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本科生导师制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15226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本科生导师制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本科生导师制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本科生导师制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本科生导师制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本科生导师制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本科生导师制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导师制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本科生导师制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小柯论文网通过 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本科生导师制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篇质量 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本科 生导师制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 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 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教师对本科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 的教育制度。文章从本科生导师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它在 思想教育、构

2、建新型师生关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规章制度等方面对构建和谐大学校 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本科生 导师制 和谐校园一、本科生导师制突破了传统的师生教育模式,更大程度上关注学生的情商教育, 注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智力支 持和人力支持针对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自我意识很重这一现状,本科生导 师制的施行有以下优点:首先,导师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 事,学习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 党、爱国,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名礼诚信,这都非常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 提高。其

3、次,导师通过与学生进行经常性交流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控和调试, 有利于及时排解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烦恼,使学生不易产生心理障碍,引发心理问题,大大 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再次,导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并附之以鼓励和有目的的带 领学生参加社交活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努力的方向,也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最后, 本科生导师制,使学生有机会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科 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迅速提高,而且为了完成科研任务,学生必须学习除课本之外的知识, 这就深化了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补考率和重修率也会明显下降。一句话,本科 生导师制,有利于解决大学教育中存在的智商教育

4、与情商教育、理论与实践、分数与能力 及德、智、体、美、劳诸要素之间等影响学校发展的诸多矛盾,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 力,最大可能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成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复 合型人才,真正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念,推动大学校园走向稳 定、文明、和谐的发展。二、在本科生导师制下建立的新型师生关系相比较传统师生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导师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学生真诚服务的意识,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以自己严谨 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 成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本科生导师制使教师由传统教学活动的

5、指挥者转变为在教学活动中起导向作用的指 导者,使教学由教师唱独角戏的单向“培养”活动走向教学互动,即教学过程是导师与学生 之间直接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师生之间随时可以就某个学术或科研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 真正营造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看,他们不仅仅是教育者与受 教育者,还是学习者。一方面学生向老师学习,包括学习老师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及高尚 的品德、师德。另一方面本科生导师制承认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新时尚、新知识、与人交往 等方面的热情远远超过老师,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世界及竞争上岗的压力,要求 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包括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等,以上要求促使教师必须

6、 努力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从学生那里汲取灵感和挑战,发展自己。本科生导师制为师 生提供了更多交流机会和很大的交往空间。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看,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由 学习延伸到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工作中占着主体地位,随着交往机会的 增多,相互理解加深,彼此的信任与感情随之增强,教师努力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 对老师的敬畏心里消失,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愿意把老师作为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 益友。总之,本科生导师制,是从质上对传统师生关系的突破,将“传道授业解惑”落到实 处,完成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把“教书”和“育 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师

7、生关系走向和谐。师生关系是大学教学活动的主角,关系学 校的稳定和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首要内容。三、本科生导师制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学生专业学习、选课、 选专业及创新研究,帮助学生制定学习和发展计划,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 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这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根本在高等教育大众的要求下,为迎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进行 了改革,推行选课制、学分制,这就要求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正好顺应这一要求,并作为学分制的配套措施,要求导师不但就学生所学专 业的知识结构和完整性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让学生有

8、目的、有计划地去构建自己的课程 体系,系统地、完整地、有条不紊地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会独立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而且导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自主设计自己的发展方向。此 外,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学 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科研兴趣,使他们的创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 的人才培养模式,化解了学生与课程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学校教学管理之间的矛盾、更多 的学生需要辅导与师资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模式化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之 间的矛盾,使学生由被动强迫式的接受课程到自主自愿地选课;由受僵化的制度束缚不能 释放个

9、性到享受制度带来的人性化服务,更充分全面地发展自己;由几十人面对一位教师 到几个人面对一位教师,沟通的机率大大提高,淤积问题随时都能得到解决;由教师工作 中的辅助角色到成为教师工作的中心,彼此的需要促成师生关系走向一体化。可见,本科 生导师制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学校矛盾的高度,推动大学校园走向和谐,真正有利于提 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四、本科生导师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了教学管理 制度,保证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施行,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应该怎样做,做些什么,都需要制定一整套制度,这从根本上为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指出了行动目标和行动方向。本

10、科生导师制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制度中 的一项制度,着眼于导师的素质是导师制培养模式成败之关键,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必须有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围绕以往生师比过高、教师积极 性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等问题制定出来的,包括任职要求、本科生导师的配备、导师职 责的规定、考核办法、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目的就是确保本科生导师制能够行之有效,从 而保证了大学校园更和谐。参考文献:1郑文芳.高等院校和谐校园构建初探G.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2李连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3王光霞.刘贵坤.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深层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

11、2003, (1) 4陈高扬.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21) (作者单位:陕西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

12、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

13、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

14、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