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20460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是小柯论 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 生性别观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 他商业目的,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 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 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理工科院校中女生比例小,是个容易被教育者和研究者忽视的群体。由于一 系列原因导致理工科院校女生自信心不足、自我认同程度低,缺乏科

2、学的性别观念。因此 在加强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教育,引导她们树立科学的性别观的同时,应正视性别差 异,在差异中追求平等,在差异中构建和谐。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女大学生 性别观 性别教育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入学率大幅上升,其中女生的数量和比例也水 涨船高。但在理工科院校里,由于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女生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仍 然较小,属于一个容易被教育者和研究者忽视的弱小群体。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这一群体, 她们对自我的认识如何;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性别观;她们与综合性大学的女生有什么区别; 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作了一番调查和研究。一、现状及原因探索1目前,理工科院校的男女生比例一般在 51

3、左右。而这其中约有 1/3 的女生主 修的是理工科院校开设的文科、经管类专业,所以理工科专业中的女生一般只占 1/7。有些 机械类专业甚至没有女生。因为在传统性别观念中,人们认为男生思维活跃、想象力发达、 动手能力强,适宜学理工科;而女生则语言表达能力强、记忆力好,适宜学文科。一些女 生自身也认为理工科的课程艰深复杂,于是畏难而下。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 中,女生获得的教育投资远远低于男生。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了理工科院校女生比例很小。2理工科院校的女生自信心、自我认同程度一般较低,缺乏科学的性别观念。这是 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1)部分女生主修理工科专业并非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和兴趣爱好,

4、这就导致其在 学习中积极性不大。而传统认为女生不适合学理工科的观念也潜在地影响了她们。另外, 笔者还注意到即使面对成绩同样优秀的男生女生,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同。笔者曾做过 一项调查,对于成绩同样优秀的计算机系男生 A 和女生 B,有 78%的老师倾向认为 A 聪明 灵活;而只有 33%的老师认为 B 也很聪明,56%的老师认为她勤奋刻苦。在许多老师的刻板印象中,女生文静细心、刻苦认真。这种偏见使女生无论怎样优秀,也只能获得“很用功” 的“美誉”。 (2)女生在课堂上经常受忽视。女性主义教育者运用实验法发现,教师即使有意试 图给予女生更多注意,但教师与女生互动的时间仅占师生互动时间的 38%,

5、最多也只占 42%。 而这种状况在理工科类课堂上更为突出。另外,在老师以提问方式与学生互动时,男女生 被要求回答的问题的性质也不同。对于一些概念性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老师常让女生 回答;而对于那些启发性的、创新性的、自由式、开放式的问题,老师多提问男生。久而 久之,抑制了女生发散性、创新性思维的发展。(3)承载着言传身教责任的老师,他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过科学的性别教育,性 别意识普遍淡漠,甚至思想意识中还固守着传统的、落后的性别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常 有意无意地向学生灌输传统性别观念甚至直接宣扬和提倡。教育本应该是解放和改造旧思 想、旧观念,并构建和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途径。现实却是许

6、多教育依然扮演着被 动复制传统性别文化酱缸的角色。这一点在理工科院校中尤为突出。在理工科院校中,不 仅女生少,女性教师也少,而能够为女学生树立正面的、积极的榜样形象的女教师就更少。 大多数的男性教师受自身性别角色和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很难引导女学生提高自我认同 和树立科学性别观,甚至部分老师还“诲人不倦”地宣扬男尊女卑等糟粕。(4)女生既具有和男生的许多共性,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仅用适合于全 体学生的一般化教育是无法满足女生成长需要的。而在理工科院校,针对女生开展的教育 和活动很少。学校正规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基本没有女生教育这方面的内容,所开设的 课程和所开展的活动,很少考虑到性别差

7、异。在性别教育和科学性别观念培养上,很少有 举措。这就使女生们普遍缺乏科学的性别观念,许多女生认同传统性别定位甚至主动迎合 传统性别期待。(5)理工科院校的整体氛围有着浓厚的男权色彩,女性的声音微弱。在领导和决策 层中,以男性为主体。他们在决策和管理中性别意识淡漠、缺乏女性视角,往往摒持着泛 化的、表面性的男女平等实则无视性别比例悬殊和性别差异。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男 性仍占主导地位。女性由于把较多的时间、精力花在家庭上,使她们科研成果较少。另外, 理工科院校的性别研究很难得到重视,缺乏人员、经费等的支持。在学生方面,男生在数 量上占绝对优势,他们中也确实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在无形中给女生很大压

8、力。而学校 的招生制度和激励机制中也缺乏性别意识,使得女生在竞争中处于弱势。3就业难是理工科院校女生面临的最现实、最残酷的问题。一方面,许多企业出于 自身利益考虑,在同等条件下更倾向于招聘男生;另一方面,也有女生自身和教育方面的 原因。女生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不足,自我发展观念较为淡漠。而平时,获得的锻炼机会少, 接受的挫折教育少。在学校教育和活动中,女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常受到“好心”的保护。4笔者在对理工科院校女生的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些学习 成绩和综合素质都很优秀的女生“害怕成功”。多数男生希望女生温柔善良、简单听话。在 选择女朋友时,不希望她会超过自己。对高学历女性有“恐惧

9、”心理,认为世上有三种人 男人、女人和女博士。在对女生才华、能力既自卑又倨傲的阴暗心理作用下,一些男生 对优秀的女生常常含沙射影地冷嘲热讽。这些来自异性的观念和一些世俗的看法,使得一 些女生产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对于那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生,她们往往会刻 意掩藏自己的能力或者刻意保持一个“文弱的女孩样”。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由于缺乏对男 生和女生共同的科学性别教育。二、措施探索构建科学的性别观教育体系构建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教育体系,并且推进女大学生教育的相应的制度建设,以 确保女大学生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女大学 生教育应纳入学校常规教育体系。学校

10、在教育研究、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要精心规 划,形成制度长期执行。1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性别教育,形成科学的性别观念和敏感的性别意识教育具有改造和重塑的功能,而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 学校领导应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提升女性的决策参与率;其次,学校各管理层在管 理活动中要体现性别意识,正视性别差异,正视现阶段女生的弱势状况。在激励机制上, 目前可适当、适度向女生倾斜,以提高她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直接与学生接触、担任各 种教学责任的老师更应树立科学的性别观念:女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女生树立榜样,另外, 还可从自身经历出发,实行经验分享原则;男教师则可从异性的角度,引导女生树

11、立正确 的性别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平等地对待学生,给予男女生同等的重视和互动 机会。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性别教育。这里的“学生”不仅指女生,也包括男生。单纯针 对女生而忽视男生的性别教育是失之偏颇的、也是难以取得成效的,尤其是对于男生占大 多数的理工科院校。以课程教育为主流渠道,对学生们进行性别意识的灌输和性别分析方 法的培养,帮助他们全面认识和理解性别特征、性别差异,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正如傅 立叶所说“女性的解放是衡量人类解放的天然尺度”,女性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 两性关系和实现两性共同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是小柯论 文网通过网

12、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 生性别观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 他商业目的,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 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 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的发展进步。在教学中、课堂上引入性别意识,可以引导学生用一种全 新的视角去观察、思考社会并科学地反观自身。(2)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还应指导学生们结合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开展各种学术活 动和社团活动,加强男女生之间的交流。男女学生间

13、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 心发展,还可以扩大女生的眼界和交往范围,使其拥有更多的发展参照系,从而获得更大 的发展活力。另外,也要注重女生特色教育,多开办一些女生感兴趣和能发挥她们自身优 势的活动,给她们一片展示自我的天空,并培养他们的活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还可 以邀请一些社会上优秀成功的女性来开办一些讲座,分享她们的经历经验,培养女生开放的心态,敢于梦想、敢于成功。针对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她 们科学全面地认识自我,培养从事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所需的思想、心理、身体等素质。 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3加强对学生的“双性化”

14、教育我国的性别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我们在发展中可以借鉴一些外国的经验和成果。例 如,美国在教育中流行“双性化”教育。一项美国心理学家对两千余名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 表明:过于男性化的男生和过于女性化的女生,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 智商情商都较低。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生和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生, 大多智力体力发展全面。成年后,这些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 占据优势地位。理工科院校里男生众多,有着有利的条件对女生进行双性化教育。加强男 女生的沟通,培养女生坚强、勇敢等气质,将对女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有重要意义。4.规避性别教育的误区(1)消除是性别偏

15、见和性别歧视,而不是泯灭性别差异。男女两性在自然性别 (sex)上的差异是无法消除的。在教育中我们应正视这些差异。(2)追求的男女社会性别层面上的平等,而不是把女性教育成和男性一样的人。社 会性别,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建构下所形成的性别特征,在这一层面上是可以实现平等 的。(3)警惕把“两性平等”等同于“两性一样”。曾经有一阶段,女性主义者认为要实现 真正的两性平等,女性必须走出家庭、走进社会,在公共事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男性能做 的任何事情,女性一样可以做。 ”于是,女性在承担了生儿育女的大部分责任、在为家庭付 出大部分精力后,她们还要在男性制定的游戏规则下,参与社会层面的竞争。她们或者希

16、 望通过参与这种无性别差异的竞争获得男权社会的肯定,或者认为这是一种对传统性别角 色定位的叛离、对男权文化的抗争。然而在饱尝了艰辛挫折、历经了得失成败后,她们被 戴上了一顶顶半是赞叹半是揶揄的高帽女强人。她们在理想与现实、事业与家庭间左 冲右突、委曲求全、身心俱疲。这种强调“男女同工”和“男女一样”的口号实则造成了对女 性的剥削,同时也隐含了对女性更深层的危险:女性实际上是在通过向男性价值体系的靠 拢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忘记去建立属于自身的、与男性等值的价值评价体系。这种女性 教育的逻辑是在要求女人成为男人,本质上仍是男权文化的延续,甚至是男权文化的同谋 与帮凶。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基础上,呼吁社会重新评价和接受女性价值,逐步建构起一种融 入女性视角的社会评价体系。在差异中追求平等,在差异中构建和谐。建立两性和谐的教 育,是 21 世纪里世界教育的努力方向。(作者单位: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