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中考复习学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8024248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爱莲说中考复习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陋室铭陋室铭 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重点句子。 2、对韵文和韵脚有初步的认识。 3、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义丰的写法。 二、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 ,字梦得。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者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 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三、给下列字注音。铭( ) 德馨( ) 鸿儒( ) 调( )素琴 案牍 ( ) 四、1、重点词语 (1)斯是陋室 :斯 (2)惟吾德馨:馨 (3)谈笑有鸿儒 :鸿儒 (4)往来无白丁 :白丁 (5)可以调素琴 :调 (6)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7)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8)何陋之有:之 2、词类活用 :

2、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 五、翻译下面句子。(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孔子云:“何陋之有?”(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课文理解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 ,但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有什么作用?2、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3、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从哪些方面点明陋室不陋呢?4、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 这是什么写法?5、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比的目的是什么?6、结尾引

3、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中考链接中考链接 一、 (2006 河南非课改)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619 题(共 8 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注:1 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 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 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

4、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 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 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 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 ”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 ,一在“陋巷” ,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品质?爱莲说爱莲说周敦颐周敦颐 宋宋 一、精要笔记: (1)“说”是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 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2)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

5、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阅读时要掌握好“物”与“志”的内在联系。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 衬托。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4)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骈句散句交错 二、解释下列词语答案 1 可爱者甚蕃 蕃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 3 濯清涟而不妖 濯: 清涟: 妖: 8 陶后鲜有闻 鲜 4 亭亭净植 亭亭: 植: 5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 6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 7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 三、翻译句子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6、涟而不妖。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问题探究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喜爱”,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了莲花 的什么品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并非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那还写了什么呢? 4、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 何在?5、爱菊、爱莲、爱牡丹各比喻怎样的生活态度?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 态度?36.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7、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 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 之

8、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 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二、给下列黑体字注音甚蕃(fn) 淤泥(y) 濯(zhu) 清涟(lin) 枝蔓(mn)亵玩(xi) 隐逸(y) 颐(y) 噫(y)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9、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 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 (畅通 挺直)四、成语与名句。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 影响。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五、写作手法: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 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 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

10、相 同。4六、结合文意,自拟对联周氏爱莲比君子 陶公喜菊胜群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七、填空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 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本文写作顺序是先总后分,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作者开篇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 们曾学过桃花源记文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

11、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是正衬, 牡丹是反衬。作者以莲花自况,表现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的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 逐利的世风。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 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本文的线索是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

12、作目的。第二段文字从句子的用途看,采用了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从修辞手法看,采用了排 比、反问、比喻修辞手法。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格高尚的人。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 写法,在莲的形象上寄予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操。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议论,文中“谓” 能集中体 现出来。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爱莲说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作用是开篇记叙引题,写 世态炎凉;继而描写,突出形象;卒章议论,在于赞美。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

13、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爱慕富贵的人多,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作者的知己少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贵人,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视”的情感。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赞美”的情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比喻5八、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 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 直的品德。爱莲说分段: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十、用原文回答问题描写莲花高

14、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