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970899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其一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兴八首其一赏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 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 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 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 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 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 能拟其所到。 ” 这里所选的

2、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 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 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 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首联开门见 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 之致,自是大方家数。 ”叶嘉莹杜甫秋

3、兴八首集说评价这一联:“气象足以笼罩,而复 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 ” “玉露” ,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 ,草木 在秋风中凋落。 “巫山” ,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萧森” ,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清代杨伦杜 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这就将 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 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 “江间” ,即巫峡:“塞上” , 即巫山。 “兼” 、

4、“接”二字,写出浑莽之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 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 “丛菊两开” ,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 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 掉泪。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 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 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

5、寒的衣服。 “催刀尺” ,即催动刀尺。 “白帝城” ,旧址 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 ,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 “砧” ,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 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 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忧 伤之感。 评解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作为八首诗的开场白,这第一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 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

6、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 其气概和风韵,堪称压卷。 起笔两句,最称警挺,已摄秋景之神。前两联极写绝塞萧森秋景,有笼盖八章之势。江间 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 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到夔府的往复。 秋兴八首赏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也。上四因秋托兴,下四触景伤情。 【钱笺】首章,秋兴之发端也。 江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末二句结上生下,故

7、即以夔府孤城次之。工 维桢曰:江间承峡,塞上承山,菊开山际,舟系江中,四句错综相应。 【顾注】波浪在地而 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钱笺】丛菊两开,即公客舍诗“南 菊再逢人病卧” 。孤舟一系,即公九日诗“系舟身万里” 。 【朱注】公至夔已经二秋,时 舣舟以俟出峡,故再见菊开,仍陨他日之泪,而孤舟乍系,辄动故园之心。他日,言往时。 故园,指樊川。 杜臆:丛菊孤舟,目所见。刀尺暮砧,耳所闻。 【顾注】催刀尺,制 新衣。急暮砧,捣旧衣。曰催曰急,见御寒者有备,客子无衣。可胜凄绝。 【钱笺】以节则 抄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 嵯

8、峨萧瑟,真不可言。范梈曰:作诗实字多则健,虚字多则弱,如此诗“丛菊” “孤舟”一 联,语亦何尝不健。 ) 李密感秋诗:“金风荡佳节,玉露凋晚林。 ”沈约诗:“暮节易凋伤。 ” 阮籍诗: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 梁元帝诗:“巫山巫峡长。 ” 水经注: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 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 也。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张协诗:“荒楚郁 萧森。 ” 虞炎诗:“三山波浪高。 ” 庄子:“道兼于天。 ” 【陈泽州注】塞上,即指夔州, 夔府书怀诗“绝塞乌蛮北” , 白帝城楼诗“城高

9、绝 塞楼”可证。蔡琰胡笳:“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 ”庾信诗:“秋气风云高。 ”汉武 帝论淮南王书:“际天接地。 ” 张协诗:“轻露栖丛菊。 ” 陶潜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虞炎诗:“方掩故园扉。 ” 子夜歌:“寒衣尚未了。 ”王台卿诗:“处处动春心。 ” 古诗为焦仲卿妻:“左手 持刀尺。 ” 庾信诗, “秋砧调急节。 ” 王嗣奭曰:秋兴八章,以第一起兴,而后章俱发隐衷,或起下、或承上、或互发、或 遥应,总是一篇文字。又云:首章发兴四句,便影时事,见丧乱凋残景象。后四句、乃其 悲秋心事。此一首便包括后七首。而故园心。乃画龙点睛处。至四章故国思,读者当另着 眼,易家为国,其意甚远。后面四章,又包括于其中。如人主之荒淫,盛衰倚伏,景物之 繁华,人情之佚豫,皆能召乱。平居思之,已非一日,今漂泊于此,止有头白低垂而已。 此中情事,不忍明言,不能尽言,人当自得于言外也。 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八首之中,难为轩轻,长安一幸,乃文章之过渡。 这是组诗的第三首,因昭君村的古迹而怀昭君,寄托着诗人身世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