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853533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年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 一、往年高考失误分析 纵览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古诗鉴赏的出题方向一般针对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即:(1)作品写了什么;(2) 作品是怎么写的。绝大多数题目都同时体现了这两点。在这个大方向的制约下,命题者参照考纲的要求细化设题。因此,掌握大方向并且能够辨析具体要求是每个考生必备的能力。从 2008 年全国各地试题看,考点分布全面而稳定,考生必须针对常设考点有的放矢逐一过关,夯实基本功,包括对诗歌主旨、感情、意象、手法、语言等的把握与分析。 失误分析 几乎所有的诗歌鉴赏的答题错误都源于考生对考查要求把握的偏差,即在“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

2、两方面出现种种错误或缺失。因此,全面理解考试要求,逐项检验知识储备与能力储备是考生复习时的重中之重。针对“写了什么”这个大方向,应复习课本典型作品,加大阅读与练习分量;针对“怎么写的”这个大方向,要加强对名词术语的熟知度,提高针对具体文本的运用能力。 1忽视标题 读诗必先品标题,这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忽略诗歌标题的存在往往会导致理解诗歌的内容发生偏差甚至错误。 2002 年全国卷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标题暗示着诗歌必然写在“春夜”的“洛城”由“闻笛”而触发的情思,结合古诗写作中与闻音乐声有关的常识储备,就能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例2004 年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

3、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诗题为“征人怨” ,通篇并无“怨”字,而句句有“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 病例:作者因为出征在外,每天都过着战斗生活,所以心怀怨气。 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诊断: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审读诗歌标题并以标题中信息贯通全篇的基本能力,有了标题的明示,可以说即便原先看不出“怨”的学生也能想方设法去“证明” 。题中“征人”的特定身份一定会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构成特定的关系,从而引发特定的情感表达。 “答题的困难有两个:第一,必须破解情景交融手法,体会出景中包含的情绪;第二,必须落实到每一句,不能空泛作答。病例由于未注意

4、上述两点,导致不能将标题信息句句落实。 2. 不看注释 注释的作用一则帮助考生疏通字句,更重要的作用是暗示考生主动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去解读诗歌内容。中国古诗的创作往往与社会背景、个人遭际密切关联,因此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背景往往是解读诗歌的“隐形武器” 。 例2008 年全国卷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祥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病例:表现了作者虽遭免职而不畏奸佞的品格。作者身处寂寞的环境而“自掩门。 ”这是他傲岸人格的表现,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 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

5、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诊断:注释中“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等信息可以说已经帮助考生解决了至少一半问题,余下的 仅考查学生能否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原诗作简明分析。 3曲解意象 意象是诗歌创作与鉴赏的双重重心,所谓“意象” ,其本质是浸润着作者特定情思特征的自然物象。意象在诗中的呈现方式往往仅是自然物象,考生没有较好的基本功就会忽略甚至是扭曲物象背后的人的情思,因此高考题从意象角度设题是常见的

6、方式。 例2007 年宁夏卷小斋即事(刘一止) 【冷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病例:借写琴棋,表现了寄情于弹琴下棋的闲适生活,抒发了作者因年老而看穿世事的淡泊情怀。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 ,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 “万事妨” ,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诊断:本诗中作者有意只撷取了琴的“直”的特征,棋则撷取了“方

7、”的特征,意象“直”而“方”的品性正喻示着人的品格的方正刚直,这样的人却自称“老疏” “拙笨” ,可以看出是对社会的不满与反讽。病例完全忽视了意象主要特征与人特定品行之间的密切关联。 4 疏于咀嚼 逐字逐句地细读是解题的基本方法。在没有读通每一句之前就贸然下笔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局部词句的阻梗而导致全篇的误解在考场中是屡见不鲜的。咀嚼字词的前提是关注意象特征,关注字词在上下文中的位置。目前与咀嚼字词相关题目多设置为诗眼、炼字等。 【例2006 年福建卷端居 (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 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8、 病例:不能,因为“敌”有敌对的意思,这样就可以表现出作者傲然敌对严酷环境的品格。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诊断:“敌”的主语是“空床” ,床因何而空,上句“远书归梦”已揭示出了原因;“敌”的宾语是“素秋” ,它直接引发了下面两句对秋景的描绘,带出“寥落”与“愁”的姿态,从中可看到在秋天时分因“远书归梦”而引发的作者孤寂难耐的愁怀是比较清晰的。5先入为主 许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注意辩证看待文学现象,往往把学过的某一首作品当做读解所

9、有作品的依据,面对具体文本时懒于思考,简单地套用以往的学习经验,结果造成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例2008 年福建卷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病例: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燕子和飞虫比做谗邪小人,他们污染了自己的琴书,还要打击压迫作者,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蔑视之情。 答案: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 “点污琴书” “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

10、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是在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诊断:提到杜甫总会想起忧国忧民、郁悒不得志,想到小人当道、社会混乱,这样先人为主思维是许多考生都有的。在平时的阅读中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缺乏全面辩证的态度,这是造成病例生搬硬套的根本原因。知人论世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能走向死板僵化。 6答非所问 题目总有具体的要求,看清这些要求作针对性的回答是应试的基本要求,审题不清、理解不到位即率然下笔,必然导致答题失误。 例2006 年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

11、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艘。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病例:用了“带”字,就能委婉含蓄地表现出作者极目远望的情态。 答案:“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怍,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诊断:所谓“妙处”即这样的遣词用语对于描绘刻画有何好处,对于表情达意有何好处。从诗中看“带”字针对的是前者。而作答有关描绘刻画类的题目,必 须从相关手法、相应内容、特定效果三方面考虑。病例不针对诗歌具体内容及设题倾向,“套用”以往做法,貌似周全,实则答非所问。 7空泛笼统 考试的要求是要看到考生实实在在的解答

12、,即充分落实题干的要求。许多考生的回答往往在针对题干的对应性上出了问题,往往出现答案似有若无的情形。 例2006 年全国 I 卷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病例:分了三个层次,分别写了竹子、牧童和石头。 答案:前四句承题描写竹石牧牛,后面四句抒情,表达了作者观画后的感想,因此这首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旬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

13、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诊断:层次的划分不对,究其原因是审题粗疏,没有严格扣住题目及小序所表明的写作信息去逐句落实,只就字面意思就轻率作答。 8以译代析 所谓鉴赏,其实可以转换成另一个角度即现代文阅读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这样就能避免将古诗翻译一遍而未能提炼出诗歌所需形象或主旨或手法方面 有效信息的误区。 例2008 年辽宁卷 正宫 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病例:作者写了像自练般的

14、长江,青色的淮山,江上行进的船只,山上流下的泉水。天色变晚新月初升,天边飞来了鸿雁。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秋天的图景。 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诊断:题目问的是写景的顺序和动静手法,写景顺序包括时闻、空间、心理感受等顺序(角度) ,动静手法包含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作答时就必须紧扣题目要求结合诗中内容进行相关剖析,逐项落实题目要求,并将

15、诗中分散的信息依据“术语”的运用需要提纯、组织起来。 二、2009 年备考方法指导 1. 一分为二的“手法” 许多考生对诗歌鉴赏中术语的运用感到较为头疼,对概念术语的区别也往往弄不清,其实,只要掌握“一分为二”的方法,就可以相当简便地掌握诗歌鉴赏 中最常用的一些概念术语。所谓“一” ,是说“一组方式” ,指的是初中阶段已经掌握了的5 种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与诗歌鉴赏有关的集中在描写、抒情、议论 3 种上。所谓“二” ,说的是将这 3 种表达方式按照“直接”与“间接”(也可以理解为“正面”与“侧面”)作两分式的区分,由此导出细化的表现手法,最后再看修辞手法。可以这样看待,遵循由大到小、由统到分的原则,可以依此理出“表达方式(两分)一表现手法一修辞手法”这样一个序列。 所谓表现手法,是用于整首作品构思设置的较大的技巧;所谓修辞手法,是用于局部语句的较小的技巧。可参见如下简表,并根据日常阅读与训练所得,借助这张表格,不断地丰富完善。 表达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方式 分类 (专用 ) (通用) ( 通用) 正面描写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