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育种与进化阶段质量检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66654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育种与进化阶段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育种与进化阶段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育种与进化阶段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育种与进化阶段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育种与进化阶段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育种与进化阶段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育种与进化阶段质量检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1下列关于育种原理或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这是利用了自由组合原理B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这里只利用了染色体变异原理C二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并经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成为纯合子,这体现了基因重组原理D乘宇宙飞船上过太空的辣椒种子结出的果实较平常的大一倍以上,这是诱变育种解析: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克隆技术培育新品种的原理是细胞核的全能性。二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并经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成为纯合子,这是单倍体育种方法。答案:D2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农业科技人员不断进

2、行研究以期获得矮秆抗病的新品种。下列三组实验是对不同育种方法的探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F2 矮秆抗病 矮秆抗病AA、B、C 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BC 组 射线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A 组用 F1获得 F2的方法是自交,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3DB 组 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解析:A 组是杂交育种,B 组是单倍体育种,C 组是诱变育种,A 正确;诱变育种过程中用 射线处理的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 正确;A 组用 F1获得 F2的方法是自交,得到的 F2中矮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 1/3,杂合子占 2/3,C 正确;B 组

3、 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为单倍体,不能直接用于生产,D 错误。答案:D3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C诱变育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D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新品种,从 F1就可以进行选择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通过基因突变,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基因控制的相应性状发生改变;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或后期;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新品种,需要处理大量材料,才能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杂交育种选育新品种时,F1一般是杂合子,自

4、交后代的性状会发生分离,因此一般从 F2中进行选择。答案:A4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 和 B、b 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简便,但育种周期长B和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和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解析:过程为杂交育种,育种年限比较长;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的原理为基因突变,过程的原理为基因重组。答案:B5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

5、不一定是纯合子B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筛选培育抗病毒新品种C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D三倍体无子西瓜需年年制种,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解析: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脱毒苗没有病毒,但不一定能抗病毒。答案:B6将某种植物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对的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到的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通过植株杂交得到的植株属于新物种C若的基因型为 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1/4D由到的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由到的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实现的,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6、故 D 错误。答案:D7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的 DNA 复制过程中,可用于诱变育种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D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的个体是三倍体解析:任何生物的 DNA 复制过程中出现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都属于基因突变;杂交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植物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由花粉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答案:A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倍体育种必须在获得单倍体植

7、株的基础上进行B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缺乏某种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C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D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不利,但其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解析:多倍体育种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此种子或幼苗可以是二倍体或多倍体;单倍体育种方法不能改良缺乏某种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答案:D9.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和培育出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培育品种的最简捷途径是B通过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C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解析:通过植物自交获得

8、符合要求的品种是最简便的方法,A 项正确;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这种培育过程不易达到目的,B 项正确;过程是单倍体育种过程,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 项正确;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 错误。答案:D10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建立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一个处于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进一步减少时,其根本的潜在危险是丧失遗传多样性B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灭绝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

9、的有利基因,也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解析:对于一个较小的种群,随着其数量的减少,若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有可能由于不适应环境而灭绝;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由于存在杂合子,该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下降,但不会灭绝。答案:A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

10、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细菌中的抗药性个体本来就存在,青霉素只是起选择作用而非诱变。答案:A12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B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就成为了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D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不进化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A 选项正确。地理隔离可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B 选项错误。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C 选项错误。生

11、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 选项错误。答案:A13(2013湖南雅礼中学检测)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他们先以全校的 1 800 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作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 3 人,男性色盲患者 8 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 13 人。那么,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 )A7.5% B10%C15% D1%解析:由于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 X 染色体上,而 Y 染色体上没有,设相关基因为B(正常)、b(色盲),因此该等位基因的总数为 XBXb900190022700(女性每人含两个色盲基因及等位基因,男性每

12、人含一个色盲基因或等位基因),色盲基因的总数为Xb813213127(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患者都有一个 Xb,而女性患者含两个 Xb),从而可推出全体学生色盲基因的频率(27/2700)100%1%。答案:D14对如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表示基因突变C表示自然选择学说D表示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解析:由图可知,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表示自然选择,表示自然选择学说,表示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15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如果被这样的细菌感染,则人会因该种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

13、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 “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这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只是起到一个选择的作用;抗生素的使用不会引起细菌的变异,且变异是不定向的;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未必会产生新物种。答案:D16.用基因型为 Aa 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

14、代 Aa 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右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的 F3中 Aa 基因型频率为 0.4B曲线的 F2中 Aa 基因型频率为 0.4C曲线的 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解析:逐一分析在题干所列的四种情况下,Aa 基因型概率的变化如下。第一种情况:Aa 连续自交P: AaF1: AA Aa aa F1中 Aa141214121F2:aa F2中 Aa(14AA 1214AA 12Aa 14aa)14122AA Aa aa381438F3: AA aa F3中 Aa3814(14AA 12Aa 14aa)38123A

15、A Aa aa71618716即:Fn中杂合体的概率为。12n第二种情况:Aa 随机交配P: Aa即:Fn中杂合体的概率为 。12第三种情况:Aa 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 aaP: Aa即 Fn中杂合体的概率为。22n1第四种情况:Aa 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 aaP: Aa即 Fn中杂合体的概率为。22n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线对应 Aa 随机交配。通过比较 F2值的大小,可确定曲线代表 Aa 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 aa,曲线代表 Aa 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 aa,曲线代表 Aa 连续自交。曲线的 F3中Aa 基因型频率为 0.4,曲线的 F2中 Aa 基因型频率也为 0.4,A、B 两项正确。曲线的 Fn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1,其上一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1,故 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2n11,C 项错误。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所以不会发生进化,12n(112n1)12nA 和 a 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D 项正确。答案:C17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A)对矮秆、抗倒伏(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