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及心理学简答及案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831533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及心理学简答及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学及心理学简答及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学及心理学简答及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学及心理学简答及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学及心理学简答及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及心理学简答及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及心理学简答及案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习题:五、实例分析1.常言道: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其意是说心理的不可知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此话妥否?为什么?2.在生活中,当人们知道你是学过心理学的,有人便会进一步问道:“那你一定能猜到别人的心理,我现在正想什么?你知道吗?”对此情形,你作何评说?3.有人说,要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并不一定要学心理学。现实生活中,没学过心理学而成为优秀教师的大有人在;而有的学了心理学却仍然教不好书。可见,学不学心理学无所谓。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六、简答题1.简述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2.心理学有哪些重要分支?3.列出对世界心理学史具有重大影响的十大流派。 4.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哪些原则?七

2、、讨论题1学习心理学对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有何意义?2你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解决什么问题?八、图表题请在图 1-1 中标有数字的地方填上适当的内容。第二章习题:五、辨析题1、科学的心理观就是唯物主义的心理观。2、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反射。3、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兴奋点。4、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没有什么不同。5、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区的划分是相对的。6、动物不具备思维活动。六、实例分析1.马戏团里教小狗做算术是用什么原理训练的?2.有的同学在参加重大考试前显得非常兴奋,但拿到试卷时却好像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是什么原因?3.美国学者丹尼曾做过一个惨无人道的实验。他从孤儿院里选了

3、40 名婴儿,将其分别放入被严格控制隔离的笼内,不与任何人交往,经过几年的喂养,这 40 名婴儿全部变痴。后来这个实验被透露出来,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丹尼不得不停止实验。实验虽然停了,但是被害的 40 名儿童虽经社会多方资助,极力挽救,收效甚微。40 名儿童中除少数儿童能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外,大部分儿童终生痴呆。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4.同看一部电影,人们的评价却大不相同。有的人认为非常精彩,有的人认为一般,有的人却认为不怎么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5.食物进入嘴里就会分泌唾液,看到食物也分泌唾液,听到关于某种食物的词语时也会分泌唾液。以上三种情况各是什么现象?七、简答题1.唯物心理观与唯心

4、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2.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3.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什么?它建立的条件是什么?4.“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八、论述题1.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九、匹配题1.把下列现象与所属反射类型连结起来。a.咳嗽、眨眼A.无条件反射 b.手遇烫物缩回c.马戏团里的小狗做算术题d.强光刺激引起瞳孔缩小B.条件反射 e.学生按铃声作息f.惧怕考试2.将下列成语与所属信号系统连结起来。a.望梅止渴A.第一信号系统 b.谈虎色变c.触景生情B.第二信号系统 d.谈梅生津3.将下列大脑皮层中的重要中枢与所在的叶连结起来。A.颞叶 a.听觉中枢B.顶叶 b.躯体运动中枢C.枕

5、叶 c.躯体感觉中枢D.额叶 d.视觉中枢4.将下列机能与脑的各部位连结起来。A.延脑 a.调节肌肉紧张和内脏活动B.桥脑 b.生命中枢C.中脑 c.调节内脏活动和体内物质代谢D.间脑 d.维持身体平衡E.小脑 e.调节身体姿势和随意运动2李 代 余易 丽 萍章 萍 霞5.将下列现象与所属反映(应)形式连结起来。a.猩猩用“工具”取得食物A.无机物的反应形式 b.生铁置于空气中会生锈c.生物的同化现象B.生物的反应形式 d.蜘蛛通过蛛网的颤动来捕食e.摩擦生电C.心理的反映形式 f.蛇凭视、听、嗅、触等的综合活动来对事物作出反映g.植物的向光性第三章习题五、辨析题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2

6、一个学生在课堂里安静地坐者,眼睛很专注地盯着黑板,说明他正处于注意高度集中的状态。3注意的分配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可以实现的。六、简答题1注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3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4注意范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5注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6简述注意分配的条件。7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8简述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七、论述题1试述课堂上学生的分心与控制。2试述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八、实例分析1小李被通知听一个报告会。一看课题,很失望,但他是一个很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所以,便集中精力认真听。听着听着,竟越来越

7、感兴趣,甚至入迷了。试运用注意的有关知识,分析小李的心理变化过程。2一个人在高度注意某一事物时,常会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一目十行。4一心两用。第四章习题五、实例分析1.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此话妥否?为什么?2.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觉得“光阴似箭” ,有时却感到“度日如年”?3.为什么我们往往会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花重?4.同样重的货物,油成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油成白色则会使人觉得轻松?5.全国劳模、北京百货大楼的张秉贵,被人们称为“把准” ,他仅靠手就能掂量准物体的重量,这种情形应作何解释?6.张奶奶为了方便,把眼镜推到额头上,过了一会

8、儿要用眼镜时,她又四处寻找,小外孙一看,笑奶奶真是老了,戴着眼镜找眼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7.小王刚学下厨,为了保险,他每炒一样菜都要尝几次,以确保咸淡生熟适度。谁知食客却说他炒的菜越来越咸,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78.影院的电影已经开始了,从阳光下走进去时只觉得一片漆黑。待电影演完后,出门一遇阳光反而觉得睁不开眼,这是什么原因? 9.吃了苦药后,再喝白开水,往往会觉得白开水也甜。这是什么原因?10.某科代表交给新来的李老师一张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名单(右图) ,当老师照着名单批评李易章、代丽萍、余霞萍时,同学们都感到奇怪,说没有这三个人。这是什么原因?11.中国山水画的画面上常常留有大量的空白

9、,然而人们在欣赏它时却没有感到景物之间是相互脱离的,这是为什么?12.人们在观看一些类似云南石林、阿诗玛这样的自然景观时,常常因对象细节的模糊而不能一下看出个究竟。但一当旁人用言语给予指点,观看者又常说越看越像,这是为什么?13.让儿童坐在篮球场的中线,以篮板、篮圈为对象写生,他们看到的篮圈几乎是一条粗粗的横线,可他们作画时仍在篮板上画一个圆圈,这是为什么?14.一位教师在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时说:“今天我们到 XX地方进行参观,大家要仔细看,不许乱跑,回来后写一篇观察日记。 ”他把学生带到那个地方,只注意维持纪律,其它的就不管了,结果学生的观察日记写得很不理想,请分析原因。六、简答题1.感觉和

10、知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简述感知觉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3.感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4.简述初中学生的感知特点。5.简述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特点。6.知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7. 举例说明错觉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七、论述题1.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2.如何运用感知规律进行教学? 八、匹配题 1. a.鞋子小了觉得紧3A.感觉 b.那人给我的印象不错c.好多游人都在看那粉红色的桃花B.知觉 d.我觉得今天的饭菜有点馊了e.这是个啥东西,碰得我这么痛f.这人说话真刺耳2. a.月明星稀A.对比 b.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B.适应 c.杯弓蛇影C.后像 d.夜间看舞动的香是个火圈D.错觉 e.酸

11、溜溜的话E.幻觉 f.我听见死去多年的奶奶在叫我F.联觉 g.响亮的香味G.补偿 h.眼瞎耳聪第 五 章 习 题 :五、辨析题1 机 械 识 记 是 一 种 无 用 的 识 记 。2记忆的保持是一个静止的过程。3遗忘是一种对个体有害的现象。4遗忘是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5重现比再认更容易些。6超额学习的量与保持量成正相关,所以,最佳记忆效果与超额学习的量成正比。7学习到刚好成诵以后,再花时间去重复,对保持来说,已没有任何意义了。8对于一个人的记忆来说,只有记忆的速度快就是好的记忆品质了。9复习时一般采用“先疏后密”的方法。10记忆术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在记忆中没有实际价值。六、实例分析 1.在

12、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把问题提出后,有的同学非常踊跃举手要求回答,但谁知把他抽起来后,他却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不知道回答什么问题。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个学生在故意捣蛋,而学生自己又感到非常委曲,因为他当时确实听清了问题才举手的。对此现象,应如何理解?2下列字母:ERAVCHIEFBIGMGEUSA,对于熟悉英语的人看上一两分钟就能记住,而对于不懂英语的人却很难一下子记住,这是为什么?3.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要求学生记下某个原理或概念时,往往分段念三遍,比一次拉通念三遍更容易让学生记下笔记,为什么?4.在跳舞时,有人教过一、二遍就会了,而有的人教了无数次,仍然迈不开步子,记不住动作

13、。从记忆的角度讲,这是什么原因?5.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有的父母并没有专门或有意识地对孩子施以某种教育,而孩子却具有了与父母非常相似的态度和行为。对此现象,从记忆的角度应该如何解释?6.在学习较难的材料时,有人会觉得学后立刻回忆,脑袋里好像一片空白,回想不出多少内容。但过了一段时间,反而头脑里变得更加清晰。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7.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发现“带话”要“带走样” ,小道消息的传播也往往是越传越离谱。这是为什么?8.小王来到教室准备上课,谁知一打开书包却怎么也找不到钢笔,但一时又想不起放在哪儿了。于是他静下心来,回想自己最后一次用钢笔是什么时候昨天上午上课时还记过笔记,晚上上图书

14、馆还抄过卡片,回到寝室又写了封家信,后来躺在床上看书,边看边作记号,后来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继而再也没有用过钢笔。看来,钢笔很可能掉在床上了。他急忙跑回寝室,果然在枕头边找到了它。请问,这是什么类型的记忆?有何规律可循?9.在一些重大的考试中,有些学生平时都很拔尖,但一进考场,连平时记得的都忘了,而一出考场,又似乎什么都想得起来。这是何原因?怎样克服?10.生活中,常听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曾学过这样,学过那样,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了,过去学的全部还给了老师。这种遗忘现象,可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如何解释?11.人们普遍认为,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是记忆效果最好的时候。这

15、种情形可用什么理论解释?如何解释? 12.在人的记忆中,有些令人不愉快的往事好像已被完全遗忘,但在专家的催眠诱导下,却又能清晰地将这些内容回忆出来?这种现象可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如何解释? 13.据报导,某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要花几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放松训练。有人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有人认为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记忆。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14.老师常说:“大考大耍,小考小耍。 ”其意思是说知识要重在平时掌握,不要临时抱佛脚,否则,记住了也是不牢固的。此话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15.“曼谷”是泰国首都的简称。它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塔哇劳狄希阿由它亚马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尼里鸟隆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拉洒坦” 。这对许多人来去,都难以记住,而对一个懂得梵文的人来说,却很容易记住,为什么?16.有一串数字是:11840219493196642001,如果一看到它就采用反复识记的方法往往效果很差。但一当这串数学被处理为1840194919662001 时,要记住它则易如反掌。这是为什么?17.每当临近考试,有的学生喜欢半天或整天都在背诵或复习同一门学科,废寝忘食,非常刻苦。这种做法妥否?为什么?18.在中小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会因某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