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案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05375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二首》教学案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二首》教学案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二首》教学案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诗二首》教学案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诗二首》教学案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教学案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教学案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教学案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教学案 校训:上善若水校训:上善若水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 课题:课题:古诗二首古诗二首主备:黄雪娟主备:黄雪娟 课型:新授课型:新授 编号:编号:2015093020150930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备课组长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诗意。2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征行离别的深情。 3抒怀言志;情景交融。 2.初步理解诗意。【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一、 龟虽寿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2、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简介作者简介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以“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其诗今存二十一首,都是乐府歌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翻译翻译】灵异的神龟虽然能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下,但它的志向却在千里之外。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然面临晚年,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放弃。人寿命的长短虽然有一定期限,但不仅仅是上天的安排。保养

3、自己身心健康的益处,就在于能延年益寿。庆幸得很,好极了,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诗歌赏析诗歌赏析】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生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生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教师个备或 学生笔记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教学案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教学案 校训:上善若水校训:上善若水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 人生哲理的感叹人生哲理的感叹 :人生必须尊

4、重自然规律。:人生必须尊重自然规律。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老当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情怀。这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益壮,积极进取的情怀。这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 5353 岁,故以岁,故以“老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志在千里”“壮心不已壮心不已”。他的。他的“志志”就是决心为此奋斗终生。就是决心为此奋斗终生。壮怀激烈的高唱: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壮怀激烈的高唱

5、:积极进取,自强不息。3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见诗人对“天命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哲理哲理: :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积极进取。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积极进取。4.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每章结尾都有,一般与诗的内容联系不紧密。)起到画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每章结尾都有,一般与诗的内容联系不紧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龙点睛的作

6、用。5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二、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简介作者简介作者】岑参(cn shn)唐代诗人,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热情奔放,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尤其

7、擅长七言歌行。 【翻译翻译】呼呼的北风卷地而来,连白草也被刮倒了。塞北的天空,才八月就已雪花纷飞。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盛开。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大衣不觉得暖和,织锦的被子也显得太单薄。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无法拉开,他们的铁甲战衣也寒冷得无法披戴。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教学案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教学案 校训:上善若水校训:上善若水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 辽阔的边塞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万里长空阴云暗淡,好像凝固了似的一动不动。军中主帅在营幕里设置酒席欢送回京的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和羌笛。傍晚送客出辕门,

8、又见大雪纷飞,被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无法让它招展。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脚印。【诗歌赏析诗歌赏析】1分层,层意: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10) 写漫天大雪中边地的壮丽景象。写漫天大雪中边地的壮丽景象。(咏雪咏雪)一层(一层(1-4):写大雪纷飞,遍地银妆的图景。):写大雪纷飞,遍地银妆的图景。二层(二层(5-8):雪天的奇寒):雪天的奇寒三层(三层(9-10):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11-18)写送别武判官的情形(送别)写送别武判官

9、的情形(送别)一层(一层(11-14):写送别宴会):写送别宴会二层(二层(15-18):写轮台东门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写轮台东门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第一句写风,一个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卷”字,字, 一个一个“折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句写雪,“八月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即”字表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把雪比作梨花,十分

10、新奇,使读者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副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比喻。把雪比作梨花,十分新奇,使读者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副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形象而生动。形象而生动。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一个一个“散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狐裘”写白天,写白天,“锦衾锦衾”写夜晚,写夜晚,“不暖不暖”和和“薄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均可见

11、出雪天的奇寒。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角弓不得控角弓不得控”和和“铁衣冷难着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将军”与与“都护都护”尚且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夸张、对偶,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也说明前途充满艰险。夸张、对偶,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也说明前途充满艰险。7“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12、。”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教学案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教学案 校训:上善若水校训:上善若水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 8“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一个一个“暮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纷纷”极言雪之大,极言雪之大,“冻不翻冻

13、不翻”极言天之寒。极言天之寒。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不见”和一个和一个“空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11.主题:描绘

14、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依依惜别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描绘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依依惜别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 【课后提升课后提升】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注释】褰(qin)帏:掀起帘子。1 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 分)2 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分)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荦(lu)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3.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的环境特点。(2 分) 4.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_ 。【收获反思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