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x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题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05613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x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题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bx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题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bx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题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bx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题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bx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题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x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题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八八)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题纲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题纲 一、主要知识点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 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层次性(即区域有等级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区域等级越高,区域 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 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小)、整体性;、可变性 3、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平原地区;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位置位于 30N 附近,我国东 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 海口43N48N,地处我

2、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 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 、耕地多为水田; 、土地较为分散; 、人均耕地少、黑土分布广泛; 、多为旱地; 、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面积多地理环 境差异矿产资源条 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 主要粮食作 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 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 大豆等作物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农业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 地: 、轻工业:依托当地发 达

3、农业基础发展; 、重工业:从国内外运 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 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 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 国的重化工业基地。人 类 活 动 差 异其他 生产 活动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 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 方便,商业贸易发达(注: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入手:、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2、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4、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发展

4、阶 段影响开发早 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 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社 会、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 供了天然水道;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 越来越稠密; 、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发展阶 段影响农业社 会以后、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

5、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可划分为采集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具体分析方法(见下图表) 区域发展 发展工商充分利用地理环境条件发展粮食充足件把限制条件变为有利条进步农业落后条件某些环境因素成为限制落后 科技进步5、企业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产业转移(注:、国内的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6、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和技术密 集产业和重工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不

6、发达国家 7、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因素(数量多、质量高、工资低、利润高);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获得利润高,吸引企业生产转移); 、市场因素(市场越大,对企业转移吸引力越强,同时市场又在不断变化中,所以产业转 移也在不断进行);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 、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3、环境污染严重(注:教材 P94P98 提及例子) 8 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 原主导产业向外国转移, 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 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

7、产业,为产业结构顺 利调整创造了条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 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 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 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进程);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过程促进区域间产业分工与合作更趋合理,促进区 域经济一体化);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 地理景观;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 转移 和扩散);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相反则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 注:产业转移不是造成发达国家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直接原因,更不会加重就业市场的不景气状况;产业转移重点

8、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电子、化学、运输工具以及机械等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转移)9、进进行行资资源源跨跨区区域域调调配配的的原原因因(注: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类型、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中部通道将三峡4和金沙江千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 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北煤南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

9、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华北地区;、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跨越秦岭输往北京、天津;、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引水,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将水引到黄河上游)1010、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 济增长点;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 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 保护的要求; 、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注:其中是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是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是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