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28511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5)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5)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刚开始学生兴趣盎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加 深,畏难情绪的出现,加上有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一些学生的兴趣将慢 慢消磨。要想让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 地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使得我们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初步总结了一些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故事激趣一、故事激趣例如教学有关硬件的知识时,如果一开始上课就对学生阐述硬件的功能及 名称分类,学生会觉得非常乏味。因此要引入这个新知识点的教学,我想由故 事引入是个好办法,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听故事呢?于是引

2、入了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的故事。著名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可称为现代“计算机 之父”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的研制成功同他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在 短短三十分钟故事的讲述中,同学们也就了解到这 50 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 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躯壳”硬件,也在不断改进发展,我们需要认识 计算机的硬件。通过插入一系列短小精悍而又贴切的故事,既增加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致,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领悟到了这些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 知识。二、巧用比喻二、巧用比喻为了能形象地解释一些概念,我常运用打比方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如现代 计算机已把运算器和控制器这两大功能模块制作在一个

3、芯片上了,被称作 CPU(即中央处理器) 。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好比人的心脏对于 人一样。因此当前计算机的档次也以 CPU 的速度来衡量。我把 CPU 比作人的大 脑,它是计算机的指挥官。而输入设备,例如扫描仪,可以比作我们的眼睛; 输出设备,例如音箱,可以比作嘴巴;存储器可以比作记事本等等。通过采用打比喻的方法,我力求把枯燥的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形象而 又生动。三、游戏通捷径三、游戏通捷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 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 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

4、适当地采用一些游 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 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纸牌、计算游戏、弹珠游戏、赛车等 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 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 换档键、退格键等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 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 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

5、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 真正含义。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但电脑游戏的取 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 益智、学习的功能。四、任务驱动四、任务驱动教学时把教学内容作为一个任务,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目的来进行教学, 使教学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学习有动力也易于接受。这样,教学目标和学 习主题之间有一定的协调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 体地位。例如:在学习 Windows 画图时,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基本操作,然后给学生 布置“任务” ,完成一幅作品。这一作品为学生自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 由创作,完成作品很有特色。在这次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 现,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又例如,在文字处理模块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任务来完成有关的教学。输入和保存学生刚学习的词“忆江南” 。涉及的知识点:汉字输入、标点、修改、换行、保存、文字的格式化、修 饰。编辑图文并茂的“忆江南”文稿。涉及的知识点:文字的修饰、图片插入和编辑、声音插入。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创 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