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近代文化运动的回顾与思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96073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族近代文化运动的回顾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回族近代文化运动的回顾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回族近代文化运动的回顾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回族近代文化运动的回顾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回族近代文化运动的回顾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族近代文化运动的回顾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族近代文化运动的回顾与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族近代文化运动的回顾与思考 罗万寿 回族研究,1991.4 关键词 近代回族文化运动 关键词:回族 近代文化 运动回族近代文化运动是回族史上的光辉篇章。它开辟了回族历史的新进程,锻炼和造就 了几代人才,为回族的新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留下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回顾这段历 史,对我们总结历史经验,继往开来,有重要的意义。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各族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的压迫剥削,陷于贫、弱、愚的地步。于是探求中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富强 的道路问题,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随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回族先进分子 起而探索挽救国家、振兴民族、宏扬

2、伊斯兰教的真理与道路的斗争,汇人了中国当时思想文 化与政治斗争的主流。20 世纪初期,几十名回族青年学生(包括一名阿訇、一名女生)负芨 东渡,到日本东京留学;宗教学者王宽阿訇往西亚和埃及、土耳其伊斯兰国家学习考察,揭 开了回族近代文化运动的序幕。在此前后童淙办“穆原学堂”,成立“东亚清真教育总会”干镇 江,安铭在北平创办“宛平民立初级小学”,马邻翼在湖南邵阳创办“清真偕进小学”, “留东 清真教育会”与第一份回民刊物醒目篇出现于东京,回族人士创办的第一份白话文报纸 正宗爱国很出版于北平等等,这些都是回族文化觉醒的信号。1907 年王宽阿訇自西亚和 土耳其考察归来后,兴办现代教育,在北平创办回文

3、师范学堂, “改良教法,增订课本,经学 中兼习汉文及科学”,培养现代师资。对此,顾颉刚先生誉为“这是近代中国回教徒第一次自 觉发动的文化运动”。1911 年辛亥革命“五族共和”,回族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特别是 1919 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主要有:(一)社团的建立。1912 年王宽阿訇在北平发起组织了“中国回教促进会”,提出了 “兴教育、同国体、回汉亲睦”的宗旨,各地先后成立了分会、支会。其后以宏扬教义、振兴 民族为宗旨的社团在各地普通建立,如“清真学社”1917 年成立于北平,以“阐明学理、研究 学术”为宗旨。 “常德回教教育辅助会”1920 年成立于湖南常德,致力于

4、改革经堂教育,兴办普 通小学,开展经书编译工作。 “中国回教学会”1925 年由哈德成阿訇及著名回教文化人士沙善 余、伍特公等发起于上海,以提高回族教育,研究伊斯兰教义,开展中外伊斯兰文化交流为 宗旨。 “广州回教青年会”1925 年成立,是较早的南方回民青年文化团体 “中国回教青年学会” 1931 年由回族青年知识分子发起成立于上海,以“联络感情、研究学术、促进教育、服务社 会”为宗旨。 “中国回民教育促进会”1933 年由马邻翼、唐柯三等发起成立于南京,以“促进回 民教育之普及与建全”为宗旨。 “中国回教文化协会”1934 年由马天英、傅统先等在上海发起成 立,其宗旨为“欲以真、善、美三方

5、面发扬中国回教之文化思想”。上述社团仅仅是有关宗教 与教育文化的一部分,此外各地成立的其他性质的社团还为数不少。它们是在当时混乱和复 杂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自然要受到时代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但它们在兴办现代教 育,宏扬伊斯兰文化,提高民族意识,增强爱国主义和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 用。(二)兴办现代教育与出版学术杂志。在辛亥革命前后兴办小学教育与回文师范的基础上,1925 年马松亭阿匐等创办成达师范,此后万县伊斯兰师范、上海伊斯兰师范、宁夏云 亭师范相继成立。这些学校除了讲授阿文外,并讲授汉语文、史地、算术及教育专业课程, 培养“经书两通”的新师资。普通中学有:山西晋城崇实中学

6、、杭州穆兴中学、北平西北公学、 昆明明德中学、湖南邵阳偕进中学、昆仑青海西宁中学、北平新月女中。此外在广西内蒙 古、辽宁、陕西、河南等省区,这一时期都有私人或地方回民筹办的中学。至于小学,到 1937 年抗战前夕,全国回民小学已达 400 余所,是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关于回族学术杂志 的出版,自 1925 年云南清真月报创刊后,各地杂志纷纷出刊,至抗日战争前夕,多达 40 余种。其中有以宣传伊斯兰教义为主者,如上海回教学会月刊 、云南清真锋报 、广 东天方学理 、北平震宗报 、天津伊光等;有以宣扬伊斯兰教文化为主者,如北平 月华 、南京晨嘉与回教青年月报 、上海改造 、 人道等;有以联系边疆问

7、题, 探讨伊斯兰教义与文化者,如南京突崛 、 边疆 、 天山等;有的系学校团体刊物,如 北平成师校刊 、上海伊斯兰学生杂志 、南京中国回教青年会会报等。这些刊物各 有特色,但一般都因经费问题难以持久。只有月华与清真锋报两刊,历经坎坷,坚 持时间最长。所发表之文章,既能根据伊斯兰教的历史文化传统,又能结合中国穆斯林的具 体情况与当时形势的需要,深受回族及其它穆斯林欢迎,且远销海外,影响较大。(三)开展伊斯兰学术研究。这一时期在回族知名人士马福祥赞助下,对明清以来回 族伊斯兰学者的汉文译著进行了搜集整理、刊印。一些地方的回族人士也进行了这一工作, 使不少珍贵的古籍得以保存流传下来。其次,王静斋 1

8、932 年翻译出版了古兰经译解与 伟嘎业 ,是中国回族宗教事业与学术研究中的一大成就。铁锋翻译的可兰经 、姬觉弥 翻译的汉译古兰经也先后出版。其它如李虞宸翻译的圣训译解 、杨仲明的教心经 、 王静斋的中阿字典 、马邻翼的伊斯兰教概论 、金吉堂的中国回教史研究等先后出 版,使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呈现空前繁荣景象。1933 年北平成达师范出版部自铸阿文字母铅 字成功,使阿文经籍可以在中国印刷流行。民国以来成都的经书流通处、上海协兴公司、镇 江山巷清真寺、云南振学社、北平清真书报社、上海中国回教书局等经书书店先后成立,对 经籍的流通传播提供了很大方便,推动了回族文化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四)开展了正式派

9、遣留学生活动。1930 年上海伊斯兰师范与云南明德中学,派出 5 名学生到艾资哈尔大学学习。此后到 1945 年成达师范、明德中学及新疆先后派出 6 届学生近 40 名,正式架通了中阿文化交流的桥梁。同时成达师范在埃及朝野和中国著名学者蔡元培、 陈垣、顾颌刚等的热情赞助下,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穆斯林图书中心一福德图书馆,中国 和阿拉伯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渠道正式开通。回族近代文化运动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北伐 战争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经过十分艰难复杂的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回族伊斯兰文化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回族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主要载体

10、, 但到清末回族伊斯兰教已陷于“一落千丈、颓弱不堪”的境地。清末以来经堂教育的改革,经 书两通人才的培养,清真小学的普遍设立,中等教育的逐年发展,伊斯兰教义著作的翻译出 版,改变了清代以来回族中读经文者不通汉文、通汉文者不懂经文的隔绝状态,使伊斯兰教 义在回族中的传播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改变了“教义不彰,教理不讲,甚至教人之自信与教 外人对回教之认识,舍不吃猪肉外,仅如普通社会所称之隔教不隔理而已”的凄惨荒漠状 态,实现了明清以来王岱舆、刘智等先辈学者从事汉文译著的良苦用心。中国回族文化从此脐身于中国文化的历史舞台,回族人民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二)回族人民的民族意识与爱国观念空前提高。

11、在 30 年代反对侮教案的斗争中,针 对国民党独裁统治者不承认回回民族是单一的民族共同体及肆意诬蔑伊斯兰教的种种谬论, 各地回民的报刊书籍,发表了许多文章,积极宣传了回族及伊斯兰教的本来面貌。这个斗争 一直延续到 40 年代,在延安编著的回回民族问题 ,明确提出“回回是民族,回回问题是民 族问题”的科学论断,给这种反法西斯文化斗争以有力支持。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光辉,照 亮了回族人民奋斗前进的道路。抗战期间,广大回族反对日寇扶持回奸妄图建立“回回国”的 阴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种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伊斯兰教的有关经训、回回民 族光荣爱国主义传统与优秀历史文化为依据、为武器的。严酷的斗争

12、、复杂的环境。促进了 回族人民民族意识与爱国观念的提高,使回族文化更臻成熟,回族人民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为回族人民的新生打下了思想基础。(三)用强了回族人民内部亲和力,凝聚力,也加强了与各民族的团结。由于回族散 居全国各地,且多居于边远和山区地带,地理阻隔,交通不便,造成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 文化上的差异。近代文化运动兴起后,随着教育的普及、经书的流通、社团的成立等等文化 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抗战时期人口的大流动,学校及文化机关的内迁,各地区间回民文化交 流广泛展开。从伊斯兰教教义的传播,兴办现代教育与广泛开展各项抗日救国活动,各地回 民表现出空前的团结,民族内部的亲和力、凝聚力在新的历史条件

13、下,较之过去大为提高。 特别是在反对国民党法西斯文化的歧视压迫斗争中,表现得更富有活力,更为勇敢坚强。回 族文化的广泛传播,赢得了一些汉族学者的理解、尊重与支持。1926 年顾颉刚先生发表了 回族的文化运动 ,热情赞扬了近代回族伊斯兰文化运动的发展。1927 年陈垣先生在回 回教入中国史略的讲演中,提出系统编纂中国回教志) 的计划,对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 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们的努力,纠正了清代以来文人学者对回族及伊斯兰教的偏见与歧 视,使中国回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步入了现代中国学术研究的序列。1926 年出版了汉族学者 陈汉章的中国回教史 ,其后姬觉弥与回族阿旬李虞宸等合译的汉译古兰经 ,都

14、是这一 时期回汉族学者团结合作的学术成果。当时著名的学术刊物禹贡 、 史学与地学先后发 表了有关学术论文,为回族和伊斯兰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阵地。这种学术合作有力的 促进了汉族与回族间兄弟情谊的发展,为民族团结注入了新的内容。(四)锻炼和造就了大批人才。回族文化运动是在近代中国历史大舞台上进行的,是 在一定的社会和政治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前蔡 大患、赵钟奇等回族热血青年,东渡日本探索挽救国家、振兴民族的真理;王宽阿匐远涉重 洋到埃及、土耳其等国家游学,考察世界大势;“五四”运动时期,马骏、郭隆真、刘清扬等 回族先进青年,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思潮,献身

15、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为中国近代史 上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和革命前躯。在学术研究方面,白寿彝先生作为中国回族与伊斯兰学 术文化的开拓者,辛勤耕耘数十年,硕果累累,推动了中国回族文化学术事业的前进步伐, 本路蓝缕,功在不朽,至今还为此项事业而贡献不辍。在他的培养和带动下,一代代回族学 术文化研究人才茁壮成长,后继有人。其它如傅统先、赵振五、金吉堂、沙善余、伍特公等 学术文化人士,都对近代回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上层人士马福祥在捐资刊印汉译 经籍、兴办教育、发展文化事业方面也作了一定贡献。近代四大著名阿旬中,王静斋毕生致 力于苦读深研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义理,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的颠沛流离中仍孜孜不

16、辍,终于 翻译出了三种文体的古兰经 ,至今在广大穆斯林中传习。达浦生 30 年代在反对国民党法 西斯文化的侮教案中,领导广大回族群众进行了坚决斗争,抗日战争后亲赴南洋,为宣传中国穆斯林文化,争取海外穆斯林支持中国抗日战争作了突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又在周总理率领下出席万隆亚非会议,为宣传新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及亚非穆斯林的团结合 作、争取世界和平立下了新功。哈德成早年为发展中国穆斯林与南洋各族穆斯林的经济文化 合作,赴斯里兰卡经营多年,回国后在上海以阿、汉、英及乌尔都文宣扬教义,受到了侨居 上海各国穆斯林的热烈欢迎。马松亭 20 年代就在济南与人合作办起了成达师范学校,改革经 堂教育,培养现代阿訇。30 年代他两度前往埃及,为成达师范聘请阿文教员、交涉派遣留埃 学生及筹建福德图书中心等文化交流事业,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总之,回族学术文化人才不 断涌现,各方面优秀干部茁壮成长,为新中国回回民族的新生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