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初冬 1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7781173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初冬 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初冬 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初冬 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初冬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初冬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冬初冬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节的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爱。 2.指导学生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知道初冬季节的一些景物特点,理解课文中太阳、田野和树林在雾中、雾后有什 么不同。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电脑,录像机。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

2、入。一、复习导入。 1.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有几个季节? 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走来,万物发生了变化,欢笑留在了 每个人的脸上。现在正是深秋时节,过些日子冬天即将来临,那冬天刚刚开始的这段 时间叫什么呢?巧妙的引出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初冬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字词: 初冬初冬田野田野庄稼庄稼耀眼耀眼 光芒光芒柿子柿子模糊模糊白茫茫白茫茫 3.配上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做到: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评价老师朗读情况。三、细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三、细读课文,结

3、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一)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1)这样大的雾,课文中用什么词语形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2)读白茫茫,要求:慢一些。 3)看电脑演示,进行品读。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数一数有几句话,想一想有什么没读懂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理解词句。 1)隔着我们和田野、树林间的这层纱,指的是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模模糊糊。 3思考:这两句话中为什么前一句用“望”,后一句用“看”? 4指导朗读,看电脑演示,试着把模模糊糊的感觉读出来。 (三)第三自然段: 1师生分别读一遍,然后比较读的情况。 2指名谈

4、体会,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体会词语。 3看电脑演示,体会:发出淡淡的光,然后在感悟的基础上练习读。 (四)小结: 1课中练习:让学生口头练习 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了。 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 )了。 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 )淡淡的光。 进行评价: 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望不见 )了。 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 看不清 )了。 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 发出 )淡淡的光。 2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在理解词句时,运用了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在读书读报时遇 到读不懂得词句,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做这些事 情的情况,这样就可

5、以读懂了。 (五)第四、第五自然段: 1观察下雾时和雾散后的两幅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己读四、五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雾散后,太阳( )光芒来。 2)雾散后,远处的塔、小山都( )了。 3)雾散后,近处的田野、树林也( )了。 3:电脑演示下雾时和雾散后景色的对比,体会后练习朗读。 (六)第六到第八自然段: 1小组自学,要求: 1)一个同学朗读。 2)其他人结合一段内容谈体会。 3)同学间相互补充。 2汇报学习成果3看录像体会初冬景色的特点。 四、再读课文,总结全文。四、再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师生共同介绍有关初冬景色的资料。 3总结 :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在学 习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领略了初冬的景色,收获真不少!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自己配乐朗读全文。 2从课外书中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各个季节的景色的文章。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222 初冬初冬 下雾时 雾散后 望不见 望得见 看不清 看得清 发出 射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