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教案(古代散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3813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语文教案(古代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国语文教案(古代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国语文教案(古代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中国语文教案(古代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中国语文教案(古代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语文教案(古代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语文教案(古代散文)(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语文中国语文散文散文1中国散文讲义中国散文讲义一、散文的源头与发展脉络一、散文的源头与发展脉络1、源头:散文与诗歌不同,诗歌产生于口头,而散文出现在文字发明之后。中国散文最远可追溯到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铭文。甲骨卜辞(又称殷墟卜辞)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距今 3000 多年。至当前为止,殷墟共发掘甲骨 16 万余片。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各种文字共有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三千个,在这三千余字中,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有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甲骨卜辞为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字。商周铜器铭文,则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商周时君王、公侯、臣子

2、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殷文存上二六后)简短地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以及告于先祖的祭日。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不仅有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如毛公鼎 等侧重记言的铭文,其中的训诰,已和尚书没有什么区别。2、发展脉络:中国散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期(先秦、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现代期(“五四”以来至今)。散文在先秦除了“诗三百”(诗经)外,一切文献都

3、可以称为散文,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具体而言,它既包括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还包括周易、老子、论语、孟子、中国语文中国语文散文散文2庄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性著作。因而没有纯粹的文学性散文。至于历史散文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礼的现实需求。班固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秦汉散文承袭先秦,主要代表作有吕不韦及门客吕氏春秋、李斯的散文(如谏逐客书)、贾谊的散文(如过秦论)、刘安淮南子、董仲舒的贤良对策和春秋繁露,刘向的说苑、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等。需要说明的是,这时期历史传记著作如史

4、记、汉书、吴越春秋(赵晔撰,体例上兼编年体和记传体,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等在先秦历史散文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经独立成体,可以不列入文学。中古期第一阶段从魏晋到唐代中叶。此时期诗占据文坛主导地位,文(散文)向诗靠拢,出现了诗化的骈文。代表作有史传文学的继续递嬗:晋陈寿三国志、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等;新创地志散文:郦道元水经注,有“集六朝地志大成”之称,文风清朗舒朴,对唐之后古文家的游记产生极大影响;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被誉为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此外,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采取四六骈体写作的文论散文。唐代文学人们往往想到它诗歌的兴盛,事实上,散文的成就亦颇大。全唐文收录作者 3035 人,而

5、全唐诗收录作者 2200 多人。但是,唐初近百年间,奏、疏、章、表、启、记、论等基本上为骈体占主导地位,著名有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抷六尺之情等英词壮彩,千古传唱。盛唐时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开篇就写:“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说理行文简洁明快,已经透露出骈文文风的变化,走向平易晓畅,充满了散体文气。至中唐陆贽的奏议散文更是如此,如论裴延龄奸蠹书、奉天改元大赦制等,这都标示中国语文中国语文散文散文3着骈文去赘典浮词,走上了平易晓畅的道路。天宝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

6、梁肃、柳冕出来提倡古文,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教之用的主张。中古期第二阶段从唐代中叶开始到南宋灭亡。到韩愈、柳宗元出,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元、元和间的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部分,才形成巨大的声势,散体才取代骈体,占据文坛,后人称之为“古文运动”。散文也因此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觉发展的艺术形式。唐宋先后出现了“八大家”,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高峰。韩愈、柳宗元散文文体改革的成功,一方面归因于他们吸收秦汉各家散文体之所长,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六朝骈文的成就。顾随在诗文丛论(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58 页)中指出:“韩、柳文实乃寓骈于散,寓散于骈;方散方

7、骈,方骈方散;即骈即散,即散即骈”。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之后,在宋代出现了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六位著名的古文家,明初朱右将此八人文章选编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也以此编文编,茅坤继而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自此,文学史称为“唐宋八大家”。事实上,宋代著名散文家比这多得多。如北宋的王禹稱、范仲淹、晁补之、李格非,南宋的胡铨、陆游、吕祖谦、陈亮等都是著名的散文家。宋代的散文无论是作家的阵容还是散文的成就都超过了唐代。宋代散文的文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欧阳修、苏轼等人吸收骈文辞采、声调等,创造出参用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还出现了一种轻松活泼的笔迹文。从宋代开始,以古文为主、骈

8、文为辅的文体格局确立起来。明末艾南英说:“文至宋而体备,至宋而法严。”(再答夏彝仲论文书)古文至宋成为用途最广泛的文体,元明清这一格局也没有改变。总体上看,宋文注重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秋声赋、赤壁赋堪称典范。中古期第三阶段从元代开始延续到明代中叶。元代主要以叙事文学(话本)和说唱文学(元曲)占主导地位,散文成就不突出。至明代,前期以宋濂、刘基为代表,主要以传记、寓言散文的创作成就著称。比如宋濂秦士录:“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中国语文中国语文散文散文4人,邻牛方斗不可攀,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yu,共同抬东西),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

9、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锝奇辱。”文字简洁,人物外貌特征一下显现出来了。刘基的卖柑者言,中学已经学过,不多讲了。近古期第一阶段从明朝嘉靖初年至鸦片战争。明中叶,嘉靖初年有前七子高举复古大旗,批评今之文受宋儒理学影响,用同一种道德模式去塑造不同的人事物理,结果造成“文其人如其人”的古文精神散失。如李梦阳在论学上篇就指出:“宋儒兴而古文废矣”,因为“古之文,文其人如其人便了,.而今之文,文其人,无美恶皆欲合道”。嘉靖(1522-1566)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继承前七子观点,认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明史李攀龙传)集大成者王世贞著艺苑卮言

10、,提出文章要重视辞采、句法、结构,文章整体风貌应该有“格调”。这为明代拟古之风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嘉靖年间文坛还兴起了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其实也是一个古文复古派,创作上以唐宋古文名家为效仿“正统”,如茅坤(1512-1601)编有唐宋八大家文钞作为范本。成就最高者是归有光,代表作先妣事略、见村楼记、寒花臧志、项脊轩志等,善于捕捉日常平凡琐事刻画人物、抒写真情。明朝末年小品文兴盛。所谓小品文就是题材广泛,多以个人情趣和日常生活为表现内容,短小精炼,体裁不拘一格,序、记、跋、传、名、赞等文体样样俱全。代表人物有公安派袁氏三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此外,张

11、岱、王思任等个人情趣化的小品文也很有名。清初文学尽管已经改朝换代,但大体承续明“载道”的唐宋古文传统。代表人物有候方域、魏禧和汪琬,其中以候方的域影响最大,代表作有如壮海棠文集10 卷,朋党论、答田中丞相书等是其名篇。但是清代最有名也最有影响的是“桐城派”古文和“八股文”。这与清代社会文化环境压抑密切相关。“八股文”是满清科举取士控制知识分子思想意识形态的方式,就文学本身来讲:“譬如有人用苛刻的不能容忍的条件挟制别人,俗称给人穿小鞋。做服装的单位,卖鞋的铺子,都有功而无过,鞋的中国语文中国语文散文散文5本身也无善恶的分别。”(启功说八股,中华书局版第 2 页)也就是说,八股文总结了散文的基本做

12、法,它是散文文本的经典写作模式,但强求每个人都写一个模式,就坏事了。清代中叶的散文,桐城派古文占据文坛,出现了姚鼐、阮元、方东树等大家,但其作文讲求“义法”,严重窒息了散文的发展。近古期第二阶段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近代散文大体分为三派:一为“新文体派”,以梁启超为代表;二为古文派,桐城派余劲力量代表严复、林纾和崇尚魏晋文风的章炳麟;三为白话文派,以全新的形式宣传新思想。第一派在文坛上影响最大,代表人物有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代表作上清帝第二书、仁学等。第二派作有严复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章炳麟正仇满论、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争论文。第三派主要体现在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主将文章中。总之,

1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基本脉络是: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秦汉历史传记、政论散文等魏晋、唐文向诗化的“骈文”韩柳“古文运动”(复古先秦和诸子散文,尤以儒家传统为宗)宋代承传唐“古文运动”出现繁荣元明散文受理学影响明代复古(一恢复到秦汉以前,一为回复“唐宋古文”)清代八股文(政治、科举需要)、“桐城派”(古文派)清末“新文体”和白话文体散文的出现。需要说明的是,韩愈、柳宗元之后,散文体的写作走向低潮,但是在晚唐出现了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文锋犀利的“杂文”体散文。这对现代杂文体创始人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这样评价晚唐散文:“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

14、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籔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和锋芒”。中国语文中国语文散文散文6另外宋以后的笔记体散文、游记以及明代小品文的出现为现代“闲适小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现代期(“五四”以来至今近 100 年间)的散文:现代散文的出现主要受到西方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冲击而出现的。它首先是在政治、思想、文化变革的呼声中出现,其次是西方报刊杂志白话文的运用和通俗自由的书写形式的影响。它的发展基本上循着这两条思路发展: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体”,二是以梁实秋、林语堂等为代表的“闲适体”,其中包括冰心、朱自清等美文散

15、文。鲁迅的杂文体散文,我们学习得比较多,以冰心、朱自清为代表的“美文散文”中学也学习了。我们着重讲讲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闲适体”散文。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历史散文历史散文原文选讲一原文选讲一春秋左传春秋左传宣公二年宣公二年 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 题解题解 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又名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春秋经(相传为孔子所作)作的传(解说)。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载,“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繁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班固汉书艺文志:左丘明“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中国语文中国语文散文散文7孔安国注论语时说:“左丘明,鲁太史也。”孔子对左丘明十分敬重,并引以为志同道合者。如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过度谦敬,以取媚于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明这种性格也决定了左传的风格。左传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相当深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