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0810)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985741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0810)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2016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0810)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2016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0810)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2016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0810)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2016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0810)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08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0810)(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62016 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主编:许振宇主编:许振宇二二 0 0 一六年八月一六年八月福建福建福州福州2016 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2目目 录录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3高等数学 A(上) 课程标准 .3高等数学 A(下) 课程标准 .9线性代数课程标准.1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标准.19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25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课程标准.3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课程标准.38经济统计学课程标准.44会计学课程标准.50货币金融学课程标准.56计量经济学课程标准.62财政学课程标准.68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73第二部分第二

2、部分 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 .80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标准.80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标准.86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标准.91抽样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97应用随机过程课程标准.102福州外语外贸学院3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 A(上) 课程标准课程代码:P01010124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A(上) 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 A (1)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学 分:4.0适用对象: 经济统计学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先修课程:高中数学第一部分 前 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高等数学 A是我校经济统计学专业

3、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核心课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提供所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综合解题能力、数学建模与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高等数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描述,进而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且进行广泛应用的科学。高等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究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繁杂的信息作出最优的判断和选择,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简捷的手段。数学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息。 二、课程基本理念(1)优化课程结构

4、,适应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应突出“应用”的主旨,从而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国际化趋势相适应,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衔接。(2)以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

5、明,它为其它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从而数学的基础性地位无可替代,更不能偏废。但高等教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应充分遵循“学有所用” 、 “学有所需”的原则,而在一切的教学过程中,都要从能力培养出发,发掘学生的潜在的创新思维,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素质。2016 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4(3)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高等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而内容的是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之上。而教师也不是被动的,应调动一切可行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

6、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习和实践提供有效的知识工具和良好的思维素质。(4)构建本课程新的评价体系,考察学生的“输出”能力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但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而且评价的价值取向犹为偏颇。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从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数学知识的运用。总之,评价的结果优劣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三、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

7、程教学中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此外,通过穿插的几个数学应用专题(如规划论、库存论、决策分析等) ,使学生能较好地转变“数学无实际用途”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贯彻“六步教学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制定的学习任务,培养

8、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能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及发展重要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体协作精神,在科学工作事业中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攻克难题;使学生能敏感地把握现实社会经济的脉搏,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做时代的主人。 二、分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

9、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1)了解微积分的发展史,认识微积分的重要性、抽象性、实用性,进而认识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2)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计算一般函数的极限。(3)理解导数微分的概念,掌握导数微分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计算一般函数的导数与微分。(二)数学思想与能力运用方面的目标(二)数学思想与能力运用方面的目标福州外语外贸学院5(1)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通过对极限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无限的思想观,并使学生能用“分割求和取极限”的思想方法求一些诸如无

10、穷数列和、图形面积等问题。(3)通过对微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建立实际问题的模型,理解诸如最值方面的问题,并能分析、推证、解释跟最值有关的一些现实现象。(4)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将数学思想扩展到其它领域的能力。(三)科学观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三)科学观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1)具有高尚的科学观,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反对迷信邪教。(2)有较强的求知欲,逐步进步,崇尚科学思维,有较强的毅力,不怕困难,有信心战胜它。(3)热爱生活,有团结协作精神,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4)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标准序号教学单元学习内容学

11、习目标课程作业 知识目标: 能够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周 期性等; 能够区分反函数和复合函数 能力目标: 能够建立简单函数关系1函 数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 的要素;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了解函数的周期性和有界性。 了解反函数、复合函数的概 念。 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 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能建立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函 数关系。素质目标: 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培养函数思维和函数素养根据现实中的相关经济学问题建立函数关系知识目标: 能够分清无穷小和无穷大; 能够区分函数的间断点; 能够区分函数的连续性 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极限的四则运算; 能够利用等价无穷小进行极 限运算;2极限与连续

12、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 和性质,函数的左、右极限; 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 比较; 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和两个 重要极限; 连续函数的概念,函数间断 点的分类;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 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最小 值定理和介值定理)素质: 能够树立极限思想对某些函数极限进行简化和运算3导数、微分、边际与弹性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 义和经济意义; 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 的关系;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 的四则运算;知识目标: 能够区分什么是导数 能够验证函数的可导性 能够区分边际与弹性对某些导数进行四则运算;对某些复合函数进2016 级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标准6能力

13、目标: 能够进行导数的四则运算; 能够对复合函数进行求导; 能够对利用微分进行近似计 算反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的 求导法则,导数的应用; 高阶导数的概念,隐函数及 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微分的概念,微分的四则运 算,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函数的线性化,利用微分进行 近似计算,误差计算; 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 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边际与弹性素质目标: 能够树立导数的思维和边际 思考方式行求导;对某些数据进行近似值求解知识目标: 能够区分罗尔定理、拉格朗 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 能够区分函数的拐点和驻点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洛必达法则进行相 关运算 能够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进行相关运算 能够运用函数相关性质对某 些复合函数作图4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 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