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态度平衡理论下的师生关系与中学英语教学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1738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态度平衡理论下的师生关系与中学英语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态度平衡理论下的师生关系与中学英语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态度平衡理论下的师生关系与中学英语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态度平衡理论下的师生关系与中学英语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态度平衡理论下的师生关系与中学英语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态度平衡理论下的师生关系与中学 英语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师生沟通渠道的畅通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师生情感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外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外语教学更应借助师生之间和谐、默契的情感交流。 一、态度平衡理论 心理学家海德(He1der)的“态度平衡论”(TheTheoryofBalancedAttitude)认为:个体对单元中两个对象的态度一般属于同一方向。如:甲喜欢乙,则甲对乙的服装也很欣赏。当个体对单元的知觉与对单元内两个对象的情感关系矛盾时,其认知体系则出现不平衡状态。这种状

2、态将导致认知体系的多种变化,从而使个体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总之,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或评价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在肯定其教学内容的价值情况下,学生在认知“教师所教学科”这一单元关系时,为达到认知平衡,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如果对教师亲近,那么他会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感,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本学科的学习中;另一种是学生如果对教师情感疏远,那么他也会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消极的情感,会降低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有可能影响本学科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教师应充分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协调。情感性学习意味着学生对教学也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学习。 二、师生关系对

3、英语教学的影响 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情景,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成2效。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与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的关系和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 ”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基本人际关系,是师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 ”师生关系本质是师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反映师生间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如果都能如对方所愿,相互之间就

4、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满意等,并保持接近或亲密的心理关系;相反,如果其中一方不能满足对方的期望和需要,或者一方对另一方表示不友好或发生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安,相互之间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如抑郁、焦虑、烦躁等,从而产生疏远甚至敌对关系。而无论何种类型关系,都是师生以情感为中介,以个体的好恶为立足点对对方趋利避害所选择的结果,反映了他们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外语教学的主要特征:一、语言教学的整体系统性。外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系统,它通过教师在愉快协调的外语情景中输入外语信息,学生感知理解外语,接受老师输入的信息,并在操练句法结构和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

5、归纳出语法规则,进而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二、课堂教学的互动交际性。外语的最本质功能是交际功能,即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外语进行吸收和传递信息的交际活动。是一个双向的语言交际过程,是听者、说者和读者、作者进行有意义的信息情感交流过程。这是一种交际能力,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外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而高超的创造性艺术。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3归纳起来主要有:教师、学生和环境等方面。教师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方面。罗杰斯认为,课堂气氛主要地是教师行为的产物。近年来,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将重心移向学生。教

6、学这一双边活动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能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低估甚至忽视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那就会走向另一条歧途。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实现教学目标的引导者。教师的教不是一般的媒体,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又有高度艺术风格的媒体,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贾维青认为“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心态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 许多现象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语气等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学生由于受心理、生理的特点的影响,有时并非理智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他们

7、对待学科学习的态度,往往并非因某学科重要而去学习,而是视其老师同他们的亲疏。老师的为人品德而决定学习与不学习,喜欢与讨厌某学科。 他们喜欢这位教师,也往往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并能刻苦去学习,接受教育。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有时自觉与不自觉地流露出凭知觉和印象去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以至于使部分学生的情感处于饥饿状态。久而久之,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因对教师的不信任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成见,致使一部分本不应当成为“差生”的学生成为了差生,这样,教师就在一种麻木与不自觉的状态中伤害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无论初中生或高中生,差

8、生或优生,都希望教师尊重学生、亲近学生、指导学生、和学生情感融洽,这种教师受到学生的欢迎,课堂教学效率4相对也高。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形成个性风格 外语教师的素质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教学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英国“功能教学法”学派代表人威尔金斯认为成功的外语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中,往往给予我们深刻印象,打动我们心灵,并最终激发起我们无穷学习动力的,正是那些从个人形象到语言举止均“与众不同”有个性特征的教师。因此,形成教师鲜明的个性风格是很重要的。 2注意学生个性差异,真诚接纳学生 “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

9、具体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或心理测试等手段了解学生的人格类型。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针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尝试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使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产生良性互动,吸收彼此的优点,降低自身人格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外语学习。师生之间只有在相互理解、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才能对教师所教学科采取合作的态度,乐于为他们所喜爱的教师而努力学习。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让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的进一步发

10、挥。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愉快的鼓励,激起对教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如此良性循环,就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3树立正确评价观念,运用适当言语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要蹲下去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思考,学会包容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科学地纠正学生的错5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学生敢于发言,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评价具有传导的机能,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致渐趋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

11、反,学生得到负面评价多时,或多或少会产生一种失意心理,自尊感低落,有些差生还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否定自己,学习英语信心下降,自信不足,甚至出现自卑、充满敌意等行为。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换位思考,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基础上。要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并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采用笔试、口试、课外活动、平时作业等多种形式。 4运用多样教学方式,避免单调教学 语言学习不再是单单满足于发展阅读能力,而是迫切需要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师,可根据实际情

12、况,有意识地吸取某一方法的优点,筛除其不足之处以创造有效的方法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学习对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最好辅助形式,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事业,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这样能开阔学生视野,清除心理疲劳,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情感,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面貌。教师要充分发挥“设计者”、“指导者”、 “参与者”、 “评价者”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6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