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全国卷1,全国卷2实用类文本阅读汇总练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90998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全国卷1,全国卷2实用类文本阅读汇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全国卷1,全国卷2实用类文本阅读汇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全国卷1,全国卷2实用类文本阅读汇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全国卷1,全国卷2实用类文本阅读汇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全国卷1,全国卷2实用类文本阅读汇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全国卷1,全国卷2实用类文本阅读汇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全国卷1,全国卷2实用类文本阅读汇总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人物传记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 朱东润自传 1896 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 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 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 岁 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 年 4 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 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 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 系开课的。 大约是 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 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

2、,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 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 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 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 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 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 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 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 对于近代

3、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 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 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 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 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 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 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 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4、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 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 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子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 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 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 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会 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 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

5、作之前,就不能 算是认识。2 11这时是 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 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 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 自己也写出一本来。 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 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 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 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 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 第二,因为他不 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 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他不是没有缺点的, 但 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相关链接 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

6、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 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 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 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 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 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 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 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

7、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 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 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 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來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贯原则。 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 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釆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

8、料简要分析。(6 分)(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冋答。(6 分)(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 分)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 73 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 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 民族英雄岳飞的 满江红 和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 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 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

9、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 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 “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 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 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 已升任第 200 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 满江红, 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 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 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 如许,诸葛前

10、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 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 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 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 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 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 , 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 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 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 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

11、,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 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 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 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成表示:“近代立功异域, 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 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 ,. 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 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 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 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

12、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 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 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 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 林。1942年 5 月 26 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 仅 38 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 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 安然而逝。4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 骨灰装入小木箱,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

13、侨痛心地说:“寿材这 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 率全县父老乡亲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 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 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微。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 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 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嘱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相关链接 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

14、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 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 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 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 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 、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 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 军人的极大光荣

15、,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 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 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 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 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 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 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 “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 分)(3)戴安澜率第 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

16、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 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 分)(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 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 分)5 朱东润自传将军赋采薇练习参考答案 一、1、答案:答 D给 3 分,答 B给 2 分,答 A给 1 分;答 C 、E不给分。 (A.“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与原文不符,原文是 “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所以有此可见作者献身传记文学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因为开了韩柳文学。C.说 法过于的绝对。原文并没有说“拒绝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 作范本”。 E. “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强加因果,文中无据。) 2、答案:受古今中外经典传记作品的启发;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 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