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教师道德标准的发展与反思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38375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以来教师道德标准的发展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国以来教师道德标准的发展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国以来教师道德标准的发展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国以来教师道德标准的发展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国以来教师道德标准的发展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以来教师道德标准的发展与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国以来教师道德标准的发展与反思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比喻虽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它的中心词是“工程师”,但我国在教育领域使用这一比喻时更多强调的是“灵魂”这个修饰词。各个历史阶段对“灵魂”含义的不同解释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理解和要求,反映了我国在教师道德问题上从完全重视思想政治到对教师道德全面认识的发展轨迹。关键词:教师;道德标准;灵魂工程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比喻在我国家喻户晓,不仅普通大众习以为常,而且也为官方所认可,并经常被运用于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之中。最近,学界对这个比喻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认为教师不能用“工程师”来比喻,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

2、有鲜活生命的人,而工程师面对的对象则是物,拿工程师来比喻教师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是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专制教育,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符,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国以来的重要官方讲话、报告对这一比喻的运用,发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虽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它的中心词是“工程师”,但我国在运用它的时候其实更多强调的是“灵魂”这个修饰词。各个历史阶段对“灵魂”含义的不同解释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对教师道德的不同理解和要求,反映了我国在教师道德问题上从完全重视思想政治到对教师道德全面认识的发展轨迹。一、 “人类灵魂工程师”喻义在我国的发展变化据陈桂生教授考证, “教师是人类灵魂

3、的工程师”这个比喻来自苏联教育家加里2宁。著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 1937 年曾谈到:“教员们往往不大注意教育工作,其实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们的性格和道德方面极有重大意义。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据陈老推测加里宁的这一比喻可能是受到斯大林“作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之说的影响。从加里宁的谈话里可以看出,加里宁强调教师对学生性格和道德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教师不仅有教书职能,还有育人责任,要求教师主动积极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施加影响。可以看出,加里宁不仅强调教师像工程师一样担负有“塑造”学生的职责,而且强调这种职责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对象是人的“灵魂”,即学生的性

4、格和道德。可以说加里宁抓住了现代工业化社会教师工作的本质特征集体化的教书育人。建国之初,在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要“团结、教育、改造”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逐步开始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工作。1951 年 8 月 22 日,周恩来在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指出:“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在过去不是受着封建思想的束缚,就是受着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的侵蚀;现在,为新中国服务,思想改造是不可避免的。 ”此后便在大学教师里开始了思想改造运动。改造大学教师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中小学教师的改造。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提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最早出现在 1951 年 10 月 13 日人民日报题为稳定和发

5、展小学教育,培养百万人民教师的社论中。该社论提到:“教师是人们灵魂的工程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改造思想,使自己逐步地真正够得上“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同年 11 月 1 日出版的人民教育杂志第 4 卷第 1 期发表题为人民教师必须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社论,其中提到,人民教师和一切人民教育工作者是“新中国儿童、青年的灵魂工程师”,是工人阶级领导国家的极重要的助手,教师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未来,因此,我们的人民教师应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的基本观点和基础知识。可以清楚地看到,与加里宁着重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强调教师在学生的性格和道德形成过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的论断相比,这个比喻输入

6、中国后,它的喻义已进一步狭窄化,他更强调“灵魂”这个词,而且“灵魂”仅仅是指人们的思想政治方面。教师要担负起培养下一代革命接班人的重任,必须首先改造或升华自己的灵魂,然后才能塑造学生的灵魂。改造教师灵魂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基础知识武装教师的头脑,使其树立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成为马列主义者。在紧接着的 1957 年“反右”和 1958 年的“教育革命”中,政治思想却成了教师灵魂的全部。1957 年 2 月 27 日,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学习

7、马克思主义。他明确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随之,1957 年 6 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到:“学校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师。 ”他们应该在过去思想改造的基础上,根据自愿的原则,继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进一步强调了对教师政治思想方面的严格要求。195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强调以政治觉悟来衡量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成绩。并进一步指出,一切教育行政机关和一切学校,都应该受党委的领导。学校党委应当经常在教师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选拔教师和评价学生时,要突出政治觉悟。至此,思想的纯正与否成为检验教师灵魂是否高尚,是否

8、具有师德的唯一标准。而且这种以政治信仰代替一切精神价值的疾风暴雨式的思想改造运动的偏差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不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反而愈演愈烈,直至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认定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灵魂一片肮脏,成为阶级斗争4的对象,根本不配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化大革命后,党中央拨乱反正,1978 年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宣布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他强调“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一个人,如果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应该说这表示他初步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按政治标

9、准来说就不能说他是白,应该说是红了”。这段讲话抛弃了文革期间的“血统论”、 “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观点,纠正了过去评判人们政治身份的错误认识标准,对于扭转以政治觉悟(在文革中其实是虚假的政治觉悟)遮蔽一切精神世界的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知识分子政策逐渐得到了落实。教师 的地位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再次被提了出来。特别是 2002 年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 100 周年的讲话中,要求我国广大教师要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首先,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

10、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教师要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他们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其次,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第三,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

11、学5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在这里, “灵魂”不再是政治信仰的代名词,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再单纯强调教师的政治思想信仰,更突出了教师对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把握与理解,更强调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精神境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与同时提升的必要性。二、对“人类灵魂工程师”喻义变化过程的反思虽然我国在运用这一比喻时对“灵魂”的理解走到了政治意识形态化的极端,但始终强调人类灵魂工程师中“灵魂”的重要意义,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这是因为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以塑造学生的灵魂为目

12、标。 “灵魂”指人的精神、思想。人不仅是生物性的存在,更是精神性的存在, “人的本质是精神”,精神性的存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表达。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在于受教育者身体的成长,更在于受教育者精神的提升。人的精神主要以什么为核心,不论是西方的“知识即美德”,还是东方的“人者,仁也”,道德性始终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但道德特别是教师的道德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在我国众说纷纭。从我国的德育实践过程来看,道德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建国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时常受到政治的干扰,甚至用政治教育来替代遮蔽道德教育,因此对一个人道德高尚与否的评价就仅仅看其是否根正苗红,思想政治信仰是否坚定。教师

13、作为担负培养年青一代成人的专职人员,教师的道德必然是政治纯正、信仰坚定的代名词。对“人类灵魂工程师”中“灵魂”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理解正是我国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以政代德的德育状况的真实反映。随着改革开放多元社会的形成,政治信仰甚而个大道德都不再作为评价人的唯一标准,但因为传统上把教师看作6是道德家,认为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不能与普通人“一般见识”,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表率厂社会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使广大教师不能承受道德高标之重。有人提出教师道德要区分为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而且教师个人道德并不是教师实施道德教育的充分必要条件。西此有学者认为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首先应考虑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14、而不是教师的个人道德。其实从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来看,教师是担负教育活动的专职人员,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精神性的人而不是物,因此,教师职业具有道德服务的内涵,这决定了教师的个人道德是一种教育性道德,即在职业生活中,教师个体所拥有的道德都是一种教育资源,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教师从事的是一项非常崇高的事业,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灵发展,而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这决定着教师的个人道德与其职业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教师要像其他从业者一样爱岗敬业,成为“经师”,教师更应深入体察每个儿童的内心世界,与之同感受、同思考,并以自己的人

15、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配做“人师”。建国以来虽然我们对“灵魂”含义的理解一变再变,但中心词“工程师”的喻义却得到了认可。而且网上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最富哲理的称谓。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需要成千上万的具有初步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这要求学校能像工厂那样大规模、高效率、标准化地“生产”人才。于是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个别化教学被班级授课制取代,学校成了人才生产的工厂,教师成了生产人才的工人。工业化社会对人才数量的要求,对人才质量的工具性取向,以及培养人才方式的工厂化要求教师要像工程师一样成批地“设计生产”人才,我国工业化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决定了教师只能作为培养人的“工程师”。但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这个7“工程师”不是以物作为劳动对象的职业工程师,而是以人为对象,这要求教师要把教育的“育人性”作为根本,始终强调教师对人的灵魂的塑造作用,始终强调教师道德在育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这是不变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