序和免疫接种操作规程 , 对各种家禽的饲养管理规程等均应有详尽的要求

4、 ,制度一经制定公布 , 就要严格执行和经常检查 , 有奖有罚 。 养禽场地的选择 , 应作慎重和全面的考虑 , 从防疫卫生角度 , 应特别注意远离居民点 , 远离禽场 、屠场 , 远离市场和交通要道 , 地势较高 , 有充足和卫生的水源 。 养禽场应将生产区 、 销售区 、 行政管理区和职工生活区严 格分开 , 并尽可能根据不同 的生产功能将生产区划分成 若干个较小的 、 互相独立并 距离较远的小区或分场 , 以便于对疾病的控制 。 、专一的生产 有些禽病是多种家禽共患的 , 有些禽病是禽畜共患的 , 有些病原体可以存在于其他动物体不发病 , 但这些动物可将体内的病原体传给家禽 , 引起家禽

5、发病 。 不同种类的家禽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是不同的 , 不同品种的家禽之间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也有很大的差异 。 由此可知 , 养禽场最好是专业化生产 , 一个禽场只养一种家禽 , 这样更有利于疾病的预防 。 、全进全出 不同龄期的家禽有不同的易发疾病 , 禽场内如有几种不同龄期的家禽共存 , 则龄期较大的禽群可能带有某些病原体 , 本身虽不发病却不断地将病原体传给同场内日龄小的敏感雏禽 , 引起疾病的爆发 。 因此 , 日龄档次越多 , 禽群患病的机会就越大 。 由此可知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 , 发病的机率比多日龄共存的禽场要少得多 。 无数实践证明 , 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是预防疾病 、 降低成

6、本 、 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 、家禽饲养环境的净化 一般地说 , 在新建的禽场或禽舍养禽 , 不必花费很大功夫也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成绩 。 疫病一年比一年增多 , 其原因 , 一方面可能由于防疫不严格 , 经种苗或其他渠道将病原体带人场内 , 另一方面对禽舍和场地的清洁消毒又不彻底 , 使场内的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 。 要解决这一难题 , 就 必须对家禽饲养环境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彻底的净化 。 一方面要从种鸡群下手 , 逐步建立少病或无病的种群 , 防止疫病经种苗或其他一切可能的渠道进入禽场内 ; 另一方面 , 对场舍 ,禽舍 , 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 使禽场 (舍 )

7、永远像新建时一样干净无病原体 。 事实证明 , 这是预防禽病比较切实有效的措施 。 怎样做才能使禽舍净化 , 下列程序可作参考 : 1)禽舍排空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舍内家禽上市或淘汰 。 (2)将用具等移出室外浸泡清洗 、 消毒 在空栏之后 , 应将一切可移动的物品一概搬至舍外消毒处理 , 留下一座空无一物的禽舍 , 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清扫灰尘 、 垫料和粪便 (4)清水冲洗 冲洗的标准是要确使禽 舍内任何一个地方都一尘不染 , 这是禽舍清洁消毒中最重要的一环 , 务必抓紧抓好 。 (5)修理房舍 , 清除运动场杂物和杂草 , 必要时更换表层泥土或铺上一层生石灰 , 然后喷湿压实

8、。 (6)清毒 冲洗后已干燥的禽舍 , 用过氧乙酸等清毒药液作消毒 , 必要时还可用杀虫药控制蚊 、 蝇等 。 在 第一次消毒后 , 要再用清水冲洗 , 干燥后再用药物消毒一次 。 (7)安装棚架 、 饮水器 、 饲料糟 、 产蛋箱和电器等 , 并放人新鲜垫料 。 (8)空置 15一 20天 , 然后封闭禽舍 , 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 熏蒸消毒应在完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 , 才能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 (9)开启门窗 , 排除残留的刺激性气体 , 准备开始下一轮的饲养 。 、满足家禽的营养需要 自从有了电脑配方的全价饲料饲养家禽之后,有些人曾一度认为今后再也不必担心营养缺乏性禽病了。 但事实证

9、明,近年来家禽的营养缺乏病仍时有发生。 原因是复杂的,例如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而使混合饲料中某些贵重成分的含量不足,某种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低于计算含量 ;饲料的加工贮存不当,不同成分的桔抗作用,由于家禽患病或使用某些治疗药物后对某些营养成分需要量的异常增加等。 所以在饲养管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家禽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防止家禽营养缺乏病的发生。 、健壮无特定病原体的种苗 健壮无特定病原体的种苗,是培养健壮无病或少病禽群的基础。 应从健康无病尤其是无蛋传递性疾病的种禽场中购进种苗,并且要经过当地兽医部门的检疫和认可。 、种苗的合理运送 种苗如在运输过程中稍有失误 , 就可能

10、因受寒 、过热 、 缺水 、 缺氧 、 挤压等而引起死亡或受伤 ,以致对疾病较为敏感 。 冬季在中午装运 , 夏季在夜间装运 , 夏季注意通风散热 , 冬季注意防风防寒 ; 对确实需要长途运输的种苗 , 必须在 36小时内到达目的地 , 超过 36小时的最好安排在途中提供一次饮水 。 在运输途中或长途运输后给禽苗补充饮水 , 应有足够饮水器并有节制地分次供给 , 防止暴饮 , 防止互相践踏 , 防止落人水中全身湿透或浸死 。 0、适时开食和饮水 雏鸡不适时开食和饮水,也是致使禽群瘦弱多病的原因之一。 过早提供动物性蛋白饲料容易引起雏鸡消化不良,太迟饮水、开食又会引起雏鸡过分饥饿和缺水。 一般应

11、于出壳后 24小时提供饮水和开食,可在育雏器下放置饮水器,让雏鸡自由饮水。先饮水后开食。 1、合理保温 雏禽的绒毛比较短 , 体温比成禽低 , 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成熟 , 所以对冷的适应能力较差 , 如果保温不当 , 则雏禽很容易受冷 , 一些雏鸡可因此而逐渐衰竭死亡 ,另一方面也容易激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 经受寒冷伤害的雏禽群 , 日后大多疾病不断 , 难以达到预定的生产水平 , 所以做好保温工作是预防疾病相当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之一 。 2、通风透气 家禽的群体大 , 饲养密度高 , 生长发育迅速 , 新陈代谢旺盛 , 呼吸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如粪便和垫料潮湿 、 发酵而产生大量

12、有害气体 ,家禽腹泻等均可使禽舍内空气污浊 , 氨气过浓 ,氧气不足 , 这些均是激发疾病发生的有害因素 。 所以不管那一种形式的禽舍 , 都要根据实际条件 ,因地制宜地做好通风透气 , 使舍内氨气浓度在00025%以下 , 硫化氢 00020%以下 , 二氧化碳015%以下 , 一般以人进禽舍后无烦闷和眼鼻无不适刺激为度 。 3、适当的相对湿度 家禽对环境的干湿度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但极端的干燥和潮湿,则是激发疫病的应激因素。 当相对湿度接近 100%时,氨气和粪臭味很浓,各种霉菌迅速生长,家禽的抗病力下降, 球虫病、曲霉菌病等很容易发生。 相反,当禽舍空气过分干燥时,则尘土、垫料和羽毛满天飞,很容易 激发大肠杆菌病和其他呼吸道病。 饲养家禽时, 应尽量避免饮水器的饮水流落在地面上,在潮湿的季节应尽量添加干的垫料,而在过分干燥时,可以适当用水喷雾,这些都有助于预防疫病的爆发。 4、适当的光照 光照不当主要表现为光照时间过长 , 光照时间无规律 , 光照强度过高等 。 不适当的光照使种禽和蛋禽的产量达不到预定的指标 , 禽群疲劳 , 抗病力降低 。 因此应根据家禽的种类 、 品种 、 品系 、日龄 、 生产性能等确定合适的光照 。 5、避免过分拥挤 有些人为了充分利用禽舍面积以减轻分担的折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