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15601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届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黄秉刚 第 1 页 2017-8-6目 录一、指导思想 .2二、教学目标 .2三、学习内容分析 .31、学习内容说明 .32、学习的重点 .33、学习的难点 .4四、学生情况分析 .4五、教学方法 .4六、教学策略 .41、形成认知结构的策略 .42、促进信息加工的教学策略 .43、教学模式 .54、课堂教学策略 .5七、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设计 .5八、教学媒体设计 .6九、教与学流程图 .7十、学习评价设计 .10十一、教学反思 .10十二、参考文献 .11第二届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黄秉刚 第 2 页 2017-8-6点击进入

2、课堂教学策略一、指导思想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本课学习

3、,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本课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整体的、全局的了解和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作为本课程的第一课,是关键的一节。从课程整体的角度来看,本课是对信息技术与信息的一个概述,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清楚了解信息技术学习目标。以“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与“信息的基本特征”两个主线贯穿其中。本课的设计上不仅仅采用讲授,还结合学生参与式活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在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解上不局限于仅

4、对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认识。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课教学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可以把教学的目标分解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见目标分解表(表 1) 。(表 1) 目标分解表教与学的目标 目标要求与内容描述概念了解关于“信息”不同的定义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可传递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可伪性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事实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知识与技能操作技能 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过程 经历、体验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表达自我的观点、交流思想、开始合作过程 与方法 方法 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分

5、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第二届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黄秉刚 第 3 页 2017-8-6掌握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方法,能够把类似的思想方法迁移到今后的学习中身心健康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意识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体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行为规范 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价值内化 培养有效地运用信息意识,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三、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内容说明课程标准内容(一)信息获取(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6、(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对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6) 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学习过程采用广东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本学习内容对应教科书第一章内容。本章从信息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着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与人类社会各种活动的密切联系,确立主动关注信息、应用信息的思想;通过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和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来使人们更自觉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对应于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水平进行分析如下:(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掌握水平属于“了解水平” ,要求学生能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

7、如信息的时效性或可伪性) ;能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如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2)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掌握水平属于“了解水平”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再认或回忆事实知识,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3)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水平属于“了解水平” ,能够描述信息技术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能描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4)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对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掌握水平要求属于“经历(感受)水平” ,通过从事并经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5)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掌握水平要求属于“了解水平” ,学生能

8、够列举说明属于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的一些负面例子,培养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树立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第二届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黄秉刚 第 4 页 2017-8-62、学习的重点(1)信息的基本特征;(2)信息技术;(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3、学习的难点(1)信息的定义(2)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区别与联系(3)信息的基本特征:共享性、载体依附性、信息的二重性(4)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从初中升上高中,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通过学习,抽象逻辑思维逐步成熟,能够用理论作为指导来分析、

9、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从经验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是初二年级开始的,到高二则趋向定型。中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更为明确,同一性、勤奋感是情感发展的主要方面。学生富于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他们开始重视社会道德规范,但对人和事的评价比较简单和片面。刚转入高中阶段,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开始增强,是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高层自我调控在行为控制中占主导地位,即一切外控因素只有内化为自我控制时才能发挥其作用。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型逐渐倾向于信念型。五、教学方法作为新课教学,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教学过程将采用讲授法教学。

10、课堂教学时间为 40 分钟。六、教学策略1、形成认知结构的策略为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在设计过程中,课堂上使用两主线贯穿:(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第一条主线(2) “信息的基本特征”实际是第二条主线。信息与信息技术 的关系可用道 与术的关系来类比:术为先,道为后,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道为本,术为末。道是灵,术是体 2、促进信息加工的教学策略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组织将采用一条“信息技术发展”的主线贯穿其中。信息、信息技术是“道与术”的联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对信息技第二届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黄秉刚 第 5 页 2017-8-6术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两条主线交错向前发展,引导课堂教学的开展。适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