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徽因诗歌的情境美与语言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08804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林徽因诗歌的情境美与语言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林徽因诗歌的情境美与语言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林徽因诗歌的情境美与语言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林徽因诗歌的情境美与语言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林徽因诗歌的情境美与语言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研究生专辑? ! 年增刊论林徽因诗歌的情境美与语言美刘红明“一代才女 ,林徽因是“# 年代极富个性的、艺术上渐 臻于炉火 纯青的女诗人 ,?。但 由于其诗未曾见集,其本人又游 离于革命大潮之外,偏好低吟绵绵无绝的个人哀愁,与那特定的拯危救亡的时代气氛不甚合拍,其诗作曾倍遭冷落。近几年来,这方 尘封已久的胜景才日渐被发现与开掘。本文拟从情境与语言的角度对其诗作略 加分析。林徽因跻身诗坛的? !?年,“新月派”尚存一缕余息,现代派已露尖尖荷角。作为两派 的过渡诗人,林徽因的诗作呈现出由浪漫主义直抒胸臆向现代主 义意象表情过渡的鲜明特征。她的不少诗歌已吸取 了现代主义意象表情的养

2、分。关于意象,庞德在意 象主义的几不一文中将其定义为“那在一 瞬间呈现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我认为,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对象的复合体。在这里,主观精神呈以具体的感性形态,具体形态表现具体的思想感情。林徽因在怎么一回事中曾有过 如此 阐述“在诗里,情感必依附于意象上,求较具体的表现#意象则必须明晰地或沉着地、恰适地烘托情感、表征含义。”说明她已经认识到情感与意象的依附关系。她的不 少诗,已注意 为传情而造象。林徽 因诗歌的主导情感是孤单落寞。尽管其前期诗作不乏轻纱般的怅惘,后期诗作时露生机渺茫的 悲枪,贯 串其所有诗篇 的是那份 不绝如绍翔勺 孤单落寞。顺 应情感的抒 写,林徽因喜欢

3、选择那 些数量单一的事物表象来营造意象。“一盏灯”、“一 星星理 想”、“一张落 叶”、“一条枯枝影”、“一角墙头 ,等经常出现于她的诗篇。而且,诗人还有意把 这些表象置于广 阔的背景下来突出它 的孤单弱 小。如“到如今我的船依然在 海面上飘” 那一晚 %#“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像夜的眼,夜的眼在看” 山中一个夏夜 %#“死色楼前垂一棵杨柳”过杨柳 %。置一条船于茫茫的海面,置 一盏灯于广 阔的夜幕,置 一棵杨柳于死 色楼前,形体大小的强烈反 差,足以令这些表象自然而 生孤零之感,从而能成为传达诗人孤单落寞情绪的“客观 对应物”。有论者认为意象结构存在 由浅入深的三种状态第一类,停留在纯视觉

4、、纯外观状 态的描摹上#第二类,以我观物、借物寄情#第三类,物我同一,主观生命对象化、客观物体生命化。林徽因众多的诗作,趋近 后两种结构状态。一串疯话、情愿、藤花前等诗都以我观物、借物寄情。一串疯话把“我”心里藏着的一串话化 为拟喻性意象丁香与山红杏。以丁香和山红杏“绕着许 多叶子,青青的沉静,只盼五 月来开 花”的口吻抒写“我”对 吹 开心 花 的爱情的热烈企盼。到过 杨柳、静坐、对北 门街 园子等诗,主客已完全融合,“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 没入我,我和大 自然在 一块发展,一块震颤”朱光潜%。对北门街 园子中,“我”并未 直接出现。诗人用“大树拱立、草花烂漫、树梢盘着 飞鸟”几个 视觉意象

5、与“没有脚步的走响”这个 听觉意象 暗示出园子的偏僻荒凉#又用吻 园子额前的云天、与园子 对话 的夕阳和诉说寂寞的园 子、永远睡?(着的园宇几个意象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以人的动作,染以人的情感,以动写静,以 闹写寂,含蓄地点出诗人 心头 罕有人 声 的寂寞情思,达到 了较高的意象经营技巧。当然,诗歌营造意象只是一种手段,它 的最终目的,乃是 创造诗的情境。“所谓情境,概而言之,即是诗人的情感、意 念与客观物象交融合一而成的总体审美形 态。”) 林徽因兼吮并吸取“新月派”与现代派的艺术精华,其创造诗歌情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直抒胸臆法。歌唱自然是浪漫主 义热情不衰的主题,所有的浪漫主义作家都有倾慕 自

6、然、崇尚自然的倾向。他们的作品描绘自然旖 旎风光,表现 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抒发对 自然的向往与礼赞。每置身自然的怀抱,目接春光秋色,一向似水宁静的林徽因往往激情难抑,无暇再慢寻细觅情绪的“客观对应物”,而一任情流倾泻而出,化为火辣灼热的诗行,直抒胸臆也就成为她造境的一种基本方法。在这些诗篇中,情景同时展现、相互渗透,情境清新 明朗。如雨 后天一诗 “我爱这雨 后天&这平原的青草一片&我的心没底止 跟着风吹& 风吹&吹远了草香、落叶&吹远了一缕云&像烟像烟。”诗人并没有精雕细绘 雨后秋景,只随意 摄取青草微风落叶,构筑一种抒情氛围,倾泻诗人由衷喜爱的同时,也传递出如云似烟般渺茫的情思,情景相映

7、生姿。意象组合法。由成功的意象上升到 优美的诗境,还赖于意象的组合。正如 国外一 位意象派理论家所说“两个视觉 意 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暗示 一个崭新面貌的意 象。”组 合后的意象的整体价值大大超过各部分相加之和。早期象征诗人李金发的诗,常有光彩照人的单个意象,一经堆砌诗中,却少见 和谐统一的诗境,正是缺乏意象组合的才力。林徽因的 不少诗作,都能根据情感流来组合意象,其运用的主要方式有意象迭加与对比。意象的迭加是指一系列有机联系的意象前后 叠现。它们的联系表现 于内在意义的近似,而不表现在外相的关联与配合。如六点钟在下午第一节“用什么来点缀&六点钟在 下 午& 六点钟在下午&点缀在你

8、生命中,&仅有仿佛的灯光,& 褪败的夕阳&窗外&一张落叶在旋转+”在这里,诗人用了仿佛的灯光、褪败的夕阳、一张旋转的落叶三 个视 觉意象,它们大小有别、远近 不同,却都有暗示 生命枯萎褪 败的内质,组合在一起,成功地暗示 出诗人 只身闲坐暮色之中,感慨生命易逝的那份淡淡的落寞与哀愁。意象的对比可以形成情感的落差,使情绪在两极之间造成反弹。林徽因 的诗嗜好使用今昔意 象的对比,且她诗中存在 于昔日的意象多包孕着欢乐、幸福的情怀,而 现今的意象多为寂寞、伤感的情绪所渗透。因此,她诗中意象外在的时间对比又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对比。如静院抓住“夜”这个意象进行对 比组合。现今的“夜”,呈现 眼前的只有残月

9、老柳孤灯,带给人的是梦般的迷惘,是嘶喊的寂寞#而多少年前的“夜”,星繁人笑,留在记忆中的是盈怀的欢欣与甜美。两个情绪迥异的“夜”的意象互为对比,在今不如昔、欢欣难再的感慨中,构筑凄美的诗歌情境。借助意象迭加与对比创造诗歌情境,隐去抒情主体的直抒胸臆,使诗歌情境幽深绵远。林徽因的诗歌语言,以北京口语为基础,兼收文言句式和手法,又自西方诗歌语言里获取养分,形成其清莹瑰丽的语言风格。其诗歌语言美主要表现在色彩美。“一首诗里,没有新鲜,没有色彩,没 有形象,艺术的生命在哪里呢”艾青#诗论 %。描绘事物的色彩、处理好色彩的搭配与组合,是达到诗歌语言视觉美的有 效手段。林徽因 注重诗歌语言 的色彩美,经常

10、运用富有色 调的词语,描景绘物,勾勒幅幅色彩鲜明 的 图画。山中第一节 “紫色山头 抱住红叶,将 自己影射在山前,&人在小石桥上走过,渺小的追一 点子想念。&高峰外云在淡蓝夭里镶 白银 色的光转。&用 不着桥下黄叶,人在泉边,才记起夏天+”短?,短的四行诗里,先后出现紫山、红叶、蓝天、白云、黄叶五种富有色彩的景物,让它们相互辉映、绚烂成趣。她笔下的色彩描绘,既是事物表相的描摹,又服从自我心灵表述的需要,成为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综观林徽因诗作,不难发现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黄色,黄花、黄月、黄叶等在其诗中俯拾即是。诗人之所以如此偏爱黄色,许是要 与其诗中的凄凉哀惋情怀相 契合。比喻美。林徽因吮吸着中

11、外文学的精醇,酿造着奇思妙想的灵感,如珠巧喻缀饰着她那 些美丽的诗行。一般诗人用喻,是为了化抽象 为具体,林徽因有 时却故意化具体为抽象,让喻体事物表义模糊,以带给读者更多的想象 意会 空间。如“满天的星,%只使人不 见,%梦似的 挂起”? ? ?别丢掉? &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 影,风的轻歌。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 ?笑 ?。借助比喻,诗人沟通各种感觉之间的联系。如( “寂寞像垂 下的帐慢”? ? ?山中一个夏夜? ? ?“信仰只一住烟”? ? ?秋夭,这秋天?。此两个比喻,分别把非视觉的心理感受化为视觉物像,增强了诗的形象感,赋予诗以立体的雕

12、塑养。奇特的想象与独特的体验,还赋予林徽因诗歌比喻以新颖脱俗的艺术魅力。如“忧郁自然不是你的朋友%但也不是你的敌人,你对他不能冤屈%他是你强硬的债主,你呢)是%把灵魂压给他的赌徒”? ? ?忧郁 ?。高雅超常美。林徽因的一些诗歌,如人生、城楼上等通篇用浅显晓畅的口语写成,但她 并木排斥富有 生命力的文 言词语和句法。从其诗作 中,我们常见 一些 点缀于诗行中的文言 词语,给诗歌带来丝丝高雅的气韵。如“稠密的 悲思”? ? ?深夜里听到乐声?。诗人也经常运用对 偶句式以求语言的工整与典雅。如(“催一 阵急雨,抹一天云霞”? ?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语 言的超常美主要缘于其诗中词性活用与超乎常

13、道的语言搭配。诗人从古典文学的词性活用上受到启迪,在其诗中经常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给诗歌语言增添几分新鲜的活力。如(“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 ? ?谁爱这 不息的变幻?。林徽因诗歌语言的超常搭配首先表现为虚实意义的搭配。如(“青青的沉静”? ? ?一串疯话 ?“在今天这苍白的下午”? ? ?去春? ? ?。以上诗行,把具体颜色青青、苍白与非实体事物沉静、下午搭配,造成语言的陌生化。这种超常搭配也表现在词性搭配,特别是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如(“一首桃花”? ? ?一首桃花 ?“那圆的一 颗颗 声响”? ? ?中夜钟声?“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 ?别丢掉? ? ?。言桃花为一首,锋芒 为一瞥,声响为一颗颗,热情为一把,从语法 规范的角度去衡量,均有悖常道,找经 仔细推敲,便可领略这种超常组合,极大增强 了诗歌语言的张 力。综上 所述,我认为林徽因的诗歌在创造情境、经营语 言等方面,都达到 了较高的水准,为新诗的发展途程捧献过辉煌。在现代文学史册里,她的诗歌创 作应 占有 一席之位。注?邵燕祥林徽因的诗。)吴晓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版,第? /0页。引用诗句中所有着重号均系笔者所加。责任编辑何春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