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玉米粉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844292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三 玉米粉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验三 玉米粉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验三 玉米粉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三 玉米粉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三 玉米粉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三实验三 玉米粉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玉米粉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原料中粗纤维含量的定量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粗纤维是指不能被稀酸、稀碱所溶解,不能被人体或家畜所消化利用的天然有机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残存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热的稀 H2SO4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等物质经水解而除去,再用热的 NaOH 处理,使蛋白质溶解、脂肪皂化而除去。然后用乙醇和乙醚处理以除去单宁、色素及残余的脂肪,所得的残渣即为粗纤维,如其中含有无机物质,可以通过测定灰分扣除。三、实验材料与试剂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样品玉米粉2、器材电子天平(0.1mg) ;电

2、热恒温水浴锅;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古氏坩埚;回流装置;抽滤装置。3、试剂H2SO4;NaOH;乙醚;乙醇。1.25% H2SO4溶液:量取 7.1mL H2SO4,缓慢倒入适量水中,并用水稀释至1000mL。1.25%NaOH 溶液:称取 12.5g NaOH,用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0mL。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将玉米粉碎,过 40 目筛。2、将古氏坩锅用蒸馏水洗尽,将酸洗石棉均匀覆盖在坩埚的多孔底上(约 1-2mm 厚) ,盖上多孔瓷板,再在瓷板上均匀覆盖一层酸洗石棉,并将其置于恒温干燥箱内(温度在 100左右)干燥 30min 左右,然后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并将其编号,再置于干

3、燥器内备用。3、乙醚处理:准确称取 5-10g 样品,记录样品质量 m,置入 500 mL 磨口三角瓶中,加入 200mL 乙醚,盖严,静置 24h,以除去脂肪。用倾泻法除去乙醚层,并用乙醚洗涤残渣,残存少量的乙醚在水浴中蒸发除去。4、加酸处理:加 200mL 煮沸的 1.25% H2SO4溶液于上述 500 mL 磨口三角瓶中,装上冷凝器。在沸水浴中回流 30min,取下三角瓶,于 3000-3500r/min 转速下离心 10-15min,用热水洗涤沉淀至上清液呈中性。5、加碱处理:将残渣用 200mL 煮沸的 1.25%NaOH 溶液转入 500mL 磨口三角瓶中,装上冷凝器。在沸水浴中

4、回流 30min,取下三角瓶,用古氏坩埚抽滤,用热水洗涤残渣至滤液呈中性,再分别用乙醇、乙醚洗涤一次。6、干燥:将古氏坩埚连同纤维素于 100-105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记录质量 m1。7、炭化:将干燥后的古氏坩埚置于电炉上炭化直至无烟冒出。8、灼烧:将炭化后的古氏坩埚置于马福炉中灼烧(550)至恒重,转移至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记录质量 m2。9、记录:样品的质量 m(g)干燥至恒重的残渣与坩埚质量 m1(g)灼烧至恒重的灰分与坩埚质量 m2(g)10、计算粗纤维=(m1-m2)/m1/(1-w)100%式中:m1-干燥至恒重的残渣与坩埚质量,g;m2-灼烧至恒重的灰分

5、与坩埚质量,g;m-样品的质量,g;w-样品的水分,%。 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1、测定玉米粉中的粗纤维素,应先测定其中的水分,因其参与粗纤维素的计算。2、样品中若脂肪含量大于 10,则必须脱脂,脂肪含量若小于 10可不脱脂。4、石棉加 1:3 的盐酸溶液(v/v)于石棉上并且煮沸 45min,过滤,水洗。干燥后置于 550的马福炉中灼烧 16h,取出冷却后加入硫酸煮沸 30min,然后过滤,用蒸馏水洗净酸,再加入氢氧化钠煮沸 30min,然后过滤,用硫酸洗一次,再用水洗一次,烘干后置 550的马福炉中灼烧 4h,冷却后加水成悬浊物,贮存于广口瓶中。5、古氏坩埚,英文名称是 Goochcru

6、cible,它是化学分析中兼作过滤及称重沉淀用的一种坩埚。因美国化学家古奇所创制而得名。由瓷土制成,使用时先将酸洗石棉均匀覆盖在坩埚的多孔底上(约 1-2mm 厚) ,盖以多孔瓷板,再在瓷板上均匀覆盖一层酸洗石棉,烘干至恒重,即可供沉淀过滤和称重之用。6、样品炭化时要注意热源强度,防止产生大量泡沫溢出坩埚。7、把坩埚放入高温炉或从炉中取出时,要放在炉口停留片刻,使坩埚预热或冷却,防止因温度剧变而使坩埚破裂。8、国产粗纤维素测定仪,一次可以测定 6 个样品,在操作上仅需 90 min(酸碱处理、抽滤、洗涤) 。六、思考题六、思考题1、在本实验中那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2、在实验中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实验条件?3、本实验测定的结果为什么称为“粗纤维”?七、参考文献七、参考文献1、吴国峰等工业发酵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姜淑荣发酵分析检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