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似疯非疯”的艾佛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14402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似疯非疯”的艾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似疯非疯”的艾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似疯非疯”的艾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似疯非疯”的艾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似疯非疯”的艾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似疯非疯”的艾佛“似疯非疯”的艾佛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 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 “似疯非疯”的艾佛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 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似疯非疯”的艾佛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 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 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啊,拓荒者!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第一本边疆小 说,也正是这本小说奠定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表达了她对土 地的深厚感情,以及她对人和土地关系的思索。薇拉凯瑟通过一个看似

2、疯癫的人物艾 弗表达了自己的生态主义思想。关键词薇拉凯瑟 生态主义 土地情结薇拉凯瑟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描写内布拉加斯州以及西南部移 民的生活著称于世。 啊,拓荒者!被公认为是她的第一本边疆小说,也正是这本小说奠 定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表达了她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以及她 对人和土地关系的思索。作者通过一个看似疯癫人物艾弗表达了自己的生态主义思想。 本文以奥尔多利奥波德等人生态主义理论思想为依托,通过对艾弗这一人物的形象、行为 举止、居住环境以及生活方式进行分析,进而探究薇拉凯瑟在这部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生 态思考。生态伦理学最初是由法国哲学家、1952 年诺

3、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施韦兹(Albert Schweitzer)和英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Aldo Leopold)分别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和 50 年代提 出来的。莱奥波尔德强调以生态学根基考察人和自然(大地)的关系。他在大地伦理学 一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他认为必须重新确定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人类并非自然 界的主人、统治者,而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通的一员,仅仅从考虑人类的经济利益出发关心 生态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薇拉凯瑟在啊,拓荒者!这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看似疯癫 的人物艾佛确先于周围的人,提前践行着这样的生态主义思想。艾佛一直是以光脚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的,这一形象在艾佛生活的家乡是很正常的一

4、件事,但在这儿情况就不一样了, “如果一个人的脚或者头与众不同,他们就把他送进疯人 院”(凯瑟,51) 。虽然他自己也为此而苦恼,但仍然一直保持这一形象,在他看来这是他 和自然的直接接触,是摆脱一切束缚,对自己身体的放松方式。他认为“脚是人身上的自由 部分”(凯瑟,52) ,是不应该受压制的。他不仅通过脚和土地的直接接触进行放松,而且 充分发挥自然的“治疗作用”,当他有卑鄙的欲望的时候,他就往脏地里踩,很快又干净了。 他通晓自然,知道如何利用自然放纵自己,治疗自己。从生态的角度来说,自然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这是自然的外在价值(external val

5、ue) 。另一方面,自然可以提供非人类物 种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固发展,这是自然的内在价值(internal value) 。长久以来,人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无限制地开发自然的外在价值,忽视了 生物自身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空间。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P.W.泰勒在 尊重自然一书中写道:“采取尊重自然的态度,就是把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植 物看作是具有固有的价值(inherent worth)的东西。 ”(P. W. Taylor,71)泰勒非常明确地 指出是人去尊重自然,是人把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植物看作是具有固有价值的生 物,表明了人与自然、人

6、的认识与客观存在、人的主观评价与自然的客观属性的统一。艾 佛在这部作品中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物种平等主义者,他的行为方式无一不在遵循并合理 利用自然原则,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居住在村外的野地里,对与世隔绝的生活 心满意足,在他看来“邻居越少,诱惑越少”(凯瑟,21) 。他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部分,他 的住处孕育在自然万物之中:“池塘的一头是一道土坝,上面种着绿色的柳树,土坝上头的 山坡里挖了一道门和一扇窗。要不是阳光照在四块玻璃上反射过来,你根本不会看见那门 窗的。 ”他房子的周围连一条“踩出来的道都没有”(凯瑟,22) 。很多野鸟在他那儿落脚,他 认为它们是来给他做伴的,所以他像招待朋友

7、一样地了解它们、观察它们、招待它们。正 是由于他善待这些野鸟,越来越多的野鸟到他那儿落脚。他对待动物的方法有别于他周围 的所有人,他把牲口都叫做他的“姐妹”,从来不吃肉,不管是鲜肉还是腌肉。他的第二职 业就是给牲口看病,他似乎懂得牲口的感觉:他轻轻地拍着吃青玉米而涨坏肚子的牲口, “而且哼哼着,好像病痛在他身上一样”(凯瑟,20);因为犄角碰折发疯乱蹿的母牛在他的 安抚下安静下来,两天后就可以正常供奶了;他另可选择獾作管家婆,因为獾的住处比人 的要干净得多。艾佛不仅自己遵循着自然法则,而且还担当着自然的捍卫者。他屋前的池塘是野鸟 的栖息地,所以他对到他那儿去的人发狂似的喊着:“不要枪!不要枪!

8、”。谁要是开枪打 野鸭,他就会很生气。他讨厌人住的地方的那些垃圾,所以采取了抵制的态度住在了村外 的野地里。艾佛不仅用自己的行为遵循、捍卫着自然法则,而且他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 和感染着他周围的人。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村里的猪先后都感染 上瘟疫,亚历山德拉向艾佛表示出担心的时候,艾佛批判并纠正了人类一向对待猪的态度, 让她给猪安排干净的环境,喂干净的食物。艾佛适时地都会给亚历山德拉提出一些合理尊 重物种的建议,因为有了这样一些建议,亚历山德拉的农场管理得最为合理。也正是由于 艾佛不断地向周围人灌输物种平等的理念,周围人也渐渐地改变了自己地观点。当麦丽在 看到被打死的野鸭

9、时,不禁伤感地感叹到“艾佛对野生动物的看法是对的。它们太快活了, 不该杀死它们的”,并决定以后再也不这么干了。艾佛一改周围人“以人类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思想,从尊重自然的角度出发,重新确 定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即人类并非自然界中的主人、统治者,而是自然界中极其普通 的一员,而且必须依赖自然才能生存、发展。人类如果仅仅从经济功利的需要关心生态平 衡是远远不够的。人类只有尊重自然,从自然的整体角度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局部利益 出发才能真正认识自己与自然的交往行为是否正当。艾佛本着尊重自然的态度,从人与自 然和谐统一的整体利益出发,把自然万物看作上帝的赠与,把自己看作自然界中的一员, 和自然界中的其

10、他成员和谐共处。美国西部文学原主编生态批评倡导者托马斯J莱恩(ThomosJLyon)曾高度评 价薇拉凯瑟是“我们最伟大的自然作家之一因为对于她来说,判断人类活动本能标准 和参照物是自然”。通过分析啊,拓荒者!中艾佛这一看似疯癫的形象,不难发现作者 对土地的情感以及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索,她突破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人类中心论”,将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凯瑟就己在她的小说中反映了当今 生态主义所倡议的主题,完全有别于过去评论界所讨论的实用主义的拓荒精神。一个世纪 以后的今天,凯瑟笔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的美景早已难寻,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恶化的 生存环境。重读凯瑟的作品,也

11、许有助于我们反思长久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功利主义态度, 重新思考人类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

12、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

13、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

14、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