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一(边塞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14368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一(边塞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一(边塞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一(边塞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一(边塞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一(边塞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一(边塞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一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 发展到唐代, 由于战争频仍, 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 气氛, 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一、 边塞形式 - 题目中出现“塞” 、 “征”、 “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 州词 、 少年行、 关山月、 从军行等; 二、基本主题 - 边塞奇丽风光;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忠君爱国的热情; 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统治者穷兵黩武;

2、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等。 三、语言风格- 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常见风格- 雄壮豪迈 四、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比喻、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 实结合等。 五、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所以, 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 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

3、,不破楼兰誓不 还” (王昌龄) ,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 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 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 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 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 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 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 着一股爱国热情

4、,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 同,边塞诗的题材、 主题基本类似, 风格也差别不大, 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 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 我们看 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境界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 望: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 勋” (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 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5、有表现塞外生活的 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陈述久 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 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 逢入京使 : “故园东望 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 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

6、身精神的矛盾等等。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 如前述的 “醉卧沙场 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 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 内容, 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 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 的不同艺术风格。 附: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 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

7、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 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 折杨柳、 落梅花、 关山月等 六、现场练兵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二)岑参 【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

8、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 分)_ _ _ _ (2)简要分析“万箭千刀一夜杀”一句诗中数字体现的意义。(6 分)_ _ _ _ 答案: ( 1)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 侧面描写战争。 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 ,来暗示昨夜的激烈,含蓄、内敛。(2) “万箭千刀一夜杀” ,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万箭千刀”互文见义,写杀戮的激烈状态,“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2、阅读下面一首宋

9、词,完成(1)-(2)题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南宋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荆州,在宋、金对峙时期,是南宋的国防要塞。本词作于张孝祥知荆州时。 鞘”指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1)“鸣鞘声里绣旗红”一句是词人登楼所见。试简析本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_ _ _ _ (2)词人观望边塞,感慨万千,请结合下阙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_ _ _ _ 答案: ( 1)抓住军营特有的意象,意境开阔鲜丽,词人此时登临荆州城,极目远望,耳听响亮的挥鞭声,眼看招展耀眼的红旗。如此烟尘滚滚, 响鞭声声不断,直接刺激着词人的 心

10、中。词人把声音和色彩结合起来,视听结合, 烘托一片军戎气氛,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担忧。 (学生写“以乐衬哀”突出了金兵占居中原后的嚣张气势也可以) (2)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万里中原烽火北”被敌人占领的万里中原远 在火线的北面。 词人眼前遍地烽火,往日的大好河山,万里中原就在遥远的北方,而如今还 受金人的侵占和践踏。 爱国之情和无尽的悲痛之感。“一尊浊酒戍楼东” ,借酒浇愁。“酒阑挥泪向悲风”挥 泪“即洒泪,表现内心悲戚之深。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 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七、高考真题:1、( 2015新课标全国 1 卷)阅读下面

11、这首唐诗,完成8-9 题。( 11 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2)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 1)在本诗中,诗人应该是在前往边塞的途中,所写并非亲眼所见,诗人出于想象, 并将想象之景诉诸笔端。(3 分)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

12、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2 分)(2)尾联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3 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二)(2015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秋夜纪怀 宋 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 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 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 分) 答:_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 分) 答:_ 答案:( 1)(3 分)【要点】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全联运用视听结合和点面结合的手法,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 (3 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