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诗性语言魅力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23296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中的诗性语言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学作品中的诗性语言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中的诗性语言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中的诗性语言魅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作品中的诗性语言魅力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对中国的文学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自春秋 中叶出现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古代的散 文、韵文、骈文等文体,都体现出诗性语言的特点,直至到后来出现了唐诗宋词两大对峙 的文学高峰,更是将诗性语言的特点展现无遗。 通过观察,我认为“诗性语言”具有如下 几个特点: 一、大量修辞手法的使用。汉语的诗性语言中,比喻、引用、夸张、互文等修 辞手法使用频繁,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美感。例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运用了比喻,将“愁”比作了“一江春水”,化无形抽象的“愁”为有形, 使抽象的情思具

2、体化了,让读者能深切的感觉到“愁”之深、之切。而其他比喻的使用,如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将原本静态的红杏写活,将其人格化,表现出一派春天 的生机勃勃之景。又如,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引用的使用不但能借典故生动的 说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能使文章显得典雅精炼。再比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愁”,同样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但是,也要看到, 在有些情况下,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对读者理解句意产生影响。就如上面例子中, “英雄无 觅孙仲谋处”,如果不能发现其中的引用手法,而机械的对其进行翻译,就很难体会作者所 要表达的含义。而对于“白发三千

3、丈”一句,有些人单纯从客观事实角度出发,就会说,一 个人的头发怎么可能那么长,从而,忽略了对作品内在含义的理解而片面的探讨作者的写 作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还有修辞中倒置的使用,如果不能应从修辞角度的去理解,注意到 倒置的使用,就会影响意思的理解。例如江淹的“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其实际顺序应 为“孤臣坠涕,孽子危心”,若未能注意到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二、 打破语法规则的限制。一方面,正如前一点中“倒置”修辞手法的使用,并未遵循固定的句 法结构,打破语法规则的限制,却收到特别的表达效果,像杜甫的“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 栖老碧梧枝”和诗经中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等句,改

4、变了句子原有的平淡,增加了 诗意,增强了韵律感、节奏感,也使语意变得错落有致,而由于中断了语流,使人们更加 注意关注语句含义。但也正如上文所说,对句子的理解造成困难。 另一方面,在很多古典 诗词中,作者很少,甚至是不使用连词、介词等,仅把多个意象连缀起来。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只是简单的将“枯藤”、 “老树”、 “昏鸦”等几个意象连缀到一起,却成功的描摹出一派秋天的萧瑟凄凉之景,表达出 作者的孤独之感与思乡之情,并收到了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效果。这种通篇意象的列举, 而无句法关系的连接,可以说是中国诗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从一般的语法角度

5、看 不合规矩且缺乏连贯性,但从诗的角度看,语言凝练、简洁,形象鲜明、突出。 三、多使 用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等语法结构。诗性语言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炼字的要求,正如杜甫 所说,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手法的使用,无疑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比如, “春风又绿 江南岸”中的“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的“乐”,它们分别使用了形容词的动用,以及 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用法,比单纯的用“春风把江南岸变绿了”和“使她快乐”要显得凝练, 而且更具有表现力,达到古诗文中,炼字的要求。 四、语言凝练,表意的形象。这一特点, 源于诗性语言中,意象的使用。 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如他的送元二使安西一 诗,

6、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用简单的两句话,几个意象,就使一幅 清晨送别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如身临其境。在诗文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五、感情 丰富而含蓄。诗性语言讲求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性语言的应用,不但使情感表 达更加含蓄,而且能够在有限的字数中表达超过一种的情感。 例如,范仲淹在苏幕遮一词的上片中,仅通过“碧云”“黄叶”“斜阳”“芳草”等一系列意象,不着一字,便抒发了深厚 的思乡之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体现出诗性语言中, “借景抒情”这一手法的运用。 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前一部分通过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高处不胜寒”等, 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

7、不遇之情,而后面又以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对弟 弟苏辙的怀念之情。 但是,有时过于含蓄的表达,也会使人们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产生障碍, 仅看到表层,不能做深入全面的理解。 综上所述,我国的诗性语言具有大量使用修辞,打 破语法规则的限制,多词类活用、意动、使动手法,语言凝练而表意形象,感情丰富而含 蓄,五个特点。 而正是由于诗性语言具有以上特点,使其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化抽 象为具体,语意变得错落有致,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上简单、凝练,富有韵律感且典雅 精炼。感情的抒发上显得含蓄委婉且蕴含丰富等优点。但也应注意到,诗性语言也因此使 一些人感到不容易理解,不免给训诂学的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传统的诗性语言对 现当代中国产生的影响,也使现在中国的文学具有鲜明的诗性语言的特点,从而使一些文 学作品乃至国际性文件的翻译或多或少的遇到困难和问题。论文出处(作者):一月絮语矛盾修辞理论的解释和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