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志界首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25206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3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邮市志界首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邮市志界首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邮市志界首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邮市志界首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邮市志界首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邮市志界首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邮市志界首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邮市志界首镇(1986-2005 )界首镇,位于高邮市北端,距城区25 千米,东与周山镇、 周巷镇接壤,南与马棚镇毗邻,西与金湖县隔湖相望,北与宝应县夏集镇交界,淮江 237 省道、 京沪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并设有京沪高速和运河港口。界首镇历史悠久, 是个 1500 年以上历史的古老集镇。北宋时为永兴庄, 南宋时, 因永兴庄是高邮与宝应的交界之首,故更名为界首,元代臵界首驿,清乾隆年间,改界首驿为巡检司, 直至清末。 民国初年废界首巡检司署,设北安市,后又改为界首镇。刚解放时,界首镇为周山区,1962 年,界首镇从周山公社划出,恢复县属镇至今。 2005年,原高邮市造纸原料基地芦苇

2、场划归界首镇管辖。1986 年,全镇辖27 个村、 2 个居委会, 266 个村民小组。 2005 年,全镇辖 13 个村、 1 个社区,有 10921 户,总人口 3.34 万人。在总人口中,男1.66 万人,女1.68万人,非农业人口3431 人。 人口密度为389 人/ 平方千米。界首镇东西宽约5.25 千米,南北长约 10 千米,总面积 85.8 平方千米, 其中耕地面积3176.3 公顷,芦苇面积1333 公顷,空白水面2000 多公顷。全境地面真高呈西北高,东南低, 平均高度比高宝湖常年水位低2-3 米。因紧傍京杭大运河, 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农田基本靠自流灌溉。土壤类型复杂,主要

3、由黄杂土、乌杂土、黄沙土、果园黄乌土、菜园黄沙土、草渣土组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各种困难,战胜自然灾害,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不断探索工业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保证工业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招商引资, 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以淮江公路拓宽工程的契机,加速了界首老镇区的改造,完善了界首集镇的规划和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93 年计划生育工作获得江苏省表彰,95 年、 98 年获得全国表彰,多次获得扬州市和高邮市政府的表彰。98 年建成扬州市村民自治模范乡镇。 教育工作在布局调整、环境改造、 教学质量上成效显著。 95 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全部达标,群众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增

4、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58 万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952 万元、 9456 万元、 9650 万元,预算内财政收入735 万元。界首镇主要年份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表年份户数人口人口 自然 增长率 劳动 力耕地 面积公顷粮食 产量(吨)水产品(吨)农业 产值万元工业 总产 值 万元建筑 业产值人均 住房 面积 (M2)农民 人均 收入 (元)1986 9342 35642 3.7 13467 2799 27570 86 1564 1553 160 20 534.85 1990 10207 36151 7.4 13691 2792 27030

5、 91 3402 4098 347 21 734 1995 10106 35343 3.0 13428 2637 26046 156 6920 8525 482 23.5 1839 1999 10244 34350 -1.4 15100 2635 29331 508 10761 14017 7293 25 3023 2005 10921 33303 0.84 15352 2462 33856 2560 15146 41600 12380 30 4801 农业:1986 年,农作物生产实行传统的麦稻两熟制,并伴栽湖桑、油菜、棉花、大豆、薄荷等经济作物。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6、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旨,全镇加快实施了“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 大力推广了杨麦11 号和 16 号、 淮稻 9 号、秦优 7 号、油研 9 号等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 。积极探索农业服务体制、农业服务机制和土地经营制度“三大创新” 工程。依托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成立的镇水稻生产服务合作社, 为农民群众提供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的一体化服务。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增量项目,复垦147 座小土窑、新增耕地1000 多亩。 1986 年,镇农业生产总值为1564万元(不变价),其中种植业为1279 万元,林、牧、副、渔业 285 万元。 200

7、5 年镇农业总产值达15146 万元(当年价)。1986 年,全镇有手扶拖拉机392 台,柴油机 155 台,电动机 27 台,机引农具650 台,农机总动力0.7374 万马力,主要从事农田翻耕、脱粒,部分从事短途运输。20世纪 90 年代后期,农机产权制度改革,农机用途和农机使用效率有所提高,部分农民个人购臵了农机。至2005年,全镇拥有小型拖拉机403 台,大型拖拉机85 台,收割机 43 台,插秧机143 台,植保机械450 台,水产养殖机械 20 台,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 。我镇素有养畜、 养禽的传统。 龙翔村建有千头养猪场,应龙村建有万只养鸡场,建立了生猪繁育场,并引进了父系

8、杜洛克和母系长白山、约克夏等生猪品种,大力推广三元杂交猪、扬州鹅、高邮鸭等优良品种。至2005 年,全镇生猪饲养达2.4 万头,家禽饲养量从1986 年的 21.9 万只增至 61.4 万只。抓住京沪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的契机,完成公路两侧 30 米绿化带的土地流转,加之茧丝行情下滑,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受挫,农民转向“绿色银行”(植树造林)投资积极性增大, 随着村镇建设的同步发展,至 2005 年,全镇累计共栽林木7000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1 。科技兴农, 科技致富成为人们追求。部分农民从种植果树入手,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发展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建立了 133 公顷良种繁育基地,667 公

9、顷的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实现土地流转3741 亩。1991 年 7 月 9 日及 7 月 11 日, 位于品祚村的大涝圩、小涝圩的圩堤年久失修,加之长时间雨水, 外河水位太高,地面真高太低,两圩先后浸水破决,近3000 亩农田一片汪洋,村庄被淹,2500 名农民无家可归。乡村服务队采取果断措施,给予妥善安臵。当年的灾害,使全镇4.27万亩的耕地有38487 亩受灾,其中绝收的粮、棉、桑共5300 亩, 519 亩鱼池就有447 亩跑鱼,猪禽死亡万只以上,经济损失巨大。为避免 91 年的水涝灾害, 镇积极打造防涝保安体系。加固重点险工路段圩堤23 公里,完成六个圩口的防汛达标建设,新建泵站 7 座

10、, 投资 600 万元兴建维修桥梁九座,电站两座、 闸一座、 U型硬质渠道18 千米,对 10 条排河、2 条灌河实施全面疏浚,共疏浚河道21 公里,完成土方达 23 万方。清理了镇级河道11 条 57 千米,村级河道22条 68 千米,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农业园区框架。2005 年,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获全市创新成果奖。工业:1986 年,全镇共有99 家企业,其中镇办厂11 家,村办厂 82家, 组户联办厂 6家, 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552.87万元, 其中镇办厂980.36 万元, 村办厂 351.20 万元, 组户联办厂221.31 万元,主要以生产农机具、电

11、磁线、柳器编织、玩具为主。1990 年年底,全镇共有112 家企业,其中镇办厂13家,村办厂91 家,组户联办厂8 家,全镇实现工业产值3582.68 万元,其中镇办厂2717.68 万元,村办厂747 万元,组户联办厂114 万元,主要生产钢瓶、 铅箔、电磁线、柳器编织、玩具、泡沫等,其中高邮县压力容器厂有员工190 人,当年实现产值1002.80 万元,是我镇首个产值超千万的企业, 实现利润 42.56 万元, 税收 28.93 万元, 年产钢瓶 107361 只;铝箔纸厂有职工62 人,当年实现产值300.52 万元,利润0.72 万元,税收12.26 万元,年产铝箔纸 150.99 吨

12、。1994 年,全镇共有93 家企业,其中镇办厂12 家,村办厂 75 家,组户联办厂6 家,从业人员 1849 人,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0622.6 万元,其中镇办厂7419 万元,村办厂 3005.80 万元,组户联办帮197.8 万元,主要生产钢瓶、农机具、电磁线、柳器编织、橡胶、泡沫、针织、复合包装为主,其钢瓶厂当年生产钢瓶412199 只,实现产值 6003.8 万元,利润62.89 万元,税收135.26 万元。1996 年,全镇共有12 家企业参与改制,其中产生股份制企业 2 家(光明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五金橡胶厂),成立股份合作制企业4 家(常乐公司钢瓶厂、常乐公司化工设备厂、 常

13、乐公司阀门厂、 油柳厂),租赁企业 3 家 (针织厂、印刷厂、兄弟服装厂),先售后股1 家(二里塑料彩印厂),上述参与改制的企业主要生产钢瓶、阀门、化工设备、电磁线、橡胶、服装、塑料,经改制企业经济效益初步显现,重点企业常乐压力容器制造公司97 年 1-3月份实现产值571.7 万元,同比增长38.4%,利润同比减亏 20.40 万元。 至 1997 年底, 全镇共有 57 家企业, 其中镇办企业9 家,村办企业43 家,合作企业3 家,个体 2家,全镇实现工业产值9132.9 万元,其中镇办厂3749.8万元,村办厂527.1 万元,合作企业32 万元,个体企业80 万元,主要以生产农机具、

14、电磁线、钢瓶、柳器、服装、印刷、农副产品加工。1998 年下半年,镇重点企业常乐公司钢瓶厂由于货款长期得不到回笼,以及钢瓶市场的逐渐萎缩,导致钢瓶厂不能正常运转被迫停产,这给我镇工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带来严峻的形势。2000 年,镇成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了一些域外资金,推进了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至2001 年底,全镇共有企业165 家,其中集体企业6 家,私营企业 24 家,个体企业 135 家, 实现产值 11640 万元,销售 10558 万元,实现利税289 万元。 2003 年 7 月在镇盂陵路东规划开辟了占地 100 公顷(折合土地

15、1500 亩)的工业集中区,并首期开发 500 亩,基础设施投入500 余万元, 完成工业集中区内的道路、供排水系统、高压线路、通讯线路、道路亮化、 绿化等基础设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达 15 家,其中投资超1000 万元的就有3 家,分别是扬州国联制衣有限公司界首分公司、扬州文兴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扬州浩德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至2005 年底,全镇形成服装鞋帽、机械加工、塑料、金属加工、玩具、农产品加工六大工业门类,全镇共有企业165 家,其中集体 3 家,私营 34 家,个体 128 家,从业人员3280 人,实现全部工业产值41600 万元,销售 39570 万元,利税 16

16、95万元,外贸供货额4221 万元、技改投入11560 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6 家,实现产值 3817 万元,销售 3861 万元,利税 248 万元,分别占全镇工业总额的9.18%、 9.76%、14.63%。第三产业:1986 年,全镇供销合作商业、集体商业、全民商业、个体私营商业并存,供销合作商业占主导地位。2001 年,界首供销社实施了以“盘活可变资产、兑付硬性债务、 量化剩余资产、 买断职工工龄” 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随着镇区的发展,商品房的开发,农户的入住, 全镇第三产业出现喜人局面。 东方超市、 农工商超市相继落户界首。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和高邮湖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全镇有 1000多人常年从事畜禽、水产品贩运。从2002 年开始,每年皆成功举办商品交易会。商贸流通、 饮食服务形成一定的特色。 劳务输出全年均在7000 人左右。 至 2005 年,全镇个体工商户3105,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9420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650 万元,三产从业人数约为4000 人。建筑业:1986 年成立界首镇建筑安装工程公司,1988 年成立界首镇建筑管理站,主要承建本地各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