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1426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 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是篇质量较高的学 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古代诗歌 朗读讲解是关键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 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 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而对诗歌的朗读讲解却少有人提起。本文从诗歌的 音乐美、表现形式、鉴赏等方面来诠释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关键词诗歌朗读 诗歌讲解 意境中国古代诗歌不仅

2、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而且独具着无与伦 比的熏陶教育底蕴,它的绘画美、格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以无限艺术生命力根植于肥饶 的土地之中。唐诗三百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各学校也把诗歌当成教学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诗歌意境深邃,语言精当,音韵宽广。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一、古诗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朗读时要体现音乐美小学教材精选的古诗主要是五言古诗(五绝)和七言古诗(七绝) 。划分音节时,一 定要照顾到词义,不能把诗句中的词意割裂开。五言古诗读法有两种:一是“二二一”,二 是“二一二”。例()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七言古诗读法也有

3、两种:一是“二二二一”,二是“二二一二”。例(2)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理谁人不识君。准确指导学生划分音节,能够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也能读出古诗的节奏,体现 古诗的音乐美。古诗渗透着作者喜怒爱憎的感情,在诵读时,要明辨重读和韵律。同时, 为了使某些诗句的意思表达得清楚,有些字和词需用较强的气流来加以突出和强调,这就 是重读。选定重读字词的恰当与否跟读者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和选词用字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全诗流露出诗人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强烈情感。因 为是独处,所以异乡越是繁华,就越显得孤单。所以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

4、异”字,这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单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 面,所以它要重读。作客它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显 示,但一旦遇到某种感触,最常见的是佳节,这种情感就很容易爆发出来,并且是倍思亲, “倍”字朴素无华,却又高度概括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所以这个“倍”字也要重读。了解了这 些,选定重读词语,则更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艺术。重读应该读得凝重有力。由于 是力量集中,读时发人深思,令人遐想,因而加重“口诵心惟”,可以读得较慢。绝句和律诗都有固定的位置押韵。诵读古诗,还要找准韵脚字,诵读时要适当拉长 韵脚字音,把和谐的韵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

5、来,读起来朗朗上口,以增强诗的音乐美。当 然,有时也可以读代讲,在朗读中把握内容,理解意境。二、讲解古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诗的题目与时代背景的紧密结合讲读之前,简要地解题,同时把写作背景向学生介绍,这样有助于理解诗的意境, 如李白的赠汪伦 、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对有关字词要重点讲解()古诗中的有关字、词,不能仅限于理解字面上的本义,还要领会它在诗中的 含义。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有人把解释为“老朋友 坐一条船孤零零地越开越远,一直消失在遥远的天边。 ”这把诗意讲得过死了。()有的字、词多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法不同。如夜宿山寺:“危楼高 百尺,手可摘

6、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中第一句是“高”指上下距离,与“低”相 反,这句诗意思是:这楼真高啊!足有上百尺那么高。第三句中的“高”指声音大,与“小” 相反。这句诗意思是:在高楼上不敢大声说话。()有的字、词古今变化大,词性不同,讲解此类字词时,可紧密联系上下文加 以解释,不要脱离上下文去旁征博引。如寻隐者不遇诗中, “只在此山中”,句中的“只” 在这里当“就”讲。联系上下文意思是:(我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采药) 。()要讲清诗中的有关文言虚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寻隐者不遇 诗中的“者”是“的人”等等。()指导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古今词的对照用法,并加以背诵记忆,提高

7、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这很有助于学生自学古诗。例如:鸣、啼叫;似像;闻听;遥远;言说、回答;归回;此这;佳好;朝早晨;暮黄昏;皆都;语说话;舟船;思想念;辞离开;眠睡觉;径小路.引导学生认识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1)古诗与现代汉语有别,有些是倒装句式,教师在讲这类句子时要启发引导学生 把词序调换过来,把话说通顺以便符合现汉语的语言习惯。(2)有此句子是省略的,有些句子中有压缩的,讲读时要指导学生把省略的成分补 起来,把压缩的东西引出来,使诗句意思更完整。例如寻隐者不遇 ,这首诗既有省略, 又有压缩。第一句“松下问童子”,谁松下问童子呢?省略了主语“我”(作者)应补上;为 什么要问童子呢?为了“

8、拜方隐者”,这是压缩了的,应引出来;问谁的童呢?压缩问“隐者” 的书童,应引出来。这句诗完整译为:我去拜方隐者,来到他家门前松树底下,问隐者的 书童。对诗句中省略的成份,压缩的东西,应启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回答, 补充完整。(3)要注意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形象、生动、具体,促进学生对诗句意 思的理解。例如早发白帝城诗中第二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和第四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船快”和“山多”。(4)不同类型的诗作,不同的分析方法。小学语文课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短诗。 这些抒情诗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者描写的客观景物,另一方面是作者所抒发 的思想感情。

9、情与境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显现诗的形象即意境, 提示诗的思想和感情、愿望和意图,是诗歌教学的根本途径。但在教学具体实践中,还应 根据作品不同的抒情手法,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写景抒情的古诗,要启发学生联想,做到一诗一画,以景寄情,领会意境。如 绝句根据诗句内容,引导学生先在头脑中勾画一幅浣花溪草堂周围的自然图景,然后 再引导学生把头脑中想像的用文字描绘;有啁啾的黄莺,翠绿的垂柳,有向上飞翔的白鹭, 尉兰的天空,有耸入云霄的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有停泊在岸边正待远航的船只。这样 就把草堂前的近景和草堂外的远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使 人有“诗中有画,画中

10、有诗”之感,使景物形象再现,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上 获得清晰而亲切的感受,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诗人把写景和抒情交织融合在一起。这类诗歌,须把写景部分与写意 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这种诗作中,往往出现带感情色彩的诗、或抒情句。要引 导学生扣着这些词、句去体会诗意,看作者抒发的感情在景物上的流露。如宿建德江 孟浩然的“愁”情,是和暮霭沉沉、天低树高,江清月近的寂寥空旷的景色融合在一起的。抓住了 “愁”就抓住了纲。再如早春 ,作者写了天街上“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和“遥看近却无”的嫩 草之后,加以评论“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类诗的教学就应

11、先使景物形象 再现,再揭示景物形象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情变化。当然前两句的景语也兼抒情,后 两句情语也兼写景,应结合起来分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 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古代诗歌朗读讲解是关键是篇质量较高的学 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古代诗歌 朗读讲解是关键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 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 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析。直抒胸臆。这类诗不作过多的形象描绘,而是直接说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即心里话)表

12、明自己的思想。教学这类诗要抓住感情色彩浓,含义深刻之处进行分析,以激发 学生的爱憎感情。如陆游诗示儿注意通过“元知”、 “但悲”、 “无忘”这几个动词的分析, 揭示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托物言志。这类诗作作者通过写一事物,把自己的愿望、理想、感情寓寄其中。 如马一、二句写了供马驰骋的环境;明月下广阔无限的沙场(象征用武之地) 。三、四 句写作者的愿望;披上威武的鞍具(象征被重用) ,在秋高气爽(象征适当的时候)的疆场 上驰骋(象征受到赏识重用、建功业) 。通过写马抒发自己想做一番事业的情怀。这类诗的教学,可在简介作者、诗作背景时,对诗人所言之志有所交待。在引导学 生理解词语

13、,体会诗的意境以后,回过头来,引导体会诗人是如何通过所咏之物来表达他 的感情和愿望的。托物言理。这类诗作作者通过写一事物,阐明或者暗含一定的哲理。如题西林 壁阐明的道理是:置身于复杂的客观事物之中,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它,只有摆脱局部 认识,才能看清它。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学这类的诗作还有草 、 游园不值 。 教学这一类的诗,要先使景物形象再现,后讲其阐明的道理和象征意义。但这种讲解切忌 概念化,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举出实例来理解,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叙事写人的古诗,它有情节和人物。古诗情节的连续性不明显,诗句跳跃较大, 这就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恰当补进一些情节,使故事情节完整

14、,突出人物形象。 如少年行一诗,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在弄清字词的基础上,可补充情节,启发学生想 象:这个少年为什么能有能骑善射的好武艺呢?人们对他将有怎样的评价呢?在老师的启 发引导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少年身强力壮、能骑善射、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描 写出来。参考文献:1吴熊和.唐宋诗词探胜.浙江:浙江文献出版社,1980.2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新选唐诗三百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3吴兆茎.唐诗三百首.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作者单位: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15、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16、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