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疏导、启发、讨论相统一的教学方法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0793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输、疏导、启发、讨论相统一的教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灌输、疏导、启发、讨论相统一的教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灌输、疏导、启发、讨论相统一的教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灌输、疏导、启发、讨论相统一的教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输、疏导、启发、讨论相统一的教学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灌输、疏导、启发、讨论相统一的教学 方法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包括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兼容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虽然根据形势任务、教育对象等各种条件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变动和调整着,但作为基本内容来说并没有脱离以上基础理论。但思想政治课决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学科,而且还是以实践为基础、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实践作用越强,就越能推动理论的应用,使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更大的指导作用。所以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法一定不能忽视理论性和实践性,选择一种恰当的方法,对于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作用和培养同学们的

2、创造思维和能力至关重要。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了灌输、疏导、启发、讨论、相统一的教学方法,与大家交流。 所谓的灌输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填鸭式”、 “满堂灌”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法,而是在不窒息学生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不挫伤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简明厄要、深入浅出地注入。 由于思想政治课讲述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和道德观不会在头脑中自发形成,只能依靠外部灌输。从根本上说,人都是教育的产物,而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外部灌输,如果说学生某一方面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学成需要教育,需要外部灌输的话,那么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复杂得多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

3、政治观和道德观的培养,更是不可没有外部灌输。而且中学生具有思想单纯幼稚、目标模糊、兴趣广泛、转移较快、可塑性强的特点,更要充分运用灌输,向学生准确、系统、完整地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比如:2在讲政治常识中“民主”这一专题时,首先让学生自己说出自认为的民主含义,由于这与生活密切相关,如同学们通过民主方式选班干部,村里通过民主方式选村干部,国家主席也是民主选举产生等等。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说是“少数服从多数”,学生的生活阅历限制了他们忽视民主的“阶级性”,这样就必须通过教师逻列中外有关民主方面的事实材料来证明学生认识的片面性。从而引导学生确立“民主”的正确概念。

4、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关事实材料引导学生区别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使学生在思想上明确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但他们常常宣扬是全民的所以是狭隘的、虚伪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在制度上、法律上、物质上真正保证人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是广泛的真正的民主。所以说成功的灌输可以使学生的思想、信念发生转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提高鉴别能力,以及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功的灌输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心转化而实现,是一个“成于内”的过程。而我们所灌输的大多科学理论、观点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没有真正的实践过,现实中的一些背离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和行为以及假、丑、恶

5、的风气,往往引起学生思想认识的混乱,会产生对思想政治课的不信任感、厌倦感,甚至产生相抵触情绪。这时老师若任其不管,就必然使我们前面的灌输失败。所以要真正使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观点,还需要用“疏导”这种方式。 所谓“疏导”并不是通常我们理解的“理顺”概念或知识体系。而是一种将外部灌输的正确知识使学生内心接受或转化,并自觉用于指导实践活动。 针对学生认识上的障碍,教师的疏导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善意的批评、榜样示范等。 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说服教育、民主讨论法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如上面从理论上学生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真实的,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3会看到某些村干部、个别领导仍是个

6、人说了算,报纸、电视又常常报道某些干部个人说了算,并采取多种方式破坏民主,这必然使学生对前面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性加以怀疑、甚至否定。这时教师不妨用一下说服教育法。先让学生回忆哲学上的矛盾的普遍性观点,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矛盾。那么必然存在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十全十美、决无瑕疵根本不可能,也不存在这种情况。这样从科学理论上又一次使学生认识到破坏民主的现象是不足为奇的。然后,教师再用一下民主讨论法。如:教师提出一个思考题:“大家想一想真正享有民主的人多,还是不享有民主的人多?”让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偶而加些:“我国当前守法的人多,还是违法的人多?”“

7、守法的人享有民主,违法人如果被剥夺政治权利不能享有民主”等话语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享有民主是“主流”,所以我国民主性质没有因不良现象而改变,这样学生的认识就又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以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那么我们的政治课教学目的就只是通过灌输、疏导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某一理论吗?不,成功的疏导不仅体现在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某一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新知,这就需要启发式教学方法。 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很显然,孔子是从反面来说明启发的含义的。所以说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启发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

8、:就上面学生对民主现象归结为“支流”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考虑哲学上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所指导给我们的方法论是什么?,那么也就意味着国家并不是不管“支流”,而是不断地进行纠正改善,即我们国家不断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然后提示学生想一想民主政治建设是否是不断地建设民主的阶级性?从而区别开民主程度与民主阶级性。 4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后会发现和提出一些教材上没有的或很难用于解释实际的疑难问题。 这里说的讨论是师生双方信息反馈沟通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使师生在自由讨论,激烈争辩的气氛中求得共识,获得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虽然在讨论

9、中难免离开题目高谈阔论,争论不休,甚至钻“牛角尖”,这时教师要善于及时把握住讨论的焦点,及时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学过的社会科学理论加以分析论证,引导学生敢于坚持真理,又敢于修正错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消除分歧和疑难,把认识逐步统一到正确观点上来,在论证中有些同学的发言闪耀着创造性思维和闪光思想的火花,这些优良思维品质的嫩芽,教师要善于发展并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而且教师要积极引导、善于引导,千方百计去拨亮学生求同存异思维的火花,保护他们探求新知的创造精神。 通过讨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丰富生动的,但毕竟大多是片面的、零碎的,有些甚至还是感性的东西,此时教师应对所讨论的问题做多角度、全方位的归纳小结,画龙点睛、导之以思、授之以理,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三方面都得到发展和声华。 当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并不限于以上几种,例如:直观演示,社会考察,参观访问,读书指导等。但就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而言,我认为这四种方法相互统一,灵活穿插,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一定要克服单一课堂教学法,否则既不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不符合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好问好动的生理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