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语感训练的实施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86070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中高年级语感训练的实施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中高年级语感训练的实施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中高年级语感训练的实施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中高年级语感训练的实施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高年级语感训练的实施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中高年级语感训练的实施策略杭州市西湖小学 许建芳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学习阅读的时间不长,阅读技巧尚不熟练,但他们有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正是培养语感的好时机。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条分缕析的“分析”多,动以情的感染少,鲜明形象的文字形象变成干巴巴的几条筋。重视语感训练有助于扭转这种现状,既充分体现语文课语言文字训练的“个性”又能使思想教育收到实效。所以“新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情感体验,语言的感悟,形成良好的语

2、感。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一、联系生活实际,敏锐感知。构成语感的心理因素想象、联想、情感、思维,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生活经验,文字只能是枯燥的概念。叶圣陶指出“要求语感敏锐的人,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 “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 ”阅读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中人物的境遇,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象逐渐鲜明,逐渐具体,进而入情入境。如绝句中“含”一字是“包含”的意思。光从字面上理解,

3、学生不能产生语感。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如从教室里向窗外看看景色,从而解决“一扇窗怎么会包含整座岷山的景色”这个问题。这样教学,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与学生认识上的时空距离就会缩短,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目的。二、把握语言文字,推敲赏析。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对语言的悟性,是一种对语言进行加工和再创造的心理行为。所以语感训练必须指导学生推敲词语,使学生深入体会词语的情感,从而产生语感。在实践训练中,我们经常用到比较、调换、删减等方法。1、比较。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

4、味。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可以让学生抓住两个“才”字进行比较: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 20 分钟。通过比较,同学们比出了味道,懂得第一个“才”表示邱少云经受烈火烧身的痛苦的时间很长,体现了英雄的超人意志。第二个“才”表示战斗的过程很短,突出了战斗的顺利,英雄的巨大鼓舞力量、英雄献身的价值。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才”字准确运用的表意作用,还教给学生规律性知识:“才”用在时间词语前强调时间短、少。 “才”用在时间词语后表示时间久长。2、调换。调换就是把句子中所要推敲的词语换成一个与之相近的词语,两相比较,让学生品味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精当。如月光

5、曲一课,在皮鞋匠兄妹称赞贝多芬所弹的曲子时说:“弹得多纯熟啊!”教师把“纯熟” 、 “熟练”让学生推敲赏析,学生品出“纯熟”不但表现曲子弹的熟练,而且反映了熟练的程度。通过调换词语,培养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隐含的丰富意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3、删减。删减就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范文的重点词拿掉,再和原句比较。如气象学家竺可桢中描写竺可桢在病床上工作的一幕:一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支撑着身子坐在床头,拧开收音机的旋钮,收听天气预报,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小字训练时,教师故意丢掉“支撑着身子” 、 “哆哆嗦嗦”两个词,让学生体会这样行不行。经讨论得出:虽然句子仍然通顺,但体现不出竺可桢那种视气象事

6、业为生命精神。通过这样丢,学生便从中发现问题找到了语言规律,获得了语言感受。三、运用形象感受,境中领悟教学实践表明,对于一些深奥的或情深意厚的语言文字仅靠抽象的分析、综合,学生往往难以作出深刻的理解。要体验蕴涵其中的感情必须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如荷花第四节:“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缺少对人变成荷花后那种表象的感知依托,很难产生语感。此时,教师设计一幅活动图片:一个身穿白裙子,头戴黄色花环的小女站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白色群子和白色的花瓣融为一体。当读到“一阵风吹来,我就

7、迎风舞蹈”时,教师就移动活动片,让“小女孩”左右摆动,宛如翩翩起舞的少女;当读到“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里”时,就让“小女孩”停止摆动,静立于花中。有了这一具体依托,使学生感受仿佛也走进了荷花池,变成一朵美丽的荷花这为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创造了条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运用形象的语言或图画、多媒体技术、实物等创设情境,提供形象,使学生进入作者所写的情境中去感受,进入作者所写的角色中去体验,把作者所描绘的景物再现眼前,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深刻的理解,才能对不易把握的形象有比较强的感受。 四加强朗读训练,读中感悟。培养语感需要多读。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能发展儿

8、童思维,培养儿童的语感。许多词语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能凭语感去“破译” ,才能感知和理解,读的过程就是“破译”过程,所以,朗读不仅是培养语感重要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读的过程就是课文的字、词、句进入情感体验的过程,它不仅能“披文入情”而且能“读文出情”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言语以声传情从而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深层含义。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课文中无法用文字体现的内在感情变化读出来,用有声的语言把作者描绘的形象画面再现出来。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中有两行文字:“可怜的小女孩 她

9、又冷又饿,哆哆嗦地向前走。 ”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他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读这几句时, “哆哆嗦嗦”可以稍带颤音, “哧”可用气音拖长, “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读时略带喜悦和快乐。这样就使学生在一字一句的表层意义中体会到那个小女孩在寒冷和黑暗中渴求温暖和光明的深层含义,从而激起学生的同情心,发挥语感作用。这种方法多用于一些写人记事题材的课文的语感训练。此外,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时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学生朗读时读得流利,有感情,揣摩词语,领会意境;展开想象和联想,头脑中再现作者在课文中描绘的生活画面,见景生情,情景交融。如读瑞雪中的一段: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教师不需作太多的讲述,只需在朗读时速度舒缓,语调高亢,然后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眼前如见北国江山,红装素裹,感受雄伟的气势,壮丽的景象。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声音,把这种强烈的感受表现出来。这种方法对于写景抒情的课文的语感训练比较适合。语感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去“感” ,由于文字教学是有生活,重文字、重形象、重朗读的特点,从而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担任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有效途径,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提高感悟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