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墨自然导引情绪_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两首著名的_自然诗_罗若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24473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墨自然导引情绪_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两首著名的_自然诗_罗若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着墨自然导引情绪_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两首著名的_自然诗_罗若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着墨自然导引情绪_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两首著名的_自然诗_罗若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着墨自然导引情绪_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两首著名的_自然诗_罗若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着墨自然导引情绪_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两首著名的_自然诗_罗若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墨自然导引情绪_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两首著名的_自然诗_罗若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 4 年第4期(总第9 2期)着墨自然导引情绪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两首著名的“自然诗”罗若冰1 9 6 1年月2 0日,一位8 7岁高龄的老诗人应邀 在美国第3 5届 总统肯尼迪 就职典礼上献诗,轰动了全美国;半年后,即1 961年7月,这位老诗人被当地居民推选并由州议院宣布为“佛 蒙特桂冠 诗人”;1962年3月26日,在诗人8 8岁 寿辰之 际,肯尼 迪总统授予他美国国会勋章,成了美国不戴冠的桂冠诗人。其实,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他是受之无愧的桂冠诗人(可惜当时美国还没有正式设立桂冠诗人)。他先后四次获得普利策奖,是美国文学史上罕见的荣誉;获得过美国多祈大学的荣

2、誉学位;美国参议院两次作 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197 1年美国 出版的美国文学精华(月烤h l心ht so fAme r i canL艺t cr at ur e)中指出:“假如2 0世纪美国推出一位民族诗人的话,那就是弗罗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伟大诗人,他那用传统格律 诗形式写 的现 代诗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个事实说明诗歌 形式的传统性所具有 的活力和魅力,完全能够推进 内容的创新。弗罗斯特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朴素。他用地道 的民间口语 写作,描绘大自然 的美丽景色和 平凡人的日常生活,诗句象白描那样质朴无华,然而却极具美感,内涵丰富,深蕴哲理,令人百读不厌

3、。尽管在现 代美国诗坛上出现过许多流派,却无法把他卷入任何潮流。他始终保持自己独创 的现代风格,被誉为“工业社会的田园诗人”和,自然诗人”。弗罗斯特的田园诗不象浪漫 主义 的田园诗。浪漫主 义的田园诗人常用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出抒情性的议论,读者处在接受者的地位,只能欣赏诗人描绘的自然风光,没有自己再思考和感受的余地,而弗罗斯特 却把 自然景物用作象征。他着墨自然是为了引出人的情绪,表现人的主观感受,显示自然 的超越意 义。因此,自然景物在他的诗中,不过是人的情感世界物象化的一种反映。弗罗斯特的自然诗也写地点,但不很具体。这种模糊,增加了诗中氛围的寂寞和荒凉感,给诗中的人物平添 了一种孤独感。弗罗

4、斯特的 自然诗不是纯粹的自然诗,-他取材于自然,主题却是人。人是诗的 中心,诗中的人虽然也涉及到 其他人物,而最富于个性的人物还是诗人自己。他写的事有他个性的色彩;他写的物有他个性的光辉,这个人物是如此富于感情,却又从不 过分感伤;是如此充满戏剧性,却又从不夸张多有时竟是如此苦恼,却又从不沮丧;是如此诙谐幽默,却又 毫不 油腔滑调。他的自然诗虽然也展现自然图景,却在一幅 幅 图景中潜流着一股股人物 的情绪。下面两首弗罗斯特著名的自然诗,写的都是夜的景色,人物都是夜行人诗人自己,由夜而引入诗人自身的情绪都是孤独、寂寞、空虚、懊丧、迷惘、绝望一类消极的情绪。然而,在诗的最后却是惊人的转折以悲观情绪

5、的抗拒结束,给诗打上圆满的句号,给读者富有哲理的启迪,这就是为什么弗罗斯特的自然诗特别受人喜爱、赞赏和推崇的缘故吧。荒凉之野(De s er tP la ce s)一诗,标题本身就是空虚的象征:既拓指外在的 空虚又涵纳内在的空虚,这就把诗人描写的自然景色和诗人自我的情绪在标题上表示 了出来。荒凉之野的前 三节基本上是描述性的:描写一个人在夜色苍茫中观赏雪景,大地和自然界 中的一 切都被雪覆盖。这是一 种象征,象征大地和自然界是孤寂的。诗中的“我”,在茫茫的雪夜里,孤身一人,孑然无助,也是极其孤寂的。“大雪和夜色降临得真快呀真快,(Snowf allingandnightf alliogf a

6、st,oh,f a st)”起首第一句诗人便以即将降临的 逼迫感以落雪和夜色的迅速降临预示 出来。“旷野里我亲眼目睹 那来势 去 态;(I naf i el d1l ook edintogoingpast)”是紧接着上一行而来的,因此,这一行的go ingpa st就暗含了上 一行5八ow和night的“来势“。它们的“来势”这么凶猛、迅疾,“去态”又这么急遵、神秘,这一切都在“我”的 视线中,都是“我亲眼目略”,而 且是 在无边 无际的茫茫 旷野看见的,这就不能不 在“我”的身心上加 上重 压,引起“我”茫然无依的孤寂感。g ro und原 本是安身立命之地,在它上面曾经有过丰饶的春华秋实,

7、现在“几 乎都被大雪 抹平,/只剩 下几株零落的残茬 和草块。(Andthegr oundalmo ste o v eredsmo othinsnow,/Butaf e wwe edsandstub bleShOWingla st)”。“大地”这个立足的地方,如今变成一片荒凉,在“我”的自身顿然而生的便是一 种失 落感。“雪拥寂林荒野便是它 们 的世界,(Thewo odsaroundithaveit一i t1 5tl l cir“)”更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在这荒 野里,“所有的动物都被禁锢在他们的洞穴。”除了“我”,没有任何生命。“我”被自然 隔绝,“心灰意冷” ,而“无边 的寂寞包围着我 叫

8、我万念俱灭”。这样荒凉的自然景象在“我”内心便会产生一 连串孤独、寂寞、空虚、懊丧、迷惘、甚 至绝望等消极的情绪。可以说,荒凉之野的前三节是诗人悲剧性的失落感 的一种反映。然而,诗人并没有就此结束,他在最后四行把语气一转,从而使主题在基调的特殊转换中呈现出高潮。由此可见,荒凉之野一诗是弗罗斯特的诗 中情绪容纳最宽广的诗 之一。从夜行人走向寂寞到返回情绪的正常状态,从黑暗的幻象到返回意识的平静,弗罗斯特显露了他独特而又杰出的美学才华,把自然诗提到了很高的层次和境界。荒凉之野也是弗罗斯特 用传统格律诗形式写 的一首现代诗。然而,这首诗通篇只有一个er e是文雅的词,其余的 词都是人们常用 的词。词

9、序正常,没有为了节奏和 尾韵的整齐而作的倒置。诗中没有引用任 何典故,没有人名和地名,所有这些,都和传统的诗风不 同,是传统的超越。而选词用字、句式使用 的成功也是这首诗的过人之处。诗的第一行Sn0W佃Iinga ndn ig htf allingf a st,。h,f as t,诗人使用了多个软 辅音 sJ的词来 状写 夜雪纷纷的景象,以缓 慢的节奏来烘托一种 凝重 的气氛。诗 的第五行Thewo odsaround ithaveit一it15theirs.用了三个it,在这里,it是代表 一个东西还是分属不 同的东西?显然,i t的归属,是 这首诗用词 含 混 的地方,而用词的含混性,恰恰

10、是诗歌语言表达多义性的一 种特 殊方式。从全诗看,i t在这里并不是同属 一个东西,而是分属语法逻辑代表的sn0w和10neline ss,组织逻辑即有机整体代表 的notl i ing即de ser tPlaees。第十一行Ablanke rwhitene ssofbe-nig htedsnow中,benig htcd,刀ow既有“身心受雪夜压抑而弄得茫然若失”的意思,又有“对雪一片茫然(无知)”的意思;wh it en es s既有“被茫茫白雪 照得一片煞白”之意,也含“被茫茫雪夜弄得一片. (脸色)煞白,之 意(所以才有 下行“不带表 情”之说)。到第十二行中间一停,把一行诗分 成两半。

11、为什么诗人在整首诗中偏偏要在这一行分成两半呢?原来荒凉之野,一诗前 三节为一个意段,最后一节诗人又 另辟 一个意段。诗人 在这两个意段 的交接处 的一行突 然一停,把诗行分成两半,这就不 仅把说话人 的绝望(“不带表情”)与震惊(“没有话可说”)凸现了出来,而且为 下一节的特殊转换 作了必要的铺垫。及至诗人在 绝望 与震惊下 觉 醒过来,抬头仰望太空,、发觉太空原来也不过是空 虚一片,而太空从米 就没 有也不可能吓倒自己。这么一想,“心里便觉得家犹近 在 咫尺”,又“岂怕我自身的荒 野把 我 吓倒”呢!这一节,诗人把太空外 在的空虚 与 自身的空虚相对比:“我”对外在的空虚的恐惧感捎除了,克服

12、自身的空虚 的信心也就增强了;诗人又把“家”与“(荒)野”相对比: “家”的 出现,不仅把身在“荒凉之野”的“我”拉近,而且陡增了抗拒“荒凉之野”的力量,成了克服“自身的荒野”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诗人在这 最后一节 里,两 次使 用sca re,这个sc ar e显然比te rrify,hor rif y,或a s-tound都具有更大的外在和内在的威慑力,这才被选用 的。sc ar e在最后一节第一行第一次 出现时,是说Theye an notsea r emew ith止eirempt yspa c es,“外在的空 虚不能把我吓倒” ,到最后一行sc ar e一词再出现时,指的是内在的

13、空虚也不能把我吓倒,。c ar e的含义就提升到新的层次了。可见,外在空虚的发现所引起的震动同样会在内心空虚的发现中引起震动一一其结果,便是“我”的思想境界的提高与诗的意境的升华。( (与黑夜相结) )(Ac夕uaint edwit ht he.N增ht)的 标题有多层含义:第一层是“与黑 夜相结识,的意思,这可能是诗的表 层含义;第二层是“与黑夜相结为友”,带有情谊相结的意思,这可能是诗 的深一层的含义;第三层是“与黑夜相结为伴” ,带有夜行人 的命运与 黑夜休戚相关的意思,这可 能是诗 的更深 层的含义。“黑夜”是白昼 的反 面,“与黑夜相结” ,必然与白昼相琉。“与黑夜相结”的人,意味着

14、他与 白昼疏远,也就是 说,他 在情 感上,在心灵上经受分离,精神 上产生 与常人相异的 负面影响,情绪变得孤独、空虚甚 至绝望。然而,也 像上首荒凉 之野白然诗 一样,诗人到最后笔锋一转,开掘了一种新的、与负面情绪、负 面心态相抗衡的精 神力量。与黑夜相结是一首十四行诗,诗人打破了“起”四行,“承”四行,“转”四行,“合,两行传统十四行诗的惯用体裁,有意把 这 种上下呼应、前后紧凑的形式打破,造成不 连贯的 强烈气氛,从而取得了突兀的效果。与黑夜 相结的成功,首先在于 它 的细节描写。诗人摒弃了有关黑夜的一般细节描写,如黑夜 迟归 的人们,黑夜发亮的 窗户等,而把细节 描写 的重点放在黑夜、

15、人与城市,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上。这样,夜行人的孤独、空虚 和 隔膜感就跃然纸 上了。我“冒雨 走了出去- 一一又 冒雨走着回返(1ha vcw叭ke doutinrain一andbaek inrain)”,“出去 回返”是一 种过程,也是一 种经 历,这就不仅凸现了夜行人的寂寞与孤独,也 暗示了路途的困难与人生的艰辛。“把最遥远 的街灯超 越(Iha veoutwalkedthef urthestc it yl igh t)”,这条边界,既是黑夜的 起点也是白昼 的终点,同时也是夜行人与寂寞、孤独、空虚相结为伴的、没有终点的端点。“最凄清的街巷”是荒凉、寂寞、空虚的 同义语。“从打更守夜人身边

16、悄悄溜掉,/不愿谈话,低垂着我 的双眼。”更道 出了资本主 义社会中人与人 的隔膜 与疏远。然而,一旦 听到远处的一 声呼 叫,他便 立即停下来,看 看 他是否要对此作 出反 应。这表明他是 一个敏感 而 非麻木 不仁的人,一个 富有同情心 的人,一个对世界持严肃认真态度的人。所以他才特别关心那 时钟在宣告什么。其次,诗人调 动了五官的感觉功 能,使诗人 描写 的 意象叫人看得见,听 得见,摸 得着。在第一节和第二节 中,“冒雨来回”,“把最遥远的街灯超越”,“朝着那最凄清的街巷察 看” ,“从打更 的守夜人身边悄 悄溜 掉”,既有视觉形象的 描写,也有触觉形象的 描写。62第三节 中的脚步声和 呼叫声则是听觉形象的集中描 写。第四节的“发光的时钟” ,是诗中最耀眼的东西,是拟人化 的物体,是统辖全诗的 意象,因而也是“我”的精神的寄托。诗人把它放 在“一个非 尘世 的高高的外界” ,似乎它能给人一种超常的神秘启示和精神 力量:生活就象时运 一样,既不会太顺 利,也De sertP laeesSnowf alling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