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次磨尖历史试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3781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次磨尖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届高次磨尖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届高次磨尖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届高次磨尖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届高次磨尖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届高次磨尖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次磨尖历史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2 届高三第二次历史磨尖试题 一、记忆与简答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和产业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动力 3.垄断组织的进步性 4.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时期 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6.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端的表现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时间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9.一五计划的内容 10. 八大路线 11. 全面社建时期三大左倾错误的表现和实质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和内容 13. 经济体制改革命的含义 14. 农村改革的内容 15. 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和内容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建立过程 17.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过程 18. 浦东的开发 二、选择题 1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 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 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商品经济活跃 B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2 “1530 年以降,自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美洲大规模开采白银,并通过菲律宾马尼拉出口 中国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为之一变:出口和贸易造成货币流失的担忧就 不再是主要威胁了,而代替这一切的,则是以商品和物资的大规模出口以换取 美洲白银货币的时代潮流。 ”上述材料能够佐证 A商业革命催生了中国的贸易逆

3、差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有利的地位 C价格革命引发了中国的社会巨变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 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 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4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 ”在苏联亡党亡国 20 周年之际,当代学者李慎明在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中指出:苏联领导人自己从”否定党的

4、领袖”到 “否定党的历史、苏联的历史”开始,最终亡党亡国。最早迈出这一步的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5 史记商鞅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 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 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 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 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本段材料属于( ) A历史结论 B历史评价 C历史叙述 D资料整合 6 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有人对明朝的进士范进开玩笑说:“今下如果是四 川的苏轼来考,文章亦只能是第六等了。 ”范进答道“苏轼

5、既然文章不好,考不上也罢 了。 ”这说明 A范进的文才已经大大超越苏轼的诗赋 B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苏轼等贵族的利益 C明朝的科举制度逐渐走向腐朽 D明清的八股取士已规范化和正规化 7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 、 “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 凡二十年,耗银 3000 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 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 17 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 建国家是更不胜负担。这段材料( ) 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目的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 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结局 8美国作家布赖恩克罗泽

6、在蒋介石传中指出:“1944 年 4 月中旬,日本 6 万军 队对中国这个闹饥荒的省(河南)发起了进攻而当地的农民用草耙就把 5 万中国军 队解除了武装。日本人花了三周的时间,击溃了 30 万中国军队,控制了到汉口的铁路。 ”从这一叙述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作家揭示了国民政府统治状况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态度消极 日军大陆交通线战役全胜告终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 A B C D 9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失败的国家的自然反应。 它背负着国内凝聚力的期望,试图通过超级极权的途径来重建国家。 ”这段话表明十月 革命( ) 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

7、的影响 是俄国人民要求摆脱帝国主义战争愿望的产物 是当时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直接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 A B C D 10 德龄(18861944) ,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人。1903 年归国后,慈禧得知德龄姐妹 通晓外文,便召她们入宫,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客,深得慈禧的宠爱和信任。她先后撰 写了紫禁城的黄昏 、 御香飘渺录 、 瀛台泣血记 、 我和慈禧太后等描写清宫的著作。这些著作中可能描写慈禧太后的哪些生活?( ) A住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B乘坐新式汽车出行 C乘坐航空公司的包机观赏蓝天美景 D收听外国人开办的广播 11观察下列1949 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

8、 ,这一示意图说明( )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831311东欧北欧中欧东亚南亚东南亚A建国初期,我国外交成就世界辉煌 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外交发展 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完全反映 12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 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由英国 “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C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三、主观题 13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

9、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 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 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 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 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 的阴谋。(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 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 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 元勋 请回答:(1)依据

10、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4 分)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 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 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 至难以戴稳”?(2 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 的因素。 (2 分) 14材料一材料一 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 移来梗子中间住,北贾南商尽识民。 (清初) 何嘉埏扬州竹枝词 材料二材料二 徽商“食必膏梁,衣必文绣,一婚嫁丧葬,堂食饮食,衣服舆马,动辄费数十

11、 万” 。 扬州画舫录 在徽商的大力扶植之下,徽属各县书院林立,仅歙县“书院凡数十” 。族中弟子有“贫 而不能学者” ,徽商往往招入家塾, “悉力扶植之” 。 中国十大商帮 天顺、嘉靖年徽人王友揽“商于庐爱庐之风俗淳朴,买田千余亩,购屋数十楹。 ” 歙县泽富王人宗谱祁门人胡天禄经商致富, “族人失火焚居,天禄新之。又建新宅于城中,与其同祖者 居焉。输田三百亩为义田,以备祭祀及族中婚葬丧嫁及族中贫无依者之资。 ” 安徽通志 材料三材料三 若夫翠华(指封建官僚)莅止,情殷瞻就,供亿丰备,尤为前所未有。至于大 庆典、大军需,淮商捐输或数百万,其余寻常捐输,难以枚举。故商为四民之 末,盐商特邀圣主之恩

12、,或召对,或赐宴赏赉,有厚拟于大僚。 王守基盐法议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徽商资金的流向。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该流向对我国经济带来怎样 的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商人的行为,并分析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15材料一材料一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 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二材料二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 500 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 “民权” “民国” “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 4200 万

13、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 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 材料三材料三 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该君 “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该君告诉老农 “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材料四材料四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 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 政府为实现“揖美追欧”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措施。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你是如何理解的? (3)材料四中林伯渠的观点是什么?“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 不足怪” 。造成作者这种认识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4)对的不同认识和评价中,你认为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