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思考与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5255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思考与实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思考与实践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思考与实践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于容峻(于容峻(226300) 1、化学复习课现状分析 复习课效益低下的现状,每个教师都感同身受。大致可从2个角度进行分析,即操作主 体和操作形式。首先看操作主体。从教者层面看:一是复习课变成“讲读课”。导学案复习 模式推广到今天,很多学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导学案,但是以导学案代替教材和教辅后的 课堂模式,最令人痛心的又产生出“讲读式”复习课,“教者拿来就讲,学生见题就做、见空 就填”,整节课处于“浓缩化” 的状态,学生课上课后没有区别,从“听例题到做试题”,循 环往复而已。二是复习课变成“说课”。教者

2、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将复习课当成自我表演的 舞台,每节课几乎没有“留白”、“静悟”,既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诊断,也不充分暴露 学生的问题,在“自我陶醉”中将复习课推向完结。其次看操作形式。当前最典型的复习课 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知识点,教师归纳知识点,教师再剖析几种典型例题,学生巩固训 练,故将此称为“四环节复习”。这种课型,学生最难接受的是枯燥、乏味的“回故知识点” 环节,原有知识性缺陷未得到解决,能力性缺陷没有得到弥补,这种模式的长期运行,导 致学生有厌倦感。尤其是试题讲评或例题点评,教者在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演绎,全然不顾 学生新认知的生成,教者多种解法或技巧眼花缭乱,但未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学

3、科思维体系 中。复习课是什么?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有的专家说:没有问题暴露、诊断的课堂是最大的 问题。复习课应该是充分暴露问题的舞台,是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是全面解决知识 缺陷的舞台,是思维交流和碰撞的舞台。 2、提升复习课效益应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状况,构建高效益复习课模式的价值日益凸显,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自主、 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贯通学科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交流、探讨、思辨中感悟学科的内在美; 让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互促、互进中提升对学科本质的把握精度。实现此意义需要解决3 个问题。 首先,解决复习课的思维容量。不能将知识容量、习题容量与思维容量等同起来。走 向讲台前,教师应思考:知识以

4、怎样的形式得以巩固?深层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学科情境 怎样与知识串联?因此,思维容量大小决定复习课成败,也是复习课的核心价值所在。其次, 解决复习课的诊断方式。复习课的价值在于点击、暴露、织网和提升,如果教师不能够在 课前进行有效诊断、科学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因此, 诊断方式的科学合理性决定复习课的效益,没有诊断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 最后,解决复习课的结构优化。复习课的结构是提升质量的前提,教师要能够根据不 同课型,选择合理的切入点。一般来说,诊断暴露、知识织网、点击提升、交流展示、训 练反馈等需要有机串联,不能生硬割裂某些环节。尤其是元素化合物性质复习课,要体

5、现 “融合” 的复习特征,反应原理、实验探究、计算应用等穿插其中是优化结构必须考虑的。 结构优化中,也应该考虑情境创设和实验手段的引入。 3、提升复习课效益的策略 摆正知识、能力、技能的关系复习课的目标是什么?很多人以为只要解决学生的知识遗 忘,通过典型例题的合理归纳,再给予学生科学的解题技巧,就不难取得好的成绩。然而, 却忽略了高考试题不仅具有典型性,更具有原创性,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下,如何调用既有 的知识存储,迅速准确切入问题的关键,这个能力是不能通过简单或重复训练实现的。老 师们经常抱怨:这道题我已经给学生做了8遍、讲了8遍,为什么还错呢?分析学生如何独立 解决试题的环节,就不难明白症结之

6、所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由4个要素构成:快速提取信息、准确理解信息、合理迁移问题及规范表达结果。因此,复习课就是要围绕这4种 能力突破。若摆正知识、能力、技能三者关系,就能有所突破。 31活化知识呈现的方式,提升知识织网的能力 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结构、性质、用途3方面单轨逐层推进的 方式,例如:复习“硝酸”时,从物理性质人手,再复习化学性质(不稳定性、酸陛、强氧化 性等),再复习用途,最后典型例题巩固。如果能够从应用人手,或者从疑难实验问题角度 人手,同样能够实现知识复习的目标,同时能够与问题打通,效益就更高。比如可以设计 如下的问题串: (1)浓硝酸如何存放?(2)

7、Cu片中加稀硫酸不反应,如果加入某白色晶体,溶 液也会变蓝,可能是什么?还可以加人哪些溶液实现上述变化? (3)Ba(NO3)。溶液中通入 SO2气体,可能会有什么现象? (4)利用U形管、分液漏斗等仪器,设计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无色NO,且进一步验证NO气体(要求:实验具有便捷、可重复的特点);(5)总结获得Cu(N ) z的各种方法,并用合适的化学方程式表示;(6)绘制氮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之间转化关 系,并交流展示。因此,在设计教学中,多一些逆向思考的习惯,从用途出发、从实验出 发、从解决异常现象出发等,均能实现活化知识呈现方式的目的。 32 活化试题呈现的方式,提升多元思考的能力 在习

8、题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归纳及技巧总结的方法,例如:复习“微粒浓度大小比 较”时,要求学生书写“Na2CO3、NaHCO3溶液中,各种微粒的电荷、物料、质子守恒关系”。 其实学生经过合理训练,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但是“这样的解决”只是完成到记忆层面,并 没有深化为自己的“化学语言”。因此,如果稍作变化,学生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在复 习过程中,设计一些情境或者问题链,其诊断效果会更好。在设计时,活化试题呈现方式、 激活学生对化学过程的清晰认识,是提升信息应变能力的有效方法。 33 活化实验呈现的方式,提升技能突破的能力 在实验复习中,习惯于从基本仪器认识与使用、装置的构造、经典实验的归类等角度

9、的复习手段,已滞后于高强度的考试要求,案例式实验复习课设计应成为实验复习的主要 课型。如:基本实验仪器、装置等的复习应该融合到问题解决中。实验内容可有效整合为: 制备、提纯、定量测定等环节,如:(1)利用废铁屑制备FeSO47HzO,并对所制得的晶体 进行纯度测定;(2)利用废铜屑制备CuSO45H2O,并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测定所制得 晶体中结晶水含量;(3)将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对所得蓝绿色沉淀进行成分 分析,并设计合理方案测定其化学式;(4)利用饱和氯水制备少量HClO溶液的方案设计;(5)对 洗气瓶多种作用的认识。因此,将实验问题活化、整合,是提升学生技能的有效

10、手段。 4、反思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复习课效益低下问题,既要突破禁锢思想的根源,还要突破“功利瓶 颈”和立足“科学素养培养”等问题。 反思一:怎样解决应试功利。高考化学试题就20多个题,而学生训练了几千个题,这 些试题有多少是有价值的,有多少是有针对性的,我们只有解决了复习过程中的功利思想, 不求一时一地之得失,始终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准绳,抛弃应试功利,立足能力提升, 其效益自然体现。 反思二:如何立足科学素养。关于科学素养(或称为科学素质),主流的有“四范畴”、 “六范畴”等4种,我国学者将其概括为: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 实践意识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

11、复习课中,关注试题变化,缺少对化学本质的关注;关注应试技巧,缺少对真实 情境的关注;关注“流行趋向”,缺少对学科思想的关注。为此,我国著名化学教育家刘知 新教授在谈化学教育与学科素养一文中提出:科学素养主旨的落实,需要师生双方齐 心协力(合作)追求这样的“4个理解”:学生理解化学学科或相关学科,或综合与统合“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化学科学或统合学科的探究过程;理解化学科学知识与技术、社 会及一般文化的关系;理解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等。刘知新教授指出的 典型问题:“抠概念,拔高化学计算题的迷惑性和难度”、“过分重视学术性知识的拔高和 延伸”、“重知识认知,轻实验技能和情感意志培养;重信息传输与储存,轻信息的转换加 工与迁移应用等”。这些观点,至今看来仍然发人深省。 总之,提升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益,创新课堂模式最迫切,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思维方式 的转变很关键,构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培养体系是核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