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99138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 两题( 11 分)。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 分)()A“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 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 感受。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 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 醉之情。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 到了晚

2、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E“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 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6 分)一、答案: 1、CD (C.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写出水色可爱,D 青山子规啼应是 白天游玩时所闻。)2、喜悦忧愁。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 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 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6 分)二、. 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 两题( 11 分)。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

3、凄切,落梅花。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 分)()A. “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 花落的曲子。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 边塞的壮阔景致。2. 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 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 分)二、答案: 1、AD (A 老天涯是写

4、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 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 肆虐的情景) 2、戍守之苦,边塞之景的豪迈,思乡之情。写笛声“凄切”就可 见诗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 处的凄凉。“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 武的; “千山” “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 “黄沙”让人感到了风 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 之情。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三、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 两题( 11 分)。采桑子杂忆史惟圆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

5、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 乐。B. “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C. “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 好好品味。D. “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 经战乱的生活。2. “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

6、成“筝琶不 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6 分)三、答案: 1、CD (C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 以“没有好好品味”不对。D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 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2.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1 分),过去是“字字清妍”, 现在是“人间少”,可以知道(2分);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 赏(1 分)。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诗歌当中的“往事如烟”,可以解说乱世 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四、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 两题( 11 分)浣溪沙新年夜坐万树清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

7、成眠。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 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B. “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 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C. “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 泄行为。D. 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 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2.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

8、“夜”与三“年”重叠 有何妙处?( 6 分)四1.CE(C非愤怒,而是无奈; D可堪,是不能忍受。鲁迅诗云:敢有歌吟 动哀。敢,就是不敢之意。同理,可堪,就是不堪之意)15. 断句:夜夜 / 夜深/ 愁永夜,年年 / 年节/ 惜华年(2 分);“夜”与“年” 叠词,既形象地传达出“哽咽”的味道(夜夜夜、年年年),(2 分)又表达出 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愁苦中和年华已经的悲哀中的意思。(2 分)五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史惟圆清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注: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

9、秋雨”(李凭箜篌引)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 “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 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B. “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 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C. 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 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D. “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 不见”的诗句。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衷来,驱车任 意行走,直尽头。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

10、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 分)五2.DE (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 E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 是一种想象)15. 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1 分);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 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2 分)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 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 地埋下去。( 2 分)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 两题( 11 分)九曲棹歌(其二)朱熹宋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注 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 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

11、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 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 题为“九曲棹歌”,诗歌首句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处曲折,本 诗为第一曲,作者从此处上船。B.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不说倒映水中,而说幔 亭峰浸水中,正表现山水融合之美。C. “虹桥一断无消息”作者游览九曲溪,抬头见彩桥,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之情,。D. “锁翠烟”写出了诗人眼中见皆是山岩,看不见绿色,因为浓郁的翠绿之色 被封锁在群山之中,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处。E.本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桥”就是用典;而“锁翠烟” 则用了拈连的艺术手法。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6 分)六1.CD(虹桥并不是指抬头看见了彩虹,而是由幔亭峰产生了对神话的联想, 而全诗也不是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是赞美九曲溪之美景)2.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一曲溪景物的赞美之情。(2 分)既有“锁翠烟”“蘸晴川” 的自然景之美,( 2 分)也有幔亭峰仙人宴请之人文故事之神奇。(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