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03825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1.11.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1.1.1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21.1.2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市劳动就业管理局1.1.31.1.3 建设性质建设性质新建1.1.41.1.4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在市开发区(路以南、人民银行以东) 。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乡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乡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分别位于镇、镇、乡、乡的集镇上。1.1.51.1.5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新建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扩、改建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乡人力资源服

2、务中心、乡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绿地率 35%,配套建设供配电综合布线、安装一套监控系统、给排水、消防、道路、绿化。建成后将成为集人力资源市场、人力业务管理、社会保障服务、劳动维权、职业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建筑物。其中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六层,具体布置如下:1.一层为人力资源服务大厅,内设八大区,即就业信息发布区、职业介绍服务区、企业招聘洽谈区、就业服务指导区、政策咨询解答区、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依法维权保护区、保障事务代理区及网络运行监控区。建筑面积为 500平方米。2.二至四层为综合业务办公室、行政人员办公室、档案室等,建筑面积为 500 平方米。3.五屋为后

3、勤保障、会议室等,建筑面积为 500 平方米。4.六层为等,建筑面积为 500 平方米。镇、镇、乡、乡 4 个乡镇各建 300 平方米的建筑,其中有人力资源服务大厅、社会保障经办功能区域以及综合利用服务区域和档案室。1.1.61.1.6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该项目占地 18.6 亩。建筑总面积 4200 平方米,其中:规划新建就业综合服务大楼一栋,建筑面积 3000 平方米,以及相关服务设施、设备。4 个重点乡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建设(镇、镇、乡、乡) ,改扩建建筑面积共 1200 平方米,其中:镇 300 平方米、镇 300 平方米、乡 300 平方米、乡 300 平方米,以及其它相关服务设施、设

4、备。1.1.71.1.7 可研结论可研结论通过对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项目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环境可行性的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后,本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环境上均是可行的。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后,每日可服务 1200 人,工作人员为 30 人。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乡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乡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每日可服务 500人,工作人员为 20 人。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1.21.2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市劳动就业局是市人民政府统筹管理和承办全市劳动就业的事业性单位。局下辖 3 个业务机构:市中心、市中心、市中心,全局

5、现有干部职工 79 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54 人;高级工程师2 人;职业指导师 10 人;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共 13 人。近年来,该局充分发挥劳动就业工作职能,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为主线,以失业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退伍军人等城乡劳动者为服务对象,以服务企业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始终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多轮驱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方针,适时确立“面向全国,稳定京津,拓展西北,主攻沿海”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着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切实搞好跟踪管理服务。坚持以服务城乡劳动者为宗旨,以劳动

6、力市场、职业介绍中心为依托,以城乡劳动者交流互动、农业与非农产业互动重点,着力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就业培训系统、跟踪管理、维权服务为基础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在全市建立了 10 个培训基地,举办就业前培训班 186 余期,参培人员达 2.1 万余人次;通过就业培训,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在全市建立健全了劳务信息网络,巩固完善了市、乡(镇) 、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在全市 16 个乡镇(处)、开发区和全国 15 个省市聘请了劳动输出联络员,主动加强了与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东北地区等的对口劳务协作,在全国建立了 7 个外向型劳务输出基地;使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

7、转移就业空间不断扩大,在东北、京津地区形成了以建筑装饰行业为主业的劳务输出基地,约 4.2万人;在浙江、上海地区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模具为主业的劳务输出基地,约 2.2 万人;在广东、深圳地区形成了以电子、家电、玩具为主业的劳务输出基地,约 3.7 万人;在以为中心的华中地区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形成了以商贸饮食服务业为主的劳务输出基地,约 2.1 万人;每年12.2 万余名农民工转移就业,逐步形成了“范围广、行业精、技术强、效益好”的特色打工经济。2009 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异地就业 12.2万人,全市劳务收入近 10 亿元;打工经济已真正成为群众增收

8、的重要途径,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1.31.3 研究依据及范围研究依据及范围1.3.11.3.1 研究依据研究依据(1) 市城市总体规划(2)市 2009 年统计公报(3) 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4)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5)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功能布置要求(6)年省省长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7)关于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审批意见(8)国家、省、地其他有关设计规范、规定。1.3.21.3.2 主要设计规范与标准主要设计规范与标准 建筑结构主要规范和标准民用建筑设

9、计通则 (GB50352-200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2006 年局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 局修)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J50191-9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10、200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给排水及暖通主要规范和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CJJ50-9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城市给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2-9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32-2003) 电气、仪表主要规范和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

11、B50053-94)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4-95)能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GB50034-200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 年版)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GB50034-200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1.3.31.3.3 研究范围研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有有关法令、政策、规范、规程、规范

12、、标准,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总体规划方案及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研究,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1.4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为 1600 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 80%;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 140 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 7%;预备费为 60 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 3%;技能培训设备费用为200 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 10%;。本项目建设资金万元,资金来源为:(1)申请国家专项资金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5%;(2)市级配套资金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50%;(3)自筹资金万

13、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5%。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12.1 项目建设的背景项目建设的背景党的十七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并提出了“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发展目标。温总理指出:“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 。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把这一民生之本放在首位,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责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4、,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明确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国际劳工组织在就业服务公约中规定:“各国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公共的、无偿的职业介绍体系” 。 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服务:(1)就业政策法规咨询;(2)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3)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4)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5)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6)其他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不断提高服务

15、的质量和效率,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从上述报告法规中我们看到:加强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夯实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一个开放、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环境,既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路,更是落实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最大保证,是人社部门履行工作职责的必备条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面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高瞻远瞩、合乎民意,切合实际,应早日实施,尽早取得社会效益。2.22.2 人力资源市场现状与担负的重任人力资源市场现状与担负的重任市现有人力资源市场位于路,建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场面积 100 平方米,各种设备设施落后老化,信息化程度低,容量极其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现有人力资源市场已经不能充分发展其统筹城乡就业的平台作用,阻碍了市经济的发展,与新时期人民群众需要的矛盾十分突出。2.3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和谐之源。实现比较充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