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65662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教案: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复习教案: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复习教案: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复习教案: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复习教案: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教案: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教案: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封建社会前期主要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1 -新课程横向线索新课程横向线索(封建社会前期主要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封建社会前期主要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政治主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展过程 经济主线: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文化主线:儒家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科技文化成就一、战国 (一) 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变法运动,各诸侯国都基本确立起封建制度 1、 魏国李悝变法(最早强大) 2、 楚国吴起变法 3、 秦国商鞅变法(影响最大) (二) 经济 1、 农业: 1)铁犁牛耕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2、济开始形成, 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形成的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通过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 2、 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战国后期已经能制造钢剑, 3、 商业:商品交换发展,私商出现,范蠡商业始祖 (三) 思想: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奠定中国文化体系和基础 1、 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进 (1)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 (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 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主张性本善。

3、被称为“亚圣” (2)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主张性 恶论和法治。 2、 法家占主导地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四) 科技文艺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算筹计数法完全具有十进位值制的功能 2、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著有天文一书,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3、楚辞 :屈原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 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它的突出特点是充满浪漫主义精神。 二、秦朝: (一) 政治:创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 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1、 首创皇帝制度 2、 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中央官制

4、(三公九卿及其职责)封建社会前期主要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2 -3、 全面推行地方郡县制度 (二) 经济: 商业:统一度量衡、货币;修建驰道,促进商业发展 (三)思想:采用法家思想,强化严刑酷法,焚书坑儒,钳制人民思想三、两汉 (一) 政治: A、 西汉: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大一统局面 1、 中朝、外朝制度 2、 汉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并行制 3、 削弱王国势力,解决诸侯王问题;刺史制度 4、 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察举制 B、 东汉1、扩大尚书台权力,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2、刺史在东汉末年发展成为州的最高长官;3、东汉末年,地方行政郡州县三级制形成 (二) 经济:

5、1、农业: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发明耧车;赵 过推广耦犁和代田法;出现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制为主;混合选择法最早见于西 汉农书氾胜之书,无性杂交的例子是嫁接技术,氾胜之书有所提及 2、商业:两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的发展。/ 丝绸之路 3、手工业: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 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出现白瓷 (三) 思想: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根本原因: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

6、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政治 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 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大力提倡孝道2、汉武帝把儒学确立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方面: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方面:在中央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县设学校,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教育内 容也为儒家所垄断: 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四)科技文艺 1、浑仪至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已经出现

7、。 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 的天文观测工具 2、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包含中医学的三项 成就就是:经络学说、四诊法(即望、闻、问、切四种诊病方法)和针灸疗法封建社会前期主要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3 -3、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半诗半文的特点。著名作家和作品有:西 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 张衡的二京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四、魏晋南北朝 (一)政治上: 北方:北魏孝文帝变法 南方: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 (二)经济上: 1、农业 1)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租调制;北魏孝文帝变法促进北方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8、)齐民要术、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发展为唐宋时期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了基础。 2、手工业: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 3、商业:社会动荡,以物易物成为主要交换手段 (三)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严重挑战,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 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 (四)科技文艺: 1)数学: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 算法。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求出圆周率的约率和密率,使中国圆周率计算领先世界一千年 2)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最主要的特征是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涌现顾恺之、 杨子华

9、等大批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3)书法: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 素是草书大家;天下第一行书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五、唐 (一) 政治 1、 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道州县;唐朝设立道和观察使,监察地方;唐朝中后期,地方出现藩镇割据 2、选官制度:进一步完善隋朝开始出现的科举制度 (二) 经济:国家重新统一,政治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封建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 1、农业: (1)江南地区得

10、到进一步开发 (2)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中国牛耕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3)隋唐时,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租庸调制出现 (4)唐朝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2、商业:1)柜坊和飞钱。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2)商业发达的城市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封建社会前期主要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4 -3)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4) 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手工业制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瓷器从唐代开始输出国外 (三) 科技文艺: 1、

11、唐诗: 1) 唐诗繁荣的原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 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的政治 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 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2) 李白的诗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 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白居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2、 绘画: 1) 唐代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吴道子善画道释宗教人物,代表作是送子 天王图。 2)中国的山水画到隋唐时期已发展成独立的画科 3、书法:楷书盛行于隋唐。唐朝颜真卿

12、、柳公权的楷书书法特色被称为“颜筋柳骨”。六、两宋 (一) 政治 一)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设枢密院,统军务/设“三衙” ,统禁军,统兵权/更戍法 2、集中行政权: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限制宰相权力 3、集中财政权:三司使(计相) 4、派文臣道地方做地方官,地方实行路州县三级,路为监察区 影响:1、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2、带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 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的

13、 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了局面的形成。 二)庆历新政 三)王安石变法(二)经济:大力发展封建经济,完善封建土地制度 1、农业: 1)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南方稻麦两熟制出现; 2)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 3)南宋时期,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国家经济重心实现 了南移。 2、手工业: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3、商业:1)消除了市场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还有瓦子(市内娱乐场所) 封建社会前期主要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5 -2)北宋时,四川益州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

14、)边境贸易发达榷场 4)城市繁荣北宋的开封(东京)(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反映了 开封城内商业的繁华景象) ;南宋的临安(杭州) 5)对外贸易发达。南宋时,对外贸易税称为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之一 6)商品种类增加 (三)思想:程朱理学 1、(北宋)程颐、程颢(二程)的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源(理学的核心思想); 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 人性);“仁”与万物俱生。 2 、(南宋)朱熹的思想: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 理先于气而存在。心性论,心统性情,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 指导行为。 (四

15、)科技文艺 1、宋词: 1)宋词繁荣的原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 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 表,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成就。 2、绘画:宫廷画院非常活跃,画学兴起了。另外,民间过节日都喜爱粘贴悬挂图画,绘 画创作成为商品。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 的代表 3、活字印刷术的出现4、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七、元: (一)政治制度 1、 中央:中书省、

16、枢密院、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2、地方: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始 (二)经济1、农业:略 2、手工业: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以烧制青花瓷而著称。 3、商业: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 和手工业中心。泉州(世界第一大港)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元政府在这里设有市 舶司。 (三)科技文艺: 1、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元杂剧。 A、元曲的代表人物与成就:关汉卿与别情,马致远与秋思。 B、元杂剧元杂剧繁荣的原因:元朝注意保护艺人;元代长期停止科举考试,读书人没有其 他出路;吸取前代艺术精华。封建社会前期主要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6 -最著名的剧作家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另有著名剧作 家王实甫。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